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扫盲的再认识

文摘   文化   2024-01-09 20:36   广东  

世事纷纭读寒山【458】

[寒山诗208

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

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

丈夫不识字,无处可安身。

黄连搵蒜酱,忘计是苦辛。

【解读】识字读书即不能使人长生不死,也不一定使人免去贫穷,但是人为什么要识字呢?因为你识字了,在见识、理解这个世界的思想上就能胜过不识字的人。一个男人不识字,就很难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稀里糊涂混日子,黄连拌蒜酱一起吃,分不清什么是苦什么是辛。

【万泉随笔】读寒山诗208,本坛2019年2月8日已经写过了。

参照阅读请点击:中国扫盲@中国崛起

近日与朋友聊天,谈及西方文艺复兴、新教运动,又有一点感悟,于是补充几句。

大家都知道,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新教运动,给西方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科技文明、工业化,不足200年的时间把我们中华抛在了时代发展的后面。

清末民初,我们知识界的觉醒者们,在讨论落后原因时,归咎于种种,其中文化落后、汉字的繁难阻碍的民智的发展,这个结论应当是有共识的。西方大约用了200年的时间,使民众识字率从20%上升到80%。这一方面是新教提倡人人可自读自解《圣经》,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可以开办更多的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在辩论中占了上风:西方的拼音文字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民国初年,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很高。

到底西方拼音文字有优势还是我们象形汉字有优势?恐怕还要比较几百年,在此不赘。

其实文字的难易本身不是问题,作为工具的文字,就是在初学时多花了时间而已。我们新中国大约用了60年的时间,从识字率不足15%达到超过95%。这与人口相当的某邻国相比,就足以说明不是拼音与象形的问题了。

在下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使全国(哪怕是穷乡僻壤)村村有小学、赤脚医生,这个功不可没,万勿提起知青的苦难生活就忘记这个丰功伟绩。因此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才有了源源不断识字而可上流水线的工业劳动者。

在下想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既然西方全民识字之后两百年全面盖过我中华,我们全民识字才这么几十年,有理由悲观吗?

 按二维码加关注。欢迎转发、评论。谢谢支持!

 

关注后,可翻阅本坛前面的文章,及时接受后续文章。

 

《古仔岛》是本坛兄弟公众号,欢迎去那里看故事。

欢迎阅读本坛此前文章:

同归殊途,一致百虑(4)

创造历史,和合发展

大疫之日想起张道陵

寒山诗的当下观照

寒山论道
国学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