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死亡——二战三巨头的共同归宿

文摘   2024-12-12 06:45   浙江  

     1945年2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美、英、苏三国首脑齐聚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讨论“二战”的善后问题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方案

    在这次重要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血压又蹭蹭蹭地往上窜了一大截,整天昏头昏脑。相对而言,当时的斯大林显然在体格上要略胜一筹。他体力充沛,对罗斯福总统表现得尊敬有加,并在觥筹交错之中加紧同丘吉尔斗智斗勇。罗斯福充当大不列颠和苏联之间的仲裁人,可是被高血压病严重困扰着的总统先生,整天头昏脑涨,根本无心恋战,常常在一些合乎苏联心意的问题上实行退让策略。结果,强势的斯大林在这次会议上赢得盆满钵满,苏联得以在战后迅速崛起,能与西方相互抗衡,形成冷战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本该属于中国的利益则在完全未知的情况下被第三者作主瓜分了,同属战胜国的正当利益遭受了严重的侵害。

就在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后,罗斯福总统突然离世,他死于脑溢血。

据罗斯福的一位心脏病专科医生病历记载,罗斯福在1935年测的血压是136/78mmHg,两年后是162/98mmHg,1944年则升到了188/105mmHg,诺曼底登陆前不久,他的血压记录是226/118mmHg,1944年竞选总统期间,他的血压一直在200/100mmHg上下徘徊,心电图显示了心脏肥大的表现,尿蛋白++。这些资料说明罗斯福的高血压病已经导致了多个重要脏器的损害雅尔塔会议时,他的血压是260/150mmHg,2个月后,1945年4月12日中午,画家伊丽莎白邵曼托夫正在佐治亚州温泉给罗斯福画水彩肖像时,罗斯福突然说“我头痛得要命”,随后很快便失去知觉,15分钟后,医生为总统测量的血压是300/190mmHg,数小时后即宣布罗斯福死亡,这位领导美国经历二战的总统最终未能见证二战的胜利。

在罗斯福脑溢血死亡后半年时间,斯大林也发生了一次中风,好在没有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遗憾的是在当时,无论是斯大林本人,还是负责其健康的官员,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许是没能找到好的治疗方法,甚至还做出了一些在今天看来非常荒谬的事情。8年后即1953年的一天,斯大林突然下令把9名专门负责给领导人看病的医生抓了起来,指责他们密谋毒害苏共领袖,震惊世界的所谓“医生阴谋”案。被抓的医生中包括一位叫维诺格拉多夫的斯大林私人医生,他几乎是全苏联一一个了解斯大林血压状况的人。斯大林指使克格勃对这些医生进行逼供他曾经对克格勃首脑贝利亚开玩笑说假如医生们不供出谁是主谋,贝利亚的身高就会矮去“一个头的高度”。1953年3月2日凌晨,就在斯大林开这句玩笑的第二天,他因脑溢血瘫痪失语,当时测血压是210/120mmHg,斯大林很快陷入昏迷,3天后也不治身亡。

三人中丘吉尔最年长,活得也最长。在1945年7、8月间的“波茨坦会议”期间,事业处于如日中天的丘吉尔却在大选中黯然下台。尽管他依然活跃于政坛,悠哉游哉地抽着他一生挚爱的雪茄烟,可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一直被大大小小的中风所困扰,虽然没有要他的命,可身体状况总是不尽人意。直到1965年1月24日,雅尔塔会议后20年,作为三巨头中的最后一位存活者,终于也接受了脑溢血这个死神的召唤。

看似重复的历史,九九归一,曾经叱咤风云的三位巨头居然死于同一个凶手——高血压,脑溢血!

我们看到三巨头在各种场合的照片,经常有一个同样显著的特征:烟不离口,酒不离手。烟斗、雪茄、香烟成了他们的标配。无论是一种嗜好也罢,作为减压工具也好,终生与一个可以腐蚀血管、熏坏人类健康的杀手为友,加上生活规律紊乱,长期承受巨大压力,且都有“高高在上”的血压,迟早总有“爆胎”这一天,尽管脑中风的病因有很多。

由于对血压认知的局限,虽然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高血压这种事实的存在,当年们都认为血压的升高是机体正常的代偿,是一种有益的保护性反应,根本无须治疗。难怪贵为一国总统,当罗斯福血压达到200/120mmHg时,其保健医生照样置之不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希特勒做梦都想干却未能干成的事,“中风”帮他完成了。

当人们回顾历史,也曾有人不无感慨地说,高血压、脑中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的确一点也不为过。

时过境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对身体的意义,已经被科学所证实,也为临床所验证。但对许多民众而言,面对不痛不痒的高血压,对烟酒这些消费品,还是缺乏足够的认知,需要更多的科普宣传,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a随愈而安
随愈而安,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6年,以病人得愈为最快乐事,随着病人的好转而心安。业余写点医学科普,传播科学理念,普及医学常识,望受众能有所获益。不时也聊聊家长里短,或转发一点名篇佳作,与同好者共赏。欢迎大家关注,转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