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沙更浪读书盘第二弹——
非虚构文学,按照我自己不那么精确的分类,2024年看完9本。以下是目录。
1.【纪实散文】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真的很爱这本书!写的是作者从零开始建一个图书馆中发生的故事。
杨博士写得很幽默,又不失对其中种种“潜规则”的辛辣批判。
拜托,建一个图书馆太酷了!单是这件事已经很有趣,更何况杨博士写得还那么好!我专门写了推文的,可惜阅读量不高。
2.【传记】一行禅师(何蕙仪 译)《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3月底想看传记,去微信读书上搜传记,看到了这本,排名很高,于是加入书架。因为这本书是付费会员才能看的书,我断断续续地看,到11月才看完,花了20个小时。
讲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从出生到入灭。我觉得喜欢佛学、想读懂佛经的都可以看看。
这本书把修行的要点、教义、戒律,以及相应的原因都介绍得很清楚,还讲了释迦牟尼在世时一些经文的来源。
印象最深的是给孤独长者去世的部分,以及下篇的《空的碗里,满是空气》章节,讲一切法皆空的部分,这一章是可以单独去读一读的。
3.【传记】凯特·柯克帕特里克(刘海平 译)《成为波伏瓦》
在微信读书挑传记时挑到的。
在读前七章时,觉得不过是对波伏瓦私生活做一些琐屑又真实(或许)的注脚,读到后面才逐渐理解这本书的意义,即书名《成为波伏瓦》,书名起得真好。
我觉得每个谈到女性主义的人都应该去读波伏瓦,当然也要了解她的一生。波伏瓦著作配合传记一同阅读,效果更佳。
4.【自传】安德烈·纪德(罗国林 译)《如果种子不死》
我对纪德感兴趣是因为波伏瓦。在《成为波伏瓦》这本书里,经常看到她看纪德的书。后来在图书馆偶然翻到纪德的自传,就借了回去。不过还是主要在微信读书上看完这本书。
这书名取得真有意思,源自圣经,“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但却是反着用的。种子不死仍是一粒,仿佛象征着对世界的抵抗。
从传记体方面来说,我觉得这不是一本好的传记。纪德说他对时间前后没有概念,从这本书也能看得出来,时间线比较混乱。
时间线混乱就算了,对人物的描写也是东一块西一块,根本就是想到哪写到哪。
不过纪德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以及他的一些想法,还是深深打动了我——获取了很多教育子女的经验。
下卷更是劲爆,其实我更喜欢下卷,尤其是纪德描写他直面母亲的死的部分。
母亲可以谦卑地但非常真诚地和马雷伯说:“我一直把自己受奴役的地位当成一件微薄的祭品,无论供奉给哪个祭坛,心里总是充满了惭愧,双手瑟瑟发抖。”
我单独——单独和她待在大房间里,目睹着死亡肃穆地前进,谛听着这颗不甘愿放弃的心脏不安地跳动在我心里的回声。……当这颗心最终停止跳动时,我感觉自己整个儿坠进了爱、悲痛和自由的深渊。
母亲在世时我大声疾呼的这种自由,现在都像大海上的风一样令我头晕、窒息,可能还感到害怕,像突然被释放的囚犯感到头晕眼花,像突然扯断了绳子的风筝,像断了缆绳的船只,任凭风吹浪打的漂浮物。
明年我打算看看《窄门》。
5.【纪实散文】糗事小菊花《屁事也疯狂:肛肠科医生手记》
微信读书推给我的,肛肠科医生写的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趣味性比较强,顺便看下肛肠科医学知识的科普,涨涨知识挺好。
6.【心理治疗】欧文·亚隆(胡彬钰 郑如薇 译)《爱情刽子手: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10个故事》
欧文·亚隆写的一本心理治疗案例集。当然其中的人物名称等做了一些处理。
这本书的分类我有点纠结,看微信读书上的分类是心理学,内容是十个心理治疗案例,觉得与《屁事也疯狂》有点类似,就放在了一起。
亚隆在这本书里把自己对患者的心理活动,包括一些不好的想法(比如他觉得一个患者太胖)全都真实地写下来了,也因此招致了不少批判(傲慢、自恋等)。佩服亚隆的勇气,感谢他的真诚,看到了亚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进步。
另外,前言写得很好。作者总结了四种存在性关怀:我们及挚爱终有一死、生活不如我们所愿的那样自由、终极孤独和生命的无意义感,统领了这十个故事,让整本书都变得深刻。
本书唯一败笔:图书封面太糟糕了。
7.【纪实散文】欧文·亚隆 / 玛丽莲·亚隆(童慧琦 丁安睿 秦华 译)《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不知道怎么分类,我看在某些图书网站上是分到“心理”范畴的。但既然是描写真实生活的,我还是归到了纪实散文里。
2019年亚隆的妻子玛丽莲在得知自己患骨髓瘤后,请亚隆与她合著一本书,记录最后的时光里他们关于疾病死亡的经历与感悟。
欧文是享誉世界的心理治疗师、斯坦福教授,玛丽莲也是女权主义研究者、斯坦福高级研究员,二人生活幸福,子孙满堂。
面对临终,这样的家庭条件可以说是顶配。但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临终的彷徨、痛苦、挣扎,以及欧文的丧偶之痛。这本书让我对于生命与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
8.【访谈】李翔《详谈:张勇》
对于新荣记老板张勇的访谈。作为一个商业访谈我觉得不算透彻,对于新荣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因素,啥也没挖出来。
但作为一个新荣记的广告还挺成功的。看完之后想吃新荣记。
9.【读书随笔】伍尔夫(译者不详)《伍尔夫读书随笔》
12月新上架微信读书的一本书,微信读书一直在推,就读读看。
看完觉得伍尔夫真的很有文学天赋,读书笔记写得这样好,简直对所提到的名著的延伸和再造。伍尔夫在读书随笔中提到的笛福、哈代、蒙田、托尔斯泰,不管之前读过与否,都想再去读一读。
对于阅读的乐趣之一,伍尔夫这样写:
“在那些视角独特、结构清晰、堪称杰作的作品中,作者总是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的视角强加给读者,这往往会让读者感到痛苦——自尊受损,因为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心生恐惧,因为旧的精神支柱被猛然抽离;甚至感到厌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又能获得何种乐趣与愉悦呢?然而正是在这种愤怒、恐惧,甚至是厌倦的情绪中,有时却会孕育出一种罕见而持久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