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年末。明天是公历2025年,今晚过零点,也可算作是过年。
我早早写好了2024年年终总结,今年还包括专门的读书盘点模块——这样在31号这天就不必太仓促,可以安心看看晚上去哪跨年、怎么跨年。
还是喜欢过公历年,有仪式感,又松弛。过公历年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就像平常度过每一个夜晚一样,眼睛一闭一睁就是过去了,也不会觉得反传统或者太凄凉。
如果想要热闹一点,也有很多选择,譬如在室外看烟花、无人机表演,看跨年电影,去livehouse,听音乐会……和一堆人一起大声倒计时,大家一起跨过2024。
我2013年来到上海,第一次参与跨年活动,去了外滩看光影秀。第一次和很多陌生人挤在一起,度过12月31日,很是激动。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还可以这样过公历年——在我老家那样的小城市,以前是没人重视这样一个日子的。
话说回来,跨年并不只有特别热闹和特别冷清,想要折中也可以,约三五好友,简单布置,备上美食,吃吃喝喝跨过新年。
跨年节目也挺有意思,不是呆板的歌舞升平晚会,而是罗胖、雷军、吴晓波等人的跨年演讲、跨年音乐会、演唱会,当然如果你想看晚会,各大卫视任君选择。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节日,年轻人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而过农历年,恐怕就没有这么自由,它的底色是传统和沉重。它总是伴随着千篇一律的团圆饭、亲戚、拜年、规矩等等,甚至还可能伴着催婚环节。年轻人没什么话语权,被箍在一个传统的壳里透不过起来。有什么意思呢?
还是喜欢公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