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一)

文摘   文化   2024-03-30 08:13   广东  
在阅读正文前,诚邀您点击上面蓝字《古仔岛》加“关注”,方便您及时收到后续连载,参与讨论与分享并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编前语:本坛以读寒山为主,但许久没有更新了,引起读者关心,今将读《红楼梦》心得付于此,与各位共享。】

(一)“和合”与“红楼”

“和合二仙”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象征,近千年来作为“兄弟和睦,家庭和合”的意义深入人心。宋元以来,每逢节庆之际,特别是举行婚礼,台州与苏州很多地方,民间多悬挂“和合二仙”像,或印在请帖上。“和合二仙”形象的盛行不仅限于江浙地区,一九八六年在银川一建筑工地发现西夏时期的寒山拾得青铜像。笔者见过珠三角地区流行的木板年画亦有“和合二仙”图像。
广东佛山汤氏世家,木板年画

一七三三年雍正帝下诏,封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和合二仙”身份得官方确认。清帝此举,似有满汉和睦的政治意图,但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正面意义,秉承了华夏民族“和合”发展的历史潮流。

由此,笔者想到《红楼梦》里关于婚姻家庭的“和合”之说。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在冯紫英家,与薛蟠、蒋玉菡四人行酒令,蒋词: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四人酒令都围绕女子的生活情境、离合悲欢作词,蒋词表达了妇女对美满婚姻的渴望。而《红楼梦》展示的恰恰是一个个悲剧爱情、一桩桩不幸婚姻,是那个时代整个的婚恋现实的写照,为女性命运鸣不平。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没有一个爱情是善终的、没有一桩婚姻是“和合”的。历代读者都惋惜生死相恋的宝黛最终不能成婚,一般论家皆以黛玉性格乖张、身体孱弱、家道凋零,所以贾府不娶。非也。比对论宝钗,性格阴沉、药不离身、哥哥败家,也不是合格人选。

《红楼梦》是可以比肩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它描绘了当时社会走向没落“大厦将倾”的现状,这是“红学”研究者的共识。然而,《红楼梦》的基本问题被忽视:超越时代的“情礼冲突”。以笔者孔见,关于《红楼梦》研究,社会学、阶级说、人文学、考据学种种,罕有对作者、编者深陷“情礼冲突”之探究。

《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隐喻、寓意手法,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疑点甚多。一是大量间色法描写,云遮雾绕,假语存、真事隐也。脂砚斎批曰“你看他偏不写正文,偏有许多闲文。”迎春的丫环司棋本不是重要人物,但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叙写她的爱情,与“姑表兄弟”潘又安双双殉情,恰是作者正文,用来控诉万恶的社会压制婚恋自由。二是现今流行的版本前八十回原作、后四十回续作,主题原则衔接的不够好。续作只是根据前文某些提示把故事编完而已,原作的主旨或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想表达的思想并不完善。笔者以为,不是曹雪芹英年早逝而断笔,是原创、整理、续作团队给不出“情礼冲突”的合理解释,致使《石头记》成为烂尾工程。时代局限了曹雪芹们,毕竟现今也有人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他们最终只有以佛家小乘出世、道家修仙遁世逃离现实收官,可是贾敬(假境)“宾天”也是绝路收场。

本组文章试图以“和合”理念观照之,可否获得一二见识?就教于方家朋友。

引文及情节参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待续


 按二维码加关注。欢迎转发、评论。谢谢支持!

 

关注后,可翻阅本坛前面的文章,及时接受后续文章。

 

《古仔岛》是本坛兄弟公众号,欢迎去那里看故事。

欢迎阅读本坛此前文章:

牛日谈朋友弃书

寒山寺图书屋收藏《寒山吟道》

同归殊途,一致百虑(4)

创造历史,和合发展

大疫之日想起张道陵

寒山诗的当下观照

请点击右下六角花“在看”

寒山论道
国学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