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和京剧

文摘   2025-01-26 19:24   浙江  

李瑞环同志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贫困,断断续续只读了6年小学。后来跑到北京谋生,机缘之下成了一个木工学徒。从此踏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了劳动模范、突击队长。后来又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最终成了正国级领导人。

有点不可思议的是,伴随其始终的一个最大爱好,却是京剧。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李瑞环凭其刻苦耐劳和聪明才智,被评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分子”,所以经常被请到北京工人俱乐部为工人学习班讲课。彼时,正值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开始实施,所有禁演剧目全部放开。在彭真市长的主持下,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的戏班子合并成了北京京剧团,每晚都在京城各区戏院演出,工人俱乐部正是主要场地之一。李瑞环喜爱京剧,于是就提出不要讲课费,每次讲完课就在留在俱乐部免费看戏。就在那个时候,李瑞环看到了中国传统京剧最好、也是最后的时光,并认识了张君秋等一些京剧名角。

在工人俱乐部免费“蹭戏”的日子里,李瑞环看遍了最传统经典的老戏,这段经历使他日后坚持对京剧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京剧也成了他一生的最爱。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是天津市长,还是全国政协主席,以及始退休之后,他都 无时不在关注、关心着京剧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戏曲学校的一批学生面临着分配问题,后来成立天津青年京剧团。1986年,时任市长李瑞环提出“喊一百句振兴京剧口号,不如踏踏实实抓一个团”。他亲自选定剧目和老师,为天津青年京剧团传授,排演京剧经典剧目,史称“百日集训”。

一次出门调研途中,听着车里的京剧录音带,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过去老艺术家的演出很少留下影像,但却保存了不少录音。于是立即着手组织他们的亲传弟子或后代中的优秀中青年演员,在熟悉这些演出的老艺术家具体指导帮助下进行配像,这就是“京剧音配像”工程。

作为“引滦入津”工程的总指挥,李瑞环还曾带着张君秋父子和琴师去视察工地,在现场为工人清唱《四郎探母》。    

李瑞环在天津市长任上时,就在繁忙政务之余修订、整理、改编京剧剧本。退休之后,有了更多自由时间的他开始了对京剧的深刻研究与实践,利用自己丰富的业界经验,翻阅古老剧本,着力修订经典剧目,力求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赋予京剧新的生命力。2009年4月,他亲自修订的《西厢记》、《韩玉娘》、《刘兰芝》、《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和《楚宫恨》五部大戏在天津中华剧院第一次汇演,观众反响热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01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李瑞环谈京剧艺术》一书。籍展示了李瑞环同志在京剧艺术领域的真知灼见,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李瑞环同志的京剧思想,是对京剧艺术传承与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2023年9月,由李瑞环同志执笔编剧,木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安国夫人》在全国公映。

          


a随愈而安
随愈而安,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6年,以病人得愈为最快乐事,随着病人的好转而心安。业余写点医学科普,传播科学理念,普及医学常识,望受众能有所获益。不时也聊聊家长里短,或转发一点名篇佳作,与同好者共赏。欢迎大家关注,转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