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文摘   2024-11-27 06:31   浙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60周岁以上的公民即被界定为老年人。也就是说,目前无论是在法理上来讲,还是人们的习惯思维,60岁就是我国法定意义上的老年人。它是公众享受社会福利待遇、医疗健康保障、养老服务支持各方面的政策法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改善,人类战胜疾病与规避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了极大地提高,人均寿命由解放前的三十多岁,到如今逼近八十岁。而相同年龄段的人群比较,其健康水平、生理机能、生命活力等也都有了质的区别。大街上,各种公众场合,60岁以上却同样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行动灵活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依然强劲。

时过境迁,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为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对人群年龄段的划分自然也是与时俱进,更加看重的是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生活能力。

不到一百年的历程,对于个体来说,已经孕育了数代人,而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乎连白驹过隙都谈不上。所以其调整的幅度,也必然是缓慢而渐进的。尽管国家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不可能朝令夕改,但我国已经确定了从明年开始执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直至达到男性6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而世界卫生组织调整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则是从专业上、理论意义方面的一种阐述。

年龄,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学标志,同时,也不过只是一个数字。人生不可能被“定义”或“标签”所限制,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不管你被划入到了哪一个年龄段,无论你是名义上的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你依然是你,都要胸有朝阳,满眼春色,活出精彩。

当然,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哪怕就算长命百岁,也是世间走过一趟的“尘埃”。新陈代谢是规律,从细胞的形成,到生长发育成人,绝对意义上讲,就是一步步向人生的终点靠近。随着年岁的增长,细胞的变性、凋亡,器官的老化,机能的衰退,才是自然规律。真正的乐观,就是坦然接受,顺其自然。在生命的旅程中,大多数时间就是这样,而不是一直坚持不懈地奋斗与抗争。

  • 世卫组织基于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的测定,发布了一份最新年龄段划分标准:

  • 18岁以下:未成年人;

  • 18~44岁:青年人;

  • 45~59岁:中年人;

  • 60~74岁:年轻老人;

  • 75~89岁:高寿老人;

  • 90岁以上:长寿老人。


a随愈而安
随愈而安,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6年,以病人得愈为最快乐事,随着病人的好转而心安。业余写点医学科普,传播科学理念,普及医学常识,望受众能有所获益。不时也聊聊家长里短,或转发一点名篇佳作,与同好者共赏。欢迎大家关注,转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