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文 /林鸿东
很少看到欧厝的文献。
唯见清光绪《马巷厅志》海防篇中提及“欧厝砦”(砦同寨),军制篇中提及欧厝汛,大致此地曾经是个驻过军队的军事要地。
欧厝的海洋经济极为发达。我们知道,澳头是马巷厅的三大澳之一,曾有组织庞大的南北商贸船队进行大型海上贸易的历史传统。据欧厝王氏相关族谱记载,清代欧厝同样坐拥南北船队进行北上津辽,南下粤琼,东渡台湾的商贸活动。此外,欧厝也是非常有名的渔村,村里有大型避风坞,同安县时期欧厝多次获得全县海产产值第一名的荣耀,其船队四处捕捞,曾于每年秋冬之季北上舟山渔场。
我们知道,现在的欧厝是王氏聚居地,然而,开拓欧厝的,并非是王氏,而是欧厝的“欧”。“欧”是九龙江口极为闻名的疍民大姓。欧姓究竟是如何离开欧厝的,已经无从得知。如今,人们说起欧厝,更多的是指向一种奇特的民俗,树灯篙。据说,树灯篙的意义是给孤魂幽灵指引归来的方向。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欧厝的海边,竟然有一座奇特的名为镇海宫的海神庙,庙中供奉着三尊海神,这三尊海神分别是三朱公、妈祖、三保公。
最让人不解的是三朱公。我问欧厝村民,三朱公是何神?村民告知我,是明代朱元璋后裔。还是不解。后来想到一个人,朱三太子,也就是明思宗朱由检的第三个儿子朱慈炯。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朱三太子被俘并被封为定安公。李自成失败后,朱三太子不知所踪。后来,朱三太子成为清代反清复明义士的精神符号与旗帜。当然,三朱公不一定是朱三太子,只是根据村民说法,我的一个联想。
最有意义的是三保公。镇海宫墙壁上有个《重建欧厝镇海宫碑记》,碑记记载道光年间,有王铨庚、王坦从、王铨运等三位王氏族人乘多艘大型木帆船,组成规模强大的商运船队,进行海运及商贸活动,其中,王铨运还在欧厝填海造筑坞,兴建码头。道光十二年(1832)五月,“船队载货乘风北上,行至长乐梅花头南澳海面,遇上大风,入港停泊。时经船帮好友介绍:附近仙岐村有座显应宫,主祀妈祖,并列供奉三保公。由是,铨庚、坦从、铨运三位船东召集伙计登岸赴庙,真诚恭拜,请求妈祖遣派巡海大神三保公分灵本境。”这便是欧厝镇海宫的由来。当时的欧厝人“塑造三保公及副将神像供奉于庙内神坛”,并以三保公分灵之日(黄历五月二十日)为镇海宫朝拜日。碑记又提及,1959年8月,一场强台风正面袭击欧厝,一百多年历史的镇海宫被夷为平地。后来,欧厝人在镇海宫原址搭盖简易栅棚,称为“三保站”,作为临时参拜场所。再后来,台胞王坊科先生回乡省亲,痛心于镇海宫的现状,带头捐款,最终促成1997年镇海宫的重建。重建的镇海宫,依然位于旧址,欧厝人新塑了”三保公及副将金身与三朱公神像“。
从碑记记载看,三保公才是欧厝镇海宫主祀神灵。不知从何时起,镇海宫主祀神灵却变成三朱公,且把三保公的两尊副将神像放置在三朱公神像之前。这与碑记记载明显不符。建议欧厝根据碑记恢复三保公主祀地位,从而还原镇海宫为郑和庙的历史地位。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