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翔安民间信仰(征求线索稿)

旅行   2025-01-19 22:26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图片拍摄者:雪翎



文 /林鸿东


1


翔安的民间信仰,源头多元,种类众多。自唐而来,于今仍存,明清时期最为兴盛。约有几十种,除观音、释迦佛祖、三宝佛祖、关帝爷、城隍、东岳大帝、赵公明、准提菩萨、天公、文昌帝君、魁星、三官大帝、舜帝、龙王、土地公等较为常见的信仰主体外,有一些较具地方特色的,如王爷(以池王爷为主)、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大道公)、妈祖、田都元帅(雷海青,相公)、广泽尊王、玄天上帝(上帝公)、五谷神、哪三太子(中坛元帅)、大宋三忠王、忠懿尊王(闽王王审知、王公,也有称为护国尊王者)、护国尊王(张巡)、相泼公(日月两大使)、开闽尊王(谢安)、普庵佛祖、注生娘娘、狮公、虎爷、樟公樟婆等,也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如郑和信仰,古押衙官、大圣、猎王神、白府元帅、洪府大元帅、金天娘娘、金天太子、李府仙祖、七星娘娘、雷公电母、三朱公、芳洲大人(洪朝选)、清女姑娘、白无常、鲎神、清女姑娘、二十八圣等。就区域影响力而言,最为核心的有十二种信仰,分别为:观音、土地公、池王爷、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妈祖、田都元帅、广泽尊王、玄天上帝、三太子、天公、狮公从上述信仰的名细看,翔安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信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佑护生命的医护之神,如医神(保生大帝、清水祖师)与驱瘟之神(各府王爷,主要是池王爷);一类是佑护航海的神灵,如妈祖、玄天上帝、郑和、三朱公。


2


王爷信仰。


翔安王爷众多,且大多有原型。翔安王爷,最主要的是池府王爷。池府王爷,又称池王爷,被视为“总巡王”,大约就是王爷中的领队,祖庙在马巷街,叫元威殿。与池王爷有关的庙宇,大多有个“威”字,如后滨村的龙威殿、震威殿、威显宫等。除了池府王爷,翔安的王爷,还有岳府王爷、蔡府王爷、李府王爷、范府王爷、刘府王爷、苏府王爷、邱府王爷、朱府王爷、邢府王爷、巫府王爷、钟府王爷、清府王爷、吴府王爷、戴府祖王爷等。岳府王爷是岳飞;蔡府王爷有蔡复一、蔡攀龙两种说法;苏府王爷是苏碧云;邱府王爷有邱葵、邱化成两种说法;朱府王爷有郑成功、朱仙两种说法。


王爷的神职,旧时多指瘟神(指驱瘟之神),已故学者郭志超便认为:“王爷信仰是中国瘟神信仰在闽台产生的地方性变异。如“总巡王”池府王爷的传说便与驱拒瘟疫有关。然而,也有人指出,王爷的来源除了瘟神系统外,还有英灵系统、家神系统等。在闽南,凡是王爷庙,必高悬“代天巡狩”的横匾。这“代天巡狩”显然是可以概括所有王爷的一种神职表述,它的内涵又是什么?目前是有诸多争议。根据多年的观察,我也尝试着提出一种可能,那就是船神信仰的可能。理由如后:一是“巡狩”的表达符合船的特性;二是王爷庙的信奉者多是闽南海边的渔民; 三是王爷庙往往有祭拜小船的传统;四是无论送王船是船祭的表现;四是赋以人格化的王爷用来响应“代天”的神职表述。或许可以修订一下郭志超的说法,改为:“王爷信仰是中国船神信仰在闽台产生的地方性变异”,而驱瘟式的送王船只是船神信仰中的一个分支,源于“送瘟船”传统,意思是把“不好的东西”通过船送走。


3


保生大帝信仰。


保生大帝,又名大道公,信仰遍及九龙江流域,连我老家平和南胜这样的西溪源头,都是保生大帝信仰的流行区。距保生大帝发源地青礁、白礁这样近,古同安县定然更是其深度辐射的流行区。保生大帝是医神,它的庙宇多在人口密集的城区、港口、渡头。在《马巷厅志》,我看到过一篇关于保生大帝的封号考,全名《吴真人事实封号考》,作者是马巷通判黄家鼎。在黄家鼎的印象中,马巷是“弹丸之地,但祠庙特别多”。尤其让他关注的是,四甲大街供奉保生大帝的通利庙。每逢初一,马巷民众都会络绎不绝的前去上香。黄家鼎下乡催收赋税时,也看到过马巷厅供奉保生大帝的其它宫庙,如刘五店的龙腾宫、柏埔乡的武德宫、赵岗乡的保生庙等。这些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都显得“栋宇宏敞”,且信徒非常虔诚。黄家鼎会专门在《马巷厅志》中撰写一篇与保生大帝有关的文章,显然是他观察到了保生大帝对马巷厅人深刻的影响。


