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1岁了,对于一个未婚女性来说,年龄算比较大。年龄大在婚恋市场上是妥妥的劣势,尤其是女性。
但我却觉得,年龄大再结婚也是有一些好处的,至少我对于婚姻、家、生育的理解更深了,对于我要不要结婚生育、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生育也想得更清楚了。
有人说,看清了婚姻和家庭,就不想结婚了。我正好相反,正是因为看清,才想结婚、生育、组建家庭,才有信心坚定面对以后家庭生活的一地鸡毛和伤痛。
以下是我对婚姻、家、家庭生活中鸡零狗碎的事情、对为什么想生孩子以及教育子女的看法。
文字写得比较长——写这么长一段文字是不讨巧的。我知道如果简单粗暴地把我的条件放在前面,可能会引来更多人,但我不想这么干。这也算是一种门槛吧,能翻完这些冗长的文字,也说明你有足够的耐心。耐心是很宝贵的品质。
31岁结婚,如果还是简单的条件对条件,就太没意思了——况且那些条件也都不重要。
如果你很想知道我的条件及要求怎样,可以直接拉到最后。欢迎朋友们帮我介绍对象。我人很好的,也想找个好人。
我对于婚姻的理解
我想结婚,是为养育孩子,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部分内容,我将在下面“对于家的理解”中阐述。单独对婚姻,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普通人为什么要结婚,除了财产、孩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共同面对衰老,乃至死亡。
有句话叫“少时夫妻老来伴”,我们也总把老年的伴侣叫成老伴,但很少有人会在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伴侣叫作伴。
年轻时人们追求自由、自我意志,对婚姻的理解,可能是完全束缚了自己的自由。
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奇妙,他人会限制我们,他人即地狱,但没有他人,人又会觉得孤独寂寞。
扯远了,年轻时追求自由,是因为自己还有追求自由的资本:好的身体、好奇的心、一堆小伙伴,永远充满活力,不需要人陪,自己就可以干翻全世界。
但人是会衰老的。衰老会让人没办法一个人探索世界,毕竟身体精力大不如从前了啊。衰老的时候,人会变脆弱,这时候有个同类陪自己,就会好过一点。
死亡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而且最终也是一个人独立面对的,但是有个同类陪你,面对你们共同的命运,总会多点慰藉。
我在安宁疗护病房做志愿者的时候,发现有配偶、兄弟姐妹、多子女的老人,总体上还是要过得更好一些的。
老年人拥有大把时间上的自由。ta却可能更想要带着束缚的爱了。但人老了又会变得固执和多疑,想要再找一个新老伴,总是不如年轻时一起走过来的人容易相处。所以年轻时就要打好基础啊。
我对于家的理解
家是爱的港湾,家人应该相互成就。
一个人活在世上,力量单薄,想成就自己的理想,是比较难的,有了家,就多了一份支持——没错,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为什么有了家就多了一份支持呢?从经济上讲,两个人或者3个人一起生活,与一个人生活比,金钱上的成本不会成倍增加。比如两个人住一套房子,就省了一套房租。但收入却是两个人的总和。
从时间上讲,多人一起生活,做家务的时间分摊到人均会少一些。比如一个人生活、自己做饭,与做两个人的饭比,做饭时间不会显著增加,两个人住一起,总体上就省了一个人的做饭时间。当然,两个人一起做事,会有一些管理成本,我相信通过适当的管理,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关于家务,我再多说一点。有些女性会抱怨,结婚后家务都是女性做,给人当“保姆”去了。首先,我一个人生活就要做家务,并不会因为不成家就少做,多一个人一起生活,家务不会成倍增加,但可能确实比自己一个人时多一点。所以在家务总量上,我希望和我未来的丈夫能合理分担。
所谓合理,并不是指平均一人一半。而是谁相对有空、谁做家务相对效益高、谁要求高就多做一点。如果你忙,我就多做一点,但希望你清楚,我多做家务是为了成就你,牺牲我的时间成就你的理想,希望你能记得这是一份好意。当然,如果是你多做一点,我也不会辜负你的。
从精神上讲,家人应该精神上互相支持,互相做对方的后盾。
有些人觉得结了婚、有了家反而是一种束缚,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此,我的理解是,家庭既是港湾,也是羁绊,有了羁绊,自然会受一些束缚,这是一体两面的。我们不能既要寻求家的保护,又要完全不受它的限制。在衡量保护与束缚之后,我还是愿意进入家庭生活。
至于实现理想,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在修身一道已经越走越远,并且我知道这条路以后会怎样,或早或晚。
现在我想进入“齐家”的副本(当然古代的齐家并不是指家庭,而是卿大夫的采邑,无伤大雅)。过好家庭生活,教育出一个或者几个好人,让世界的好人多一点,这是我的一个理想(我还有好几个理想)。
如果你和我组建一个家庭,我会尽我所能成就你,也希望你成就我,大家互相成就。至于两个人的理想中冲突矛盾的地方,我相信只要不是方向上大相径庭的话,耐心沟通调节,总能找到一条共生之路。
我对于家庭生活中鸡零狗碎的理解
有些人厌倦了婚姻家庭生活里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觉得婚后生活一地鸡毛,就怪罪到自己伴侣的头上,觉得没找对人。
对此,我的理解是:家庭生活是要比一个人生活复杂的,这并不是因为你的伴侣人不好,而是因为在一起生活的人变多了。
两个、三个人甚至更多人生活在一起,不如自己一个人生活时可以随心所欲,因为要就着别人的生活习惯和想法,多人在一起生活就是会变得更复杂,矛盾也会更多。
也不只是婚姻家庭生活有这个问题,大学时的集体宿舍、毕业后的合租生活,网上有多少抓马的案例我也不必举出来了。
只要是好几个人住在一块,总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并不是因为别人人不好,单纯就是人多了变复杂而已。
