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日记:第一天,i人地狱

文摘   2024-11-03 23:17   上海  

2024112日是我正式成为临终关怀志愿者上岗的第一天。现在国内把临终关怀叫做安宁疗护,但志愿服务系统里写的还是临终关怀志愿者,anyway,意思还是那个意思。

上海的安宁疗护病房大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在其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进行服务。没想到我是今天第一个到达的志愿者。虽然经过岗位培训,第一次来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于是带着有些不安的心情在志愿者活动室等待领队以及其他人的到来。

其他志愿者陆陆续续到场。有些人进来的时候会说一句,今天有新面孔啊,有些人单纯打个招呼“嗨”,没什么人与我交谈,除了另外一位同是第一次服务的新志愿者。

我请教一位老志愿者,这边的志愿服务流程是怎样的,她与我说了大概的时间安排——先冥想,再去病房服务大概30-40分钟,然后回来总结回顾,就结束了——便没有再多言。一位老志愿者提醒我要洗手。大多数人到场后就开始刷手机,或者与相熟的人唠几句闲言。

915,人差不多齐了,护士长开始介绍病区的病人情况,与之前在群内看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其实安宁疗护病房里住的绝大多数是老年病病人,就是一些脑梗、脑出血、各种梗后遗症的病人,真正的临终病人很少,在我服务的这个站点,临终者不超过20%

有个老志愿者问到其他志愿服务团队在这里服务的情况,护士长简单说了几句,提到其中一支年轻的大学生团队,不太会服务,来了之后病房转一圈,很快就回到活动室里呆着,她来赶也没用。

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只愿意捧着手机,手机上聊很活跃,一到线下面对面聊,不吱声了,还是捧着手机。其实和陪家里爷爷奶奶是一样的呀,不过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也不陪爷爷奶奶了。

护士长又说了两句就结束了。领队说先开始冥想。简单的冥想音乐过后,有人提醒他,今天有新人,领队说先开始服务再说吧,于是大家都起身,四散到各个病房。

我看到这个场景当时就慌了,虽然跟在人群后走出了活动室,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病房。于是抓住领队问,我们没有结对的病人吗?领队说随便去,不限制,可以跟着老的志愿者,也可以自己走,然后他就忙着去服务了。

其他老志愿者都非常熟稔地奔向已经服务过的病人,打招呼、唠嗑,很快气氛就活跃起来,大家各自都有事做。

我跟在另一个新志愿者旁边,她跟在另一位老志愿者旁边,看老志愿者和病人讲话,我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说什么,这场景对于一个纯i人来讲就是一个地狱。陌生的场景,陌生的人,没有人带,大家看起来都很忙,只有我是多余的。

默默在旁边站了一会,我想不能这样了——那个病床旁边有三位志愿者,加上两位家属,还有病人,十分拥挤,我决定去另外一个病房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个病房也有志愿者。我先是跟在一个老志愿者后头,看她都做什么。她带了个头部按摩器,正在给老人按摩,同时轻言细语地和老人聊天,老人笑得很开心。看了两分钟,俩人气氛融洽,我就像个空气,自觉尴尬,我又转向其他没有志愿者的病人。

这位老爷爷的病床旁边站着两位家属,暂时没有志愿者。我想这是个好机会,如果跟病人没有话聊至少还可以跟家属聊聊。

老爷爷右手里搂着一只小鸡抱枕,左手捏着一个小鸡捏捏乐,旁边还放着一个“发财”和另一个小鸡捏捏乐。于是我从抱枕开始找话聊,这小鸡抱枕这么可爱呀?这么多鸡的抱枕,老爷子是属鸡的吗?

家属答是,说老爷子就喜欢这些抱枕。其实我来之前就看过他的资料,知道他属鸡。我还知道他是淋巴瘤,但他自己不知道病情。对于这种被隐瞒病情的患者要格外小心,不要透露风声,不过没关系,我本来也没打算和这些老人聊任何关于病情的事情。

有了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就容易多了。我也不记得我说的第二句话是什么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我也不知道问老爷子什么,或者问家属什么,他们问我的倒是多一点,聊我从哪里来等等。

有时候也会站在床边,静静地看着这位老人和家属,看家属喂饭(半流食),看他吃饭后有些不舒服,喉咙里有嚯嚯的像是要吐痰的声音,我问怎么了,家属说吃完饭就这样。

老爷子唯一问我的一句话是你姓什么,我没听清。说来惭愧,来上海这么久,我对于上海话还是不算熟,中年人说的上海话还能勉强一知半解地听,老年人讲话普遍含糊,这位老爷子因为生病声音格外轻,真是一点都听不出,懵也懵不出来。

只好一边道歉一边问家属,解释自己听力不大好。家属说没关系,老爷子说话确实轻,然后说他问我姓什么。我回答后又站了一会,就转向了旁边病床的奶奶。

这位奶奶是一个人,旁边没有家属。她是一位老年病患者,只是前两天刚发了烧,39°C,现在已经退烧好了,只是精神有点萎靡。

她声音还是很洪亮的,我与她讲话不太费事,老奶奶也愿意讲。我说我是第一次来做志愿者的,还不知道做什么,她安慰说没关系的,总有第一次的。在我只是站着望向她没话说时,她也会主动找话聊。比如我是做什么工作的,她是做什么工作的,最近天气有点凉,要注意不要着凉等等。

期间我问她一个问题,我说我很好奇,你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她说,她前两天刚着凉发烧了,还在休息,之前的话,每天都由护工阿姨推着坐轮椅到楼下溜达,和大家聊天,大家都认识她,聊得很开心,中午回来吃饭午休睡会,然后再出去溜达,一天就这么混混,过去了。

在聊天的时候她想喝水。喂水这事志愿者是不能做的,怕出事。我帮她叫护工阿姨。护工阿姨说床头那个插着吸管的水瓶就是,奶奶说要喝热的,冷了,护工去加热水。我把加好热水的水瓶递给奶奶,离开的时候帮她把水瓶放回了床头。

想想今天也就为老人做了这么点事。

时间还早。我离开这位奶奶又去走廊和一位坐轮椅的爷爷聊天。这次在走之前我和奶奶道了别,说我去别的病房转转。

走廊这位爷爷很精神,他自己用脚擦着地面,把轮椅往前挪了挪,我问他要不要帮他推出去,他说不用。我站在他旁边,没过一会他就和我主动聊天。

上海话真的不好懂,尤其是老年人讲的。好在因为他耳背,讲话声音很大,语速也不算快,我能听个大概。

他说你们志愿者来这里,就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在这里孤单、寂寞的问题,又说什么这是公益活动,大概讲了讲公益活动的目的。好像也说了让我去想想自己做志愿者的意义?我听不大懂,只好一边微笑一边频频点头。

聊着聊着他的午饭来了,又说了两句午饭。我就结束了服务,时间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志愿者陆续回到活动室,人到齐后开始今天的服务总结。

其实就是每个人讲一讲今天服务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和反馈的点。轮到我时我先介绍自己是新人,讲了名字,然后讲了自己的服务经历。所有人都讲完一遍后就结束了。

到走时我都不知道其他志愿者的名字,除了另外一个新人和领队的。想起岗前培训时,老师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在想,团队成员的名字都还不知道呢?


沙更浪
一个有趣的灵魂和她的奇思妙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