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嶝田墘,风吹不去的番仔楼!

旅行   2025-01-10 12:14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我从没见过红砖厝的残垣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这些不知何年何月遗留下来的残垣已经被岁月侵蚀得皮焉不存,唯有肉泥,却仍岿然不倒,衰而不败,亦无人打扰,独享宁寂。




文 /林鸿东


大嶝岛,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岛,与小嶝、角屿因历史上的“8·23”炮战而并称为“英雄三岛”。位于大嶝岛北部的田墘,其名源于“墘”字所代表的边沿之意,顾名思义,即为田边之村庄。这个村庄渔耕并重,特色鲜明。初闻其名,我尚有些许轻视,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平庸无奇的村落。然而,直至2015年9月的某一天,我里里外外把村庄逛了个遍,才深感其不凡之处。


来田墘主要是看红砖厝。在翔安区,红砖厝村庄各具风情:诗坂的红砖厝喜欢用石卵砌墙,古朴粗犷;新圩的红砖厝店铺林立,保留了墟集的历史记忆;下后滨的华侨义学则书声宛在,感人至深。然而,这些村庄的红砖厝大多处于衰败之中。相比之下,田墘的红砖厝却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里的红砖厝墙面装饰精美,多采用烟炙砖空斗组砌,花样繁多,独具特色。更难得的是,这些红砖厝至今仍有人居住,且因旅游业的兴起而免遭毁灭性拆迁。此外,田墘的番仔楼数量众多,蔚为大观,为其他村庄所罕见。红砖厝,即红砖砌成的官式大厝;而番仔楼,则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田墘的番仔楼大量采纳传统官式大厝的建筑元素,是宫式大厝的升级版、近代版、国际版。这种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既保留了福建传统民居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浪漫气息。鼓浪屿上的万国建筑博物馆便是对这种建筑风格的最好诠释。而田墘的华侨,也是这种精美建筑范式的创造者。

田墘的红砖厝不仅建筑风格独特,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世纪90年代末,一位来自金门的台湾老年游客在田墘的一座破旧番仔楼前驻足良久,激动不已,嘴里喃喃自语,就是它,就是它。自此,一段大嶝喋血抗战的历史浮出水面。原来,这座楼曾是大嶝抗战时期金门县政府文书房所在地。大嶝、小嶝、角屿在民国时期均属金门县辖区,是金门的故土。1937年日军侵占金门后,金门县府残部紧急北撤至大嶝田墘,借用民房办公。上述台湾来客就是当时北撤大嶝的县府工作人员。当时他就住在这座被称为文书房的番仔楼里。包括文书房在内,田墘共分布着金门县政府的总部、警察署、政府分部、会议处、县府干部宿舍、盐兵楼、县党部、县党部书记处、县党部宿舍、县党部干部宿舍等11处。金门县政府进驻期间,大嶝成为了厦门人阻击日军的重要阵地。1939 年4月,“金门复土救乡团抗日敢死队”在田墘应命而生,不久便创下了夜袭金门斩杀20多名日寇的奇功,又先后渡海突袭金门伪区公所、派出所等,使驻金日军防不胜防,寝食难安。攻之有术,守之有策。日军能拿下面积大得多的金门、厦门,就是拿不下近在咫尺的小小大嶝。金门县政府北撤大嶝田墘共八年,期间有9名县长在此就职,大批国军官兵和民间抗战人士在此驻扎。


