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同安宋进士曾秘:故里在翔安曾溪,生前为朱熹好友!

旅行   2025-01-16 22:38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曾秘画像    提供者:曾清根


文 /林鸿东


曾秘  乾道五年,祀乡贤。 —— 清康熙《大同志》人物志宋科举篇


曾秘  字泰之。与朱文公友善。乾道五年登第,荐为国子监丞。知惠州,时群盗蜂起,道路不通,公捐俸缮亭驿,增“冷泉”、“叱驳”、“秀麓”等庵,设兵防守,以济行者,后知漳州,惠民遮道留之。终朝奉大夫,卒葬罗山。—— 清康熙《大同志》人物志乡贤列传篇


秘   字泰之,国辅公次子,行五十五,登宋乾道乙丑进士第,为国子监丞。知惠州,设法教民令知礼让。时群盗蜂起,道路不通,公为捐俸缮亭驿增冷泉、叱驳、秀麓等庵,设兵防宁以济行者。任满当迁,百姓遮道留之。又知漳州,终朝奉大夫,崇祀乡贤,与朱文公友善,载同安志。配陈氏,合葬同禾里七都罗山即土地山...... ——同安大路尾《曾氏族谱》


国辅   希孟公之子,赠朝请郎,生于甲午年,配叶氏封宜人,葬同安曾溪岭顶号蜂腰穴,竖二牌,云过月,坐坤向艮兼未丑,三子昂、秘、穆。——同安大路尾《曾氏族谱》


注:乾道五年,属南宋时期,即1169年;据《梅州日报》一文章得知,曾秘离任惠州时间为南宋嘉泰四年,即1204年;国辅,曾秘之父。


《大同志》记载了同安县五十位宋代进士,曾秘是其中之一,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曾秘的故里在哪里?只是根据志书与族谱,知道曾秘的墓地在罗山(族谱注为“土地山”)、曾国辅夫妇在曾溪岭顶(现翔安境内)。


曾国辅夫妇在曾溪岭,也就是现在的蜂腰岭,古墓尚存。那罗山又在哪里?曾秘故里算不算曾溪?这个疑问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之前,村尾村刘贤追告诉我,现居住曾溪村的黄姓村民由于敬畏古贤,至今保留着曾姓祖厝宅基地,无人敢占用,“在六路大宅院以及两边护厝宅基地也是到某特殊时期才建成集体猪圈,生产队部、仓库、碾米房,至今也只是后落,两边护厝宅基地被村民改建为住宅,但还留着前落旧厝宅基地。丞相墓也是在文革期间扩建曾溪水库先毁掉石烛、石狮、石马、石人,墓四周大量取土建坝,导致后来墓中心塌方,半月形墓碑、石笔、斗、狮、墓砛、墓埕板石,生产队才捡去铺猪圈,但至今墓的位置还是原来的土包,无人敢动。”刘贤追认为,这“丞相墓”很可能就是曾秘墓。


2024年11月,曾秘后人曾清根与刘贤追在曾溪一带寻找曾秘墓葬时,曾溪一村民指认说“丞相墓”就在他们身后的树丛里,被土埋没了,清理一下还可以找到墓葬。村民还说,那座古墓的所在地就是土地山、罗山。


这“丞相墓”究竟是不是就是曾秘墓?


显然,还是无法确认,缺少确凿的证据。


晚上,我在阅读民国时期的《同安县志》时,无意间看到“知府曾秘墓在同禾里曾溪”一句,看来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曾秘的墓可锁定在曾溪村一带的土地山或罗山。曾溪村民记忆中的“丞相墓”大概率就是曾秘墓,只是曾秘只当过“国子监丞”,可能曾溪人误会为“丞相”了。


总之,曾出任惠州、漳州知府的南宋进士曾秘,其故里可以确认了。






曾秘父母之墓



曾秘墓的疑似地点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