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

文摘   2024-02-08 07:08   广东  

祝本坛朋友龙年大吉

玉兔转轮去,金龙送喜来。
祝本坛各位朋友:

龙马精神,幸福安康;

龙腾虎跃,平安喜乐。

龙年即将到,我们说说威武雄壮的龙吧。

“龙”,本义指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能上天入水,兴云布雨。其实,龙并不是一种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动物,而是我们华人创造的一种文化符号。

“龙”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何时?传说伏羲人首蛇身,是为龙的初始形象,但传说毕竟不能作为信史。实物为证,上古时代文化遗址,近代不时有龙纹彩陶器或龙形堆塑等文物出土。阜新古文化距今约8000年遗址的碎石堆塑龙(长19.7米),甘肃武山、甘谷的人面鲵鱼纹彩陶瓶,西安半坡文化(距今约6800年)遗址的人面鱼龙纹彩陶盆,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蚌塑龙(长1.79米),内蒙古翁牛特旗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年遗址的碧玉龙和黄玉龙,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彩绘盘龙陶盘,浙江良渚文化遗址的人龙形神徽等。这些都为远古龙文化的发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说,中华文明8000年历史不是瞎说的。

黄河流域远古某个部落首领(伏羲)是蛇(龙)身,显然是附会的传说,应该说,“龙”是伏羲部族的图腾。随着伏羲部族(及继伏羲名号的部落)不断壮大,由黄土高原向中原大地、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流动迁徙或文明输出,华夏九州的许多部族不断相互交融,历经漫长的逐渐渗透,这些部族的马、牛、狗、鹿、鱼、鸟等图腾也就融入了龙的图腾之中。蛇形的原始龙由此兼并各式图腾,形成综合的龙图腾,构成华夏民族团结的纽带。传说的三皇五帝之中,只有伏羲的形象是蛇(龙)身,因此被尊为中华祖龙。

在以龙为图腾的伏羲时代,各部族团结奋斗,创造了丰富的原始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所以,“龙”是综合多种动物特点而形成的一种虚拟形象。古人有“龙有九似”之说,宋代罗愿的概括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还有学者认为是牛头、猪嘴、蛇身、鱼鳞、龟颈、马鬣、鸟爪、羊须、鹿角、狗形。古今各家说法皆有不同,对某一器官究竟像何种生物器官的判断亦无定论,只是具体差异而已,并无特别本质上的区别。总之,龙是集成形象,这似乎没有争议。可见中华文化是个和合文化,有别于西方唯吾独尊的排他性的宗教文化。
伏羲而下,上古文化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至而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夏后氏部族是龙族,长期雄踞北方的匈奴、突厥、契丹等等也是龙族。此外,我国大西南的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至今仍留传着伏羲是其始祖的传说。不论是“华夏”还是“夷狄”,全部包容在了龙图腾的旗帜下。
华夏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吉祥、活力和勇敢。龙在封建时代还被作为皇帝的象征。《吕氏春秋·介立》中记载有:“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这里的“龙”是人君的代称,即晋文公。从历史古迹中,尤其是皇宫庭院中可以看到,龙是皇帝的象征,也是只有皇帝可以拥有的饰物,如龙袍、龙座、龙床等等。

“龙”也可被用来比喻不凡之士、英雄豪杰,如诸葛亮就曾被称做“南阳一卧龙”,而成语“龙蟠风逸”就用来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所用的人。古人还常以“龙”喻“骏马”。如《周礼·夏官》:“马八尺以上为龙。”又如李商隐《过华清内厩门》诗:“至今青海有龙孙。”其中的“龙孙”,不是“龙的子孙”,而是一种骏马的名字。

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龙的神权外衣也随之消失,龙完全走人了普通大众的生活。龙的形象经几千年中华民族的锤炼创造、艺术神化,坚韧不拔,威武雄壮,从而成了中国人的象征、成为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标志。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龙有着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

无论何时何地,“龙的传人”这一口号始终是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寻根觅祖的归结点和民族团结的“连心锁”。有一句歌词唱得好:“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词语中的“龙”字也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动物神的本义,而穿上了修辞的外衣。如“水龙头”就因形似会喷水的龙而得名,“龙卷风”就因形状和威力与龙相像而得名(说龙能行云播雨也许由此而来),而常说的“一条龙”并不是指一条动物,是指那些配套好了的一系列设施、行为等。 
下面,我们从龙字的演化说龙。
甲骨文中的“龙”字,早期和晚期的字形不尽相同。晚一些的甲骨文,形体大为简化,龙的身体变细了,头顶上还有“辛”字饰物。金文和甲骨文的形状相似,只是龙口形状中多出尖牙。

战国文字(图5、6)和小篆(图7)则变化比较大,变得更加繁复,分为左右两个部件,甲骨文、金文像龙头龙嘴的部分变作了“月”,即“肉”,右边是增添的部件。角依然用“辛”字表示。汉隶(图8)字形在小篆基础上将字形方块化,成为繁体的“龍”字。隋代以后的俗字把“龙”写作“尨”,据原字右边偏旁改造而成。三撇也可写作两撇。

祝各位朋友龙年大吉!

人生哲学《寒山吟道》京东、当当网有售
请点击:寒山诗、寒山其人
没有不变的物,只有亘古的道

 欢迎阅读本岛此前文章:

回顾中国扫盲的再认识

同归殊途,一致百虑(4)

创造历史,和合发展

中医药不是故纸堆里的神话

大疫之日想起张道陵

《红楼梦》里话医药

按二维码加关注。欢迎转发、评论。谢谢支持!

 

关注后,可翻阅本坛前面的文章,及时接受后续文章。

 

《寒山论道》是本坛兄弟公众号,欢迎去那里看故事。 

寒山论道
国学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