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更浪|2024年读书盘点——哲学&社科

文摘   2024-12-26 07:31   上海  

点击查看沙更浪|2024年读书盘点第一弹——虚构文学

点击查看沙更浪|2024年读书盘点第二弹——非虚构文学


2024年沙更浪读书盘点第三弹——哲学&社科,因为社科类就看了1本书,和哲学类一并写了。



3

哲学&社科


1.【西方哲学】斯宾诺莎(贺麟 译)《伦理学》


从《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里的一篇文章看到对斯宾诺莎的推荐,所以决定一定要读一读他的书。在微信读书app上看的,也是为数不多我觉得适合看纸质的书,因为后面的命题证明需要反复对照前面去看。


这是我第一次啃完一本哲学原著,花了25个小时。这本书很有意思,用几何学的形式(定义、公则、公设、命题等)去证明神(实体)、人的心灵、情感、理智,很像《几何原本》。


阅读这本书需要极大的耐心,尤其是翻译本,“之”“之”的,看着看着就绕晕了。可惜没有新的译本。为什么不能组织一批翻译大家对这些经典书籍再出译本呢?原先的译本在文字组织上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只能期待读洪汉鼎的二手文献能让我解开一些看不懂的难题。


很喜欢斯宾诺莎对于最高善的理解:心灵的最高的善是对神的知识,心灵的最高的德性是认识神。(斯宾诺莎讲的神,类似于中国的“道”)


2.【西方哲学】克尔凯郭尔(王柏华 译)《重复》


又是一本很难分类的书,从体裁上应该是虚构文学,算是小说?不过作为一本小说它可太灾难了,完全没有小说的情节,和阅读它的乐趣。字都认得,组合在一起就很难理解。


我能坚持看完纯粹因为作者是克尔凯郭尔。看完之后发现唯一能看得懂的是序言。


3.【东方哲学】南怀瑾《论语别裁》


好久以前不知在哪看到别人推荐这个书。23年翻了翻前言,24年对《论语》感兴趣,才正式拿起来看,花了45小时才看完。


这本书也蛮有意思的,可能因为南怀瑾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这本书的评论也很两极分化。


我觉得南怀瑾对于论语的解读,确实很有新意,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不抠字眼,而是从整体上去理解要义。至于他往书中掺的一些私货,不喜欢就不看了。


4.【东方哲学】钱穆《论语新解》


看完《论语别裁》后看了这本《论语新解》。比起南怀瑾的解读,钱穆写的简洁有力,还收集了部分汉儒、宋儒、清儒等对于论语的注解,没有过多的延伸,很适合新手阅读《论语》,除了白话文翻译得实在不咋地。


微信读书上的版本,错别字太多,读纸质书应该会好很多。


5.【东方哲学】费勇(坛经原著:慧能)《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


微信读书推给我的,主要是看了其中的坛经原文和翻译。目前看下来,《坛经》是最好懂的经文了。《坛经》并不是教人如何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是教人如何觉悟,推荐阅读。


6.【社科】费孝通《乡土中国》


12月突然想把躺在书架上的《乡土中国》读了。很薄的一本书,坐地铁的路上就看完大半,但是劲很足。


本书包括14篇文章,是费孝通在大学里讲乡村社会学课程中整理出来的一部分。真羡慕那时的大学生,有这么好的东西可以听。现在的大学教育……


本书所讲恰好和我之前读过的《一句顶一万句》内容上可以照应,一为现象描述,一为理论。看完可以更加理解中国的乡土社会结构。尽管我们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剧变,但底层依然承袭乡土社会的旧例,表象却已经变了,因此产生了种种别扭的情况。


费孝通在这本书里还多次提到《论语》: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只有个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这个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观念更为清晰。


从团体道德上讲“仁”,并且讲孔子的“仁”与基督教中的“爱”对比,真的很有意思。

沙更浪
一个有趣的灵魂和她的奇思妙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