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东人文随笔:孤楼遗梦

旅行   2025-01-21 23:59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文 /林鸿东


远远地,我便望见那座几乎被鬼针草与菅芒丛淹没的孤零零的敝破洋楼。不要说是夜晚,即使是艳阳高照的白昼,孤身一个人靠近时,还是会有莫名的惊悚之感。我见过的废弃旧屋数量是很惊人的,但很少有孤绝、凄清得如此彻底,如此决然,像是某个昨日世界的某种隐秘入口。那时正好是夏天吧,照理说林中应有蝉、蟋蟀、蚱蜢,抑或其它的鸣禽,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我却感觉,四周仿佛安静得可怕,唯一的声响只是脚下轻轻的脚步声。


洋楼是中西合璧的合院式建筑,三开间,前后两落,不大不小,刚好适合一个小家庭,在民国及之前的时期,这样的富足人家大抵还会雇佣若干的仆人。洋楼前落融合了闽南大厝凹寿式单塌结构,后落则是券廊式双层洋楼。从总体上讲,洋楼的欧洲风情会更浓厚一些。由于长期缺少养护,外墙历经风雨侵蚀,已显斑驳,大部分墙灰剥落,裸露出内里古朴的红砖,更是增添了诸多沧桑况味。若干生命力顽强的蔓藤植物,沿着墙角蜿蜒而上,缠绕在女儿墙上,宛如窥视楼内隐私的好奇者。在洋楼左侧,有一块空旷场地,矗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大芒果树,树下有一口井。而洋楼门口处,几株高达数米的楝树丛随风摇曳,叶子细小却颇为茂密,几乎将建筑遮掩大半。尽管如此,在那草叶间隙中,人们还是能隐约瞅见那尖耸挺拔的精美山花。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洋楼,我沿着一条狭长且略显荒芜的丛莽细道,渐渐靠近了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荒野孤楼。随着距离的缩短,洋楼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走到大门之前时,我看到了门楣横匾上的四个字:“合家兴宅”,显然,这只是一座典型的民居。认真观摩后可以知悉,洋楼最大的亮点是它的泥塑装饰,很可能不是传统的灰塑,而是掺进了水泥的泥塑。正面的墙裙由花岗岩砌成,墙身左右两堵分别设计了中国建筑装饰中极为常见的鹿鹤造型与相对少见的鹅兔造型,泥塑工艺极为高超,或灵动跳跃,或悠然自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既显得庄重,却又不失童趣,每一件都堪称艺术品级别,是洋楼的装饰精华。看到我拍的泥塑照片后,古建研究生林欣墙告诉我,鹅的泥塑很像他二伯拓下的漳州泥水状元李明月的手法,鹅在闽南建筑的装饰元素中相对比较少见,他怀疑,洋楼当时邀请的匠人很可能是李明月本人



李明月作品拓片(拓片人:林水满)

抬头仰望,洋楼门廊上方是特别突出的尖顶山花。山花末端或是“鼠头探花圈”造型,鼠可能是钱鼠,鼠头下面往往趴着一对淘气的爪子,可惜鼠头、鼠爪已双双损坏。—— 类似造型,我在翔安的许厝的一座古厝见过,那座古厝的“鼠头探花圈”造型倒是完整的。“鼠头探花圈”下面是“双龙戏珠”,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西洋版“双龙戏珠”,龙身短短且有翅膀,竟是西方的翼龙形象,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中国常见的“双狮戏绣球”。山花两侧,分峙着两尊立狮,立狮下面,则分别是绅士像与贵妇像,绅士的身边有一只鹿,贵妇身边的吉祥兽则不明。距山花稍近的女墙柱头,分别是一对鼓形喷泉塑像。此外,洋楼中还有西洋建筑中常见的天使、鹰、狮头等形象。

许厝的“狮头探花圈”




     敝旧却依然妩媚,残缺却不失曼美。这座洋楼,是我见过的闽南地区最富有浪漫气息的洋楼之一。洋楼已经荒废了很久很久。由于十年来,我曾经走过翔安很多的村落,我的电脑里也保存了大量关于翔安的乡土老照片。当我看到洋楼时,觉得它似曾相识,于是,在一个夜晚,我打开旧照库搜索了一番。果然,找到了相关的老照片,确实曾经见过它,只是时光太过久远,记忆已经变得模糊。自己竟然很早之前就曾探访过这座奇特的洋楼,这真是一种冥冥中的缘分,只是那时的洋楼附近还有众多房舍,如今,这些房舍因拆迁的缘故,已经消失于人世,并进而变迁成为一片荒野。这正是我无法马上记起的原因。—— 记得那天,我曾走进洋楼内部,亲眼见过洋楼内部的情形。