“复杂”是个中性词,并不意味着它是坏的。复杂带来矛盾冲突,这是坏的一面;复杂也带来生活的多样性,也能让你对人与人的关系、你和自己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和谁结婚都会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希望我们都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在家庭生活中日复一日地修行也是好的。
我对于生育以及教育小孩的看法
小孩以后会是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员,而且我想结婚就是因为想找个男的一起养小孩,所以我这部分我想多讲讲(意味着会比较长)。
其实我是不怎么喜欢小孩的,在街上看到小孩,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学生时代,谈恋爱是可以的,以后结婚也是可以的,生小孩是不敢想象的,最好还是没有。
2022年,我28岁的时候,大概是生物的本能觉醒了,以及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我觉得有点人生无聊,我突然把小孩纳入了我的人生课题,开始考虑要不要小孩这件事。我想,如果要的话,还是要早点考虑。
于是我一边考虑一边相亲。我参加了一些相亲交友活动,也确实有一些人追求我,但我在相亲中开始迷茫——我不知道要的是什么了,是否真的要结婚、想要小孩,还是只想谈个恋爱(相亲并不适合谈恋爱),很快我就暂停了相亲。
我不想稀里糊涂地结婚生子,只是因为身边的人都那么做。我想搞清楚,我到底想过怎样的人生。
23年我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小孩。这是我2023年立的一个目标,在3年时间内考虑清楚自己要不要小孩,当年我就想清楚了,要小孩。
为什么呢?其一是我觉得自己童年不幸,没有得到很多父母的爱,我希望通过养育小孩来治愈自己,给ta我想要的爱。我也和一些做妈妈的人聊过,她们说,养小孩确实是能治愈自己的。
其二是我是一个好人,我也相信我生养的小孩会是一个好人。作为一个好人,如果给世界增加一个好人,我觉得这是对世界的共线——世界会更美好一点点。
其三是我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也想去实践。我相信教育小孩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爱(心里有爱、以及正确表达爱)、尊重以及陪伴,而非物质条件,所以我从来不担心没有钱养小孩。
有小孩的人可能觉得我很天真,她们和我说养一个孩子是多么费钱。在上初中时我的政治课老师布置过一个作业,算一算父母养我花了多少钱,回去我就问我妈,我妈算了算,说大概10几万吧。10几万我还是出得起的。
当然时移世易,物价飞涨,不过我觉得有钱有有钱的养法,没钱有没钱的养法,要是去攀比给小孩的物质条件,那是没有底的,世界首富也未必能永远给小孩最好的物质条件。
普通老百姓,孩子跟着父母,有口饭吃、有衣服穿,不至于风餐露宿,就已经可以养小孩了,现在公立学校也很便宜。至于多的物质条件,在我能满足自己的情况下,能给多少就给多少,但也不会让自己穷着饿着。
我的资源和小孩共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参照老幼病残孕弱势群体适当照顾的原则,再向小孩稍微倾斜一点。
至于如何教养小孩,首先我绝不会踏入内卷的行列,也不会被迫内卷。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定力坚持这件事。
小孩小的时候,应该遵循天性,好好地玩,用ta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作为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作为ta的后盾,去支持ta探索世界。
学习成绩不重要,况且爱不爱学习,多半是天生的。考不考大学没有关系,但人要正直善良诚信勇敢,要终身学习,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其实天然对世界挺好奇,父母要做的,是保护ta的好奇心。
如果我的小孩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如果愿意学,我会教ta我的学习方法。我自认为对于应试教育还是能狠狠拿捏的,很有自己的应试方法。学不会的话也就算了,我尽力了,补习班除非孩子强烈要求,我是不会去报的。
如果不愿意学,我会让ta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尊重ta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小孩也是。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做ta的港湾,帮ta成就自己的理想。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支持小孩走出自己的路,我会在后面支持ta。做一个正直善良、快快乐乐的普通人挺好。当然小孩要是想自鸡我也不拦着。
作为小孩的家人,我会成就ta,也会成就我自己,小孩与我互相成就。
✦
•
✦
以下是我的条件以及要求的描述:
关于我:本来我写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条件自述,想想还是删了,在公开场合发表这些可能欠妥。所以有意的男生,或者有意介绍对象的朋友,可以通过私信获取我的条件,二维码放到最后了。
关于对结婚对象的要求:
硬性指标:1.人品好是第一位,人品好包括善良、诚信、正直、勇敢、负责、不见利忘义等;2.不抽烟;3.有公德心讲文明(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便骂人等);4.不太挑食,因为过敏不能吃部分食物不算在内;5.年龄不要与我差太多(上下不超5岁,89-99年生);6.对于养育孩子的观念和我差别不太大;7.目前人在上海。
我并不会因为自己有房就要求对方有房,门当户对倒也不必,三观也未必要一致——其实观念不同的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只要互相信任,所以人品是第一位。
人品这个事,其实挺难自证的,所以我恳请各位介绍人,介绍你们觉得人品好的、想结婚生育的男士,事成肯定要请吃饭的,非常感谢啦!
以下是我个人微信,扫码添加,备注:介绍对象,我看到会通过的。另外,个人不喜欢被要照片,不要跟我要照片,可以直接约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