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我从没见过红砖厝的残垣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这些不知何年何月遗留下来的残垣已经被岁月侵蚀得皮焉不存,唯有肉泥,却仍岿然不倒,衰而不败,亦无人打扰,独享宁寂。
文 /林鸿东
大嶝岛,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岛,与小嶝、角屿因历史上的“8·23”炮战而并称为“英雄三岛”。位于大嶝岛北部的田墘,其名源于“墘”字所代表的边沿之意,顾名思义,即为田边之村庄。这个村庄渔耕并重,特色鲜明。初闻其名,我尚有些许轻视,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平庸无奇的村落。然而,直至2015年9月的某一天,我里里外外把村庄逛了个遍,才深感其不凡之处。
来田墘主要是看红砖厝。在翔安区,红砖厝村庄各具风情:诗坂的红砖厝喜欢用石卵砌墙,古朴粗犷;新圩的红砖厝店铺林立,保留了墟集的历史记忆;下后滨的华侨义学则书声宛在,感人至深。然而,这些村庄的红砖厝大多处于衰败之中。相比之下,田墘的红砖厝却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里的红砖厝墙面装饰精美,多采用烟炙砖空斗组砌,花样繁多,独具特色。更难得的是,这些红砖厝至今仍有人居住,且因旅游业的兴起而免遭毁灭性拆迁。此外,田墘的番仔楼数量众多,蔚为大观,为其他村庄所罕见。红砖厝,即红砖砌成的官式大厝;而番仔楼,则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田墘的番仔楼大量采纳传统官式大厝的建筑元素,是宫式大厝的升级版、近代版、国际版。这种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既保留了福建传统民居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浪漫气息。鼓浪屿上的万国建筑博物馆便是对这种建筑风格的最好诠释。而田墘的华侨,也是这种精美建筑范式的创造者。
田墘的红砖厝不仅建筑风格独特,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世纪90年代末,一位来自金门的台湾老年游客在田墘的一座破旧番仔楼前驻足良久,激动不已,嘴里喃喃自语,就是它,就是它。自此,一段大嶝喋血抗战的历史浮出水面。原来,这座楼曾是大嶝抗战时期金门县政府文书房所在地。大嶝、小嶝、角屿在民国时期均属金门县辖区,是金门的故土。1937年日军侵占金门后,金门县府残部紧急北撤至大嶝田墘,借用民房办公。上述台湾来客就是当时北撤大嶝的县府工作人员。当时他就住在这座被称为文书房的番仔楼里。包括文书房在内,田墘共分布着金门县政府的总部、警察署、政府分部、会议处、县府干部宿舍、盐兵楼、县党部、县党部书记处、县党部宿舍、县党部干部宿舍等11处。金门县政府进驻期间,大嶝成为了厦门人阻击日军的重要阵地。1939 年4月,“金门复土救乡团抗日敢死队”在田墘应命而生,不久便创下了夜袭金门斩杀20多名日寇的奇功,又先后渡海突袭金门伪区公所、派出所等,使驻金日军防不胜防,寝食难安。攻之有术,守之有策。日军能拿下面积大得多的金门、厦门,就是拿不下近在咫尺的小小大嶝。金门县政府北撤大嶝田墘共八年,期间有9名县长在此就职,大批国军官兵和民间抗战人士在此驻扎。
田墘的华侨群体更是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慷慨地将自己的家园奉献给抗战政府。如今,金门县政府旧址建筑群中的番仔楼大多保存完好。即使是有些破损的楼房,也大致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在这十一个金门县府旧址中,最为触动我怀的是政府总部大厝后侧那一处悄无人迹的残垣。我从没见过红砖厝的残垣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这些不知何年何月遗留下来的残垣已经被岁月侵蚀得皮焉不存,唯有肉泥,却仍岿然不倒,衰而不败,亦无人打扰,独享宁寂。残垣内肆意蔓延的草叶,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类似这样的百草园还有前面提到的文书房。文书房是金门县府的笔杆子们的办公地点,也是十一个旧址中最为雅致的建筑。我去时,文书房正在修缮,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装饰在屋顶上的立狮像神兽陶缸。陶缸有可能是用来蓄水的,也有可能是种辟邪的厌胜物。类似的装饰品还有滴水嘴兽,也就是雨漏,这是一种西洋建筑惯用的元素,在田墘番仔楼倒是寻常可见。文书房的滴水嘴兽便特有味道。在空无一人的文书房一隅,诸如茑萝、商陆、狗尾草等类的植物,自生自灭,寂寞生长。特别是那开着小五角花的茑萝,红得如此曼美,与蓑败的古厝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嗟叹不已。文书房内部的一些墙上,尚保留着一些精美的瓷砖,据称是从日本购得,至今色彩鲜艳。在最里间的厢房里,我看到了用白粉写在墙上的功课表,隐隐中仿佛看见一位虔诚求知的孩子,正坐在窗前做功课……
金门政府旧址的楼厝似乎每一座都是悉心设计的建筑精品。即使是保安队那座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房子,也有异于平常的地方,如墙壁的红砖组砌方法居然多达五种以上。单单三个窗户就有两种造型三种材质。我一度以为,这些金门政府旧址建筑群可能是当时统一建设的。但临走时看到的县党部书记处那座角楼让我迅速放弃这种想法,你看那造型优美的廊柱,像是抗战时避难的政府主建的?非也。
田墘,那些风吹不走的番仔楼,你去看过了吗?
初稿写于2015年11月
披着剑麻的地道入口,当年来自金门的炮弹如雨。剑麻是传统航海缆绳的原材料。
金门县政府总部旧址,兰桂联芳的意思是盼子孙有出息。
金门县政府总部外观的四个雨漏,又叫滴水嘴兽,窗是石棂窗。
这间也是金门县政府总部旧址的一部分。
总部后面的残垣,不知有多少年了?
你见过不穿衣服的红砖厝吗?
古榕,与红砖厝相得益彰。
家门口的剥蛎作坊
剥蛎。
文书房小院
放在屋顶的陶缸
精美的石雕
狗尾巴草
无人的红砖厝
这种红砖墙也有一种赤诚的美。
宗祠里的女祖先
县党部
猪花娘娘?羊天姑娘?这是什么信仰?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