4


清水祖师信仰。


清水祖师,也就是昭应慈济大师,全称“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翔安清水祖师信仰之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翔安的清水祖师庙为数众多。据《清水岩志》记载,单主祀的就有二十一座。若将遗漏的加上配祀的加上,那数量就惊人了。二是翔安的清水祖师庙往往较为古老。如始建于南宋白云山清水岩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的香山香山岩寺、始建于南宋的桂林村南泉堂、始建于明代的后山岩清泉岩寺、始建于元代的狮山普陀岩寺等。三是翔安的清水祖师庙多在山上,且喜称岩,用名常与清、水、香、泉等字有关,如清水、清泉、香水、香山、南泉等。四清水祖师分为三尊。据传,分别为黑脸大祖师陈普足、红脸二祖师彭普仲、金面三祖师杨义郡。据传,宋时,同安的信众到清水岩祈请香火,木刻大、二、三祖回香山供奉。明嘉靖时期,1522年,从香山分炉二祖至清泉岩寺,分炉三祖至普陀岩寺。翔安的清水祖师庙中,最为传奇的是“白云山清水岩”,明初编撰的《永乐大典》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安溪清水岩的记载,具体为:“《泉州府志》 清水岩  在本府晋江县西北四十里,地名便材(实为村),有山名张岩,山有巨石崭然露于丛翳之间,昭应慈济大师所居也。晋江县古雷山、同安县白云山皆以清水岩为名,大师道场也。“从《永乐大典》的表述看,同安白云山清水岩,在1403年之前,至少是清水祖师的道场之一,要么是安溪清水岩最早的分炉,要么是清水祖师生前修练的地方。白云山清水岩的位置,据清康熙朱奇珍《大同志》记载,在东大帽山之阳,具体待查。



5  


田都元帅信仰


田都元帅,姓名雷海青,又称相公,是广泛流传于闽南的戏神。雷海青究竟何等人物?不简单!乃唐代宫廷乐师。一说是莆田人,一说是泉州人。据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后将雷海青掳至洛阳,逼其在宴会时助兴,雷海青不从,将琵琶掷向安禄山,遭其肢解示众,死得极其惨烈。唐玄宗闻讯后命天下梨园祀之。清汪鹏《袖海篇》指出:“习梨园者,共构相公庙,自闽人始”。泉州人认为雷海青是南安坑口人,证据是坑口有雷海青衣冠墓——“相公墓”。泉州与莆田确实有较多的田都元帅庙。泉州人称“相公宫”,莆田人称“元帅庙”。在翔安,我见过很多田都元帅庙。翔安人世代供奉雷海青,除敬重其忠烈事迹外,应是民间曲艺发达之缘故。古时,翔安几乎村村都有南音社。


6


白府元帅


田都元帅庙的田都元帅旁多供奉犬神像,称灵牙将军,亦称白府元帅。此白府元帅神像不一,有直接的白犬造型,如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相公庙的“白府元帅”,也有人格化的将军造型,如马巷三朝殿的“白府元帅”。马巷三朝殿的“白府元帅”神像特点是嘴部突起且有獠牙。有意思的是,我在东园村邂逅一座名为水朝宫的小庙,庙中供奉的神像亦称“白府元帅”,且与三朝殿白府元帅造型相似,但此尊“白府元帅”却被视为战神白起,个中当是有误。一位东园老先生告诉我,东园的水朝宫民间俗称同样是相公宫,也就是说,水朝宫很可能原来也是雷海青庙,此尖嘴的“白府元帅”其实不是白起,而是灵牙将军。以白府元帅或灵牙将军为名的犬崇拜信仰隐藏在戏神信仰中若隐若现,这让人联想到雷海青的雷姓。存在犬崇拜且又具有常见的畲姓,其不知与畲民有否联系,值得思考。至于白起,倒是有“白府王爷”原型的可能。“白府王爷”与“白府元帅”并非一神,其为闽南王爷信仰的组成部分。这很可能是东园人误将白起当作“白府元帅”的缘由。


7  


哪吒三太子


哪吒三太子,又称李府元帅,在闽南,更为有名的称谓是中坛元帅。中坛元帅哪吒三太子的神位封号之一,如中坛元帅太子爷、中央祭坛元帅、中坛元帅大天尊、中坛元帅李法主等。中坛元帅是闽南民间所谓“五营兵马”神兵的主帅。五营指东营九夷军、南营八蛮军、西营六戎军、北营五狄军及中坛三秦军。据称哪吒作为中坛三秦军的将领,统帅其他四营,抵御邪魔妖恶,保护道教诸庙坛、神境和民间村庄。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五营兵马其实都是战死的军人。“五营兵马”有内五营与外五营之分。内五营是供奉在庙里的,四营神像是温、康、赵、马四大元帅,而外五营则是安放在庙外,主要是护卫以庙为中心方圆一定距离的地界,四营神将则是张、萧、刘、连四大元帅。在祭祀方面,祭拜五营兵马被称为“犒军”,有与安营与收营相关的民俗传统。“五营兵马”的民俗中,中坛元帅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威。在翔安,较为有名的哪吒三太子庙是大帽山农场后炉自然村的大寮灵宫。