田墘的华侨群体更是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慷慨地将自己的家园奉献给抗战政府。如今,金门县政府旧址建筑群中的番仔楼大多保存完好。即使是有些破损的楼房,也大致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在这十一个金门县府旧址中,最为触动我怀的是政府总部大厝后侧那一处悄无人迹的残垣。我从没见过红砖厝的残垣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这些不知何年何月遗留下来的残垣已经被岁月侵蚀得皮焉不存,唯有肉泥,却仍岿然不倒,衰而不败,亦无人打扰,独享宁寂。残垣内肆意蔓延的草叶,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类似这样的百草园还有前面提到的文书房。文书房是金门县府的笔杆子们的办公地点,也是十一个旧址中最为雅致的建筑。我去时,文书房正在修缮,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装饰在屋顶上的立狮像神兽陶缸。陶缸有可能是用来蓄水的,也有可能是种辟邪的厌胜物。类似的装饰品还有滴水嘴兽,也就是雨漏,这是一种西洋建筑惯用的元素,在田墘番仔楼倒是寻常可见。文书房的滴水嘴兽便特有味道。在空无一人的文书房一隅,诸如茑萝、商陆、狗尾草等类的植物,自生自灭,寂寞生长。特别是那开着小五角花的茑萝,红得如此曼美,与蓑败的古厝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嗟叹不已。文书房内部的一些墙上,尚保留着一些精美的瓷砖,据称是从日本购得,至今色彩鲜艳。在最里间的厢房里,我看到了用白粉写在墙上的功课表,隐隐中仿佛看见一位虔诚求知的孩子,正坐在窗前做功课……

田墘从来就不是个太平的地方。在村庄里,可以看到许多用剑麻做掩护的防空洞入口,这些都是金门炮战时期的产物。而在村里的大榕树下,一群老太太正在剥海蛎,遮天蔽日的古榕、华丽亮堂的古厝、专注剥海蛎的老人以及堆积如山的海蛎壳共同构成了一幅经典的渔村图景。在村庄的核心位置,郑氏家庙静静地矗立着。家庙中,一位昏昏欲睡的老先生正耷拉着眼镜,趴在桌上看报纸,边上那台电风扇,似乎年纪不比他小。郑氏家庙曾是金门县政府的会议室,如今仍供奉着郑氏家族的传奇人物——妈婆祖郑云娘的画像。画像,似乎出自名家之笔,勾画极为细腻。


金门政府旧址的楼厝似乎每一座都是悉心设计的建筑精品。即使是保安队那座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房子,也有异于平常的地方,如墙壁的红砖组砌方法居然多达五种以上。单单三个窗户就有两种造型三种材质。我一度以为,这些金门政府旧址建筑群可能是当时统一建设的。但临走时看到的县党部书记处那座角楼让我迅速放弃这种想法,你看那造型优美的廊柱,像是抗战时避难的政府主建的?非也。


田墘,那些风吹不走的番仔楼,你去看过了吗?


初稿写于2015年11月



2015年田墘老照片:


   

披着剑麻的地道入口,当年来自金门的炮弹如雨。剑麻是传统航海缆绳的原材料。



金门县政府总部旧址,兰桂联芳的意思是盼子孙有出息。


金门县政府总部外观的四个雨漏,又叫滴水嘴兽,窗是石棂窗。



这间也是金门县政府总部旧址的一部分。


总部后面的残垣,不知有多少年了?


你见过不穿衣服的红砖厝吗?



         
总部后门的门坎。



        
总部后门的百草园



        古榕,与红砖厝相得益彰。



         榕下剥海蛎的老人。



        
共有二十多个老人。



         家门口的剥蛎作坊



       剥蛎



         
文书房



        文书房小院


         放在屋顶的陶缸


         精美的石雕


          狗尾巴草


        
茑萝,又名红五星花


         
商陆,有毒。




        西洋式雨漏,又名滴水嘴兽。下面那只是虾吗?



         金门菜刀,炮弹壳做的。



         曾经有小朋友在这里留下功课表



          无人的红砖厝


         
有红砖厝的地方,往往能看到木瓜。

  


       
这种红砖墙也有一种赤诚的美。



         
郑氏家庙大门



        睡着了。


       宗祠里的女祖先



        保安队旧址



           县党部



          
县党部书记处



         猪花娘娘?羊天姑娘?这是什么信仰?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