这里,我要谈到洋楼的主人了。洋楼的主人是位已故的老女人。即使是生前,村里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全名,人们只知道她的名字中有个“莉”的音,且住在一座破洋楼里,所以称她为“洋楼莉”。至于这个“莉”的音,究竟是哪个字,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对此感兴趣。如果不是我特意向村民进行了解,她已经被遗忘得干干净净,毕竟她已经仙逝多年。她仿佛也没有亲人,由于不知道姓氏,我们也无法猜测她的娘家究竟来自哪里。就这样一位活着时就被他人视若无睹、视如草芥的边缘性人物,却偏偏又是家喻户晓,让人叹为传奇。在洋楼所在的村子里,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洋楼莉的存在。但谈及洋楼莉,他们都会一声叹息,欲言又止。


这位叫洋楼莉的女人,在属于她的日渐破损的洋楼中无声无息地独居了近半个世纪。这真是一位世上最为孤独的女人。即使是她死去多年后,这种孤独感,依然附着在佑护过她一生的洋楼这上,使她的洋楼成为一座无比孤独的房子。在村民的讲述中,我慢慢勾勒出了她那漫长却又可怜的一生。原来,洋楼莉是洋楼所在的东山村清末时期的印尼侨商康崎先生的小姨太。康崎,人们同样所知甚少,只知道他原本以耕海捕鱼为生,后来到印尼谋生,通过经营橡胶生意致富发家。洋楼莉便是康崎发迹后返乡所娶。从洋楼至今弥漫着的浓厚的浪漫气息看,洋楼莉年轻时定然是为康崎所宠爱,这座洋楼很可能是专门为洋楼莉修建的。康崎娶完洋楼莉不久便离开家乡返回印尼照料他的橡胶生意。结果,悲剧发生了,由于种种原因,或许是早逝,或许是病重,或许是战争及其它原因,康崎再也无法返回家乡。年轻漂亮的洋楼莉从此一个人深锁在这座精美的新娘屋里,成为整个村庄最为知名的留守女人。


不知为什么,洋楼莉终生没有再婚。她在康崎给她精心打造的“金屋”中痴情地等待着自己的爱人回家,然而,一直到临终,她那干枯的双眼再也流不出泪水,也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由于刚当新娘没多久,丈夫就远离,洋楼莉没有留下后代,只是在村庄里认过一位干儿子。干儿子对干娘一样很陌生,只是因为他的娘生前与洋楼莉关系尚好。年老时的洋楼莉,竟然成了村里的“神婆”,这是村里人对她生前的谋生手段唯一的印象。很多人记得洋楼边上的那株大芒果树,据说这树是洋楼莉亲自栽下的,之前,村里的孩子经常会去偷摘芒果吃。所以,也有人说,洋楼莉可能在村里的路边卖过芒果。


离开洋楼时,我一路上不禁频频回首。我想,如果时光能够穿越,洋楼莉会不会大笑着蹲在鬼针草丛中对我说:“如果遇到我的那位男人,请帮我捎个话,让他记得回家!”然而,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只是觉得洋楼莉好可怜,她是一位在漂亮洋楼里深锁一生的悲剧新娘,在残忍的无望的等待中,留下了自己凄美哀艳的传说。



后记:
洋楼莉宅之前曾被列入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其正式叫法是康崎洋楼,位置在翔安区新店街道洪前社区东山自然村西南侧。据翔安文物资料记载:康崎洋楼“坐东北朝西南,前后两落,前落是单层木制楼板天台式构造,后落为中西合璧二层楼阁式民居,中为天井,占地面积约2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7平方米。”这是一种建筑上的专业术语。在关于康崎洋楼这段用冷冰冰的建筑专业术语营造的文物话语体系中,洋楼莉被忽略了,仿佛并不存在。如果我没有与村民交流,进行深入了解,在洋楼里留守了一辈子的洋楼莉,只是康崎姓名背后的一道无声无息的影子。


洋楼莉的故事为康崎洋楼增添了极为伤感的色彩,却也使其更加具有魅力。——在我看来,一座民居的新与旧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美与丑,期待着康崎洋楼修复的那一天!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