8


三保公


三保公,就是郑和。在欧厝海边,有一座海神庙,名为镇海宫。庙中供奉着三尊海神,是三保公、三朱公、妈祖。据庙中墙上石刻的《重建欧厝镇海宫碑记》介绍,道光年间,欧厝的王铨庚、王坦从、王铨运等三位王氏族人乘多艘大型木帆船,组成规模强大的商运船队,进行海运及商贸活动,其中,王铨运还在欧厝填海造筑坞,兴建码头。道光十二年(1832)五月,“船队载货乘风北上,行至长乐梅花头南澳海面,遇上大风,入港停泊。时经船帮好友介绍:附近仙岐村有座显应宫,主祀妈祖,并列供奉三保公。由是,铨庚、坦从、铨运三位船东召集伙计登岸赴庙,真诚恭拜,请求妈祖遣派巡海大神三保公分灵本境。”这便是欧厝镇海宫的由来。当时的欧厝人“塑造三保公及副将神像供奉于庙内神坛”,并以三保公分灵之日(黄历五月二十日)为镇海宫朝拜日。碑记又提及,1959年8月,一场强台风正面袭击欧厝,一百多年历史的镇海宫被夷为平地。后来,欧厝人在镇海宫原址搭盖简易栅棚,称为“三保站”,作为临时参拜场所。再后来,台胞王坊科先生回乡省亲,痛心于镇海宫的现状,带头捐款,最终促成1997年镇海宫的重建。重建的镇海宫,依然位于旧址,欧厝人新塑了”三保公及副将金身与三朱公神像“。镇海宫,是截止于今日,翔安区仅有的一座郑和庙。


9


鲎公


小嶝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专门捕鲎的鲎户(现已禁止),据邱奕清老师介绍,小嶝的鲎户们竟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二日举办“鲎公节”(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鲎公醮),用来迎接鲎群的到来。在这一天的大海退潮之时,鲎户们挑着丰盛的供品,结伴来到前礁供奉鲎公。前礁是小嶝人对小嶝正南方一片长约200米的大礁区的叫法。礁区中有块高大的礁石,小嶝人称它为“烧金礁”。这“烧金礁”便是当年鲎户烧香、祭拜鲎公的神秘场所。鲎公醮”不是小嶝独有的民俗,南安的一个村庄也有流行!小嶝的鲎公醮,其实就是鲎神崇拜。鲎户祭拜过鲎公之后,第二天就可以开海捕鲎了。


10


雷公电母


闽南地区素有雷公电母崇拜,然而,以露天神柱祭坛方式出现的极为罕见。翔安东界的雷公电母祭坛,便是露天神柱造型,或为闽南唯一一例。该祭坛神柱据传为明万历年间所造,由两根圆形石柱构成,分别为雷公柱与电母柱。每根石柱均高约一米多,直径0.36米,神像高度为0.62米。雷公柱刻有“玉旨雷公火”五字,其上的雷公像尖嘴猴腮,形象生动,背插双翅,手拿楔槌,仿佛随时准备施展雷霆之威;电母柱上则刻有“玉旨電母火”五字,电母手持法器,虽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模糊,但据推测应为神镜,象征着电母掌控雷电之力的神秘力量。


10


猎王神


与同安一样,翔安也有猎王神信仰,如北部山区的猎王公宫。猎王公宫位于新圩镇古宅村大路自然村钟山仔北坡顶,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据称,建庙之前只是“一座由三块石头简易搭成的小石洞,左右两块长方形,上面一块薄薄的,里面放个小小的香炉,供村民奉拜”。2019年,古宅村民建造了今天这座猎王公宫。现猎王公宫主殿供奉猎王、五谷仙帝、哪吒太子等神灵。古宅这座猎王庙是续同安汀溪荏畲村猎王庙之后,我了解到的厦门第二座猎王庙。福建山高林深,在山地地区有着较广泛的源自畲族(或称古闽人)的猎神信仰,比如猎射仙师。然而,供奉猎王的猎神庙,为数似乎不多。荏畲猎王庙没有神像,只是供着一道古石碑,上刻:“猎王神位”,右侧落款是:“乾隆四十年二月吉旦”。这和古宅村建设猎王公宫之前的猎王神位极为相似。作为福建猎神信仰的分支,厦门北部山区的猎王神信仰值得关注。


本文写作中,尚未完稿,欢迎知情的读者提供更多的线索。留言可注明:神名、庙名,具体地点,始建时间等。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