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吕和小吕

文摘   2024-11-10 13:07   浙江  

小吕今年24岁,癫痫病史19年,当然其中也曾有过几年的安耽期。

小吕出生后不久,曾经高热抽搐,走路、讲话等发育也都比同龄人要迟一些。这些都还好说,麻烦的是自5岁起,不停出现抽搐,经常咬破嘴唇和舌头,或跌得鼻青脸肿。尽管频繁辗转于多家医院之间,病情控制总是不太理想。经过头颅磁共振等检查,说是脑子里有“异常信号”。

随着岁数增大,虽然读书等受到了一些影响,抽搐的频度倒有一度明显下降,规范吃药情况下,可以有数月甚至半年以上不发作。作为父亲的老吕那揪着的心也就渐渐地放了下来,偶尔有次把发作吧,也能保持淡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呼小叫、四处求治了。

可人心往往如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毛病止不住时,想方设法到处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人能治,不怕山高路远,昼夜兼程,就算人家给的是一撮纸灰,也能奉为仙丹。而一旦疾病好转,就开始策划着怎样尽快停药,“是药三分毒,毛病靠调养”,这是老吕常挂嘴边的座右铭。

在父亲的这种心态下,似懂非懂的小吕的服药情况,自然起起伏伏。尽管医生说不得随意停药,可只要有半年左右的安稳,就自说自话地减药甚至停药了。

遗憾的是,癫痫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何况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子有“异常信号”的,往往不同于那种“原发性癫痫”,根治十分困难,很可能需要终生服药。    

而不遵医嘱的后果,必定是病情的反复,反复的癫痫发作,甚至是癫痫持续状态,处理不当,可以致命。

随着病程的延长,似乎已看不到“断根”的希望,对疾病的完全控制,也没有早年那样迫切。药就吃吃停停,只要不是频繁发作,也就随他去了。

4个月前,老吕大清早给我打来电话,火急火燎地说要带小吕来看病。估计又是发得不轻了,可怜的孩子!

原来,小吕除了癫痫之外,身体还有多种发育异常的情况,其中双足畸形是突出表现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行走不便带来的困扰,对一个已有自己主张的青年人来说,已经难以接受,于是在一家骨科医院做了矫形手术。按骨科医生的说法,手术非常地成功。可那不争气的癫痫,却肆无忌惮地频频发作起来,每天数次,乃至于10多次,有时候一天内就没有多少清醒的时间,随你怎样大把地服药都无济于事。

我说手术前癫痫控制得怎么样?吃什么药,吃多少?这几天又是怎么吃的?

回答简直令人崩溃,父子俩感觉毛病好了很多,就把药量减至最小的单元,就是每天1片,还是只服其中一种,老吕自认为有用的药物

老天,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使用三种药物才能勉强控制的疾病,你现在这吃法当味精都不够。   

当年反复交代的注意事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随便减药停药,你老吕可是点头如小鸡啄米,可如今又是怎么做的?

这几天眼看实在是压不住了,又大把大把地往孩子嘴里塞药。但药似乎也有脾气,它就是不显灵。

看着被折磨得气息奄奄的小吕,面对这位自负的父亲,我竟无言以对。你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似乎都有点用词不当。

我说,老吕你如果真想这孩子好的话,听我一句劝,不要再这样自以为是了!听劝的话大家一起再想想办法,不然就另请高明。

听,当然听,这次全靠你了。老吕又是一通小鸡啄米。

那我建议你孩子住院,调整用药方案,尽快控制发作,不然持续发作下去会出事的。

住院不行,这个我不能听你的。干脆利落,一句话就把我拒绝了。

非但如此,老吕还指指点点开起了处方,某某药给我几瓶,某某药再开几瓶,这样子吃了应该会好。

我说你这么有能耐,干吗不让前面的医师照你的意思治疗?

看着老吕那胀得通红的脸颊,不禁又生出些许同情来,我提醒自己,你是医生,不可以口无遮拦。


的确,除去无知、自以为是,就是家庭的境况,让老吕对住院等字眼有了天生的恐惧与反感。

我说那怎么办?

听你的,你说怎么吃全听你的。   

我说真能听我的话,何至于到此地步。忍不住又怼了他一句。

让这样的病人带药回家治疗,是有较大安全隐患的。我知道老吕本质上是个本分之人,但又是一个固执、盲目自负的家伙,凭着七拐八弯十八杆都打不着的一点点转折亲,有时候在我面前讲话也很放肆,尽管说的是他一窍不通的医学。

在老吕、小吕一唱一和,软硬兼施,又是保证又是发誓之下,我动了恻隐之心,冒着一定风险,给他开了三种药物。详详细细地把用法、用量,如何调整,可能会有的反应,什么情况下必须送医院等都写得明明白白,让他俩读了一遍,并表示理解了,才让他们去取药。

此后,隔三差五,我就打电话询问,了解服药情况,发作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等等。

还好,至少当时报我的用法用量,是照我写的来,癫痫发作一天天减少,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发生。

谢天谢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一个月不到,老吕又来了。

再给我配几瓶药吧,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你上次新加的那药没什么大用,钱还老贵,就别开了。

这话虽然让人听得十分不爽,却很符合老吕的脾气。

我说为什么?

现在发作少多了,是药三分毒,毛病靠调养,我已经给他减药一周了,没问题的。

出口成章,如此嚣张,如此自以为是!

但这次我真是连脾气都没了。    

按照自己的心思,照样给他开了三种药,注明了用法。然后告诉他一个月之内,必须到医院做什么检查,必须按照医嘱继续服药。

至于听或不听,这药取或不取,不关我事。只是从今往后,再也别来烦我。我又不带表情地加了句。

看着悻然离去的背影,我的内心已经激不起一丝的涟漪。

         

 

   

a随愈而安
随愈而安,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6年,以病人得愈为最快乐事,随着病人的好转而心安。业余写点医学科普,传播科学理念,普及医学常识,望受众能有所获益。不时也聊聊家长里短,或转发一点名篇佳作,与同好者共赏。欢迎大家关注,转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