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逃生者”的就诊经历(一)

文摘   社会   2025-01-03 07:01   浙江  

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经历了将近两轮河东河西,见过的一些事情,的确有世代轮回的感慨。

比如说“计划生育”一事。

小学阶段,母亲和生产队的一批妇女一起被送到医院结扎,那时技术落后,如同开了个大刀,要住院一星期,我和外婆一起去当时的公社医院送过饭菜。也亲眼见过村邻为生一子东躲西藏,在即将迎来瓜熟蒂落之际,不慎暴露了踪迹,终究功亏一篑,转眼就要足月的大肚子被强拉到医院做了人流。愤恨绝望的家属将胎尸放到了大队划生育员的床头,虽说最后是以鸣炮道歉、接受公社处罚而收场,可两家的恩怨是一辈子的事了。也听说有人外逃后成功生子,但待其携妻、子兴致勃勃回家时,却发现家里的屋顶被揭了,房梁不知所踪,等待着的,还有不知道怎么样的惩罚。
看着墙头上那随着年月不断变化着的口号,真有恍如隔世之感。转眼间,世道换了轮回,大齡不婚,婚而不育,人口老龄,人口负增长等话题充斥各路媒体,甚至成了高层领导的一块心病。从节育转而催婚、催生,这弯转得有点大,让人晕乎得站不住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近三十年前的一个病例,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故事。闲来无事,把十多年前的旧文《一个“逃生者”的就诊经历》翻出来炒炒冷饭,供有兴趣者饭后消遣,也算是抒发几分感慨。

今天所说的“逃生者”,是一个出逃躲避计划生育的妇人,而非“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她是我从医不久时接诊过的一个病人。

那年的夏秋之交,又轮到出门诊了。照当时规矩,轮到了就坐三个月的门诊。

一天下午,开门刚一坐定,就进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左肩一个帆布包,右边腋下揽着一只滚圆的蛇皮袋。只见她踉踉跄跄跌进门来,扔下两包,气喘吁吁道:医生,快救救我,我要不行了,快救救我!

我被这呼救声吓了一跳,赶紧让她躺到诊察床上。

你怎么不舒服?慢慢说。

心口难受,快憋死了,手脚麻木,抽筋。

一边说着,一边大口喘气,胸脯一起一伏,满头大汗,四肢发凉,还真的一阵阵地痉挛着,让人看了,确实是非常地恐怖。

让她抓住我的一只手,嘱其慢慢呼吸。然后望、触、叩、听简单过了一遍,除了心跳快到140来次以外,没能发现明显异常。

让闻讯跑过来的护士用报纸简单做了个面罩,盖住妇女的口鼻,然后与其聊天,问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

还真灵,四、五分钟后,只见她呼吸慢慢平稳下来了,僵硬的四肢松软了,情绪也就跟着稳定了下来。

缓过气来的患者终于有时间和我交谈。

她告诉我,这怪病折磨了她十多年了,莫名其妙地,说来就来,每次都像是死过一回,过了后又是好人一个。但次数多了,总是心有余悸,害怕哪一天一口气过不来或者睡梦中发病就驾鹤归西了。所以除了要上医院看病没办法,不到万不得已她都不敢出门了。从乡镇卫生院到市里的大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从头顶到脚底,查了不知多少遍,都说是没毛病。

医生,你说说看,我这么难过怎么会没病呢?我都快要疯了!

我说是啊,你这么难过怎么能没病呢?毛病肯定有,不过我现在也说不出你得的是什么病。

这么多年东奔西跑,四处求医,好像从来就没一个医生说过她有病,听我这么一说,马上来了精神,从诊察床下来,坐到了我的面前。

都说你们这里的医生好,果然不假。今天我是下了天大的决心,你一定要把我的毛病查查清楚,我连住院的东西都带来了。这次再查不出来就只有等死了。

听了她的恭维,我故作轻松地说道:没这么严重吧,十多年都过来了,现在不照样好好的?不过总这样发作也不是回事,我也希望能把你的病搞搞清楚。这样吧,你先把你得病的经过,包括以前的检查、治疗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我,把以前的病历和检查资料都拿出来给我看看。

那些东西我全烧掉了,没有用的,你重新给我查一遍。他们都说我没病,我不相信,全扔掉了。这女人说话倒是干脆。

我估计这么多年下来,到过这么多家医院,该查的基本上都查了,也确实没查出什么来。

尽管估摸着这个病人不是那么容易搞定,但想着刚才这阵子的戏剧性经过,结合自己的精神科底子,心中有了点想法。就问,你都去了哪些医院?

市里的大医院都去过了!全说我没病,开来的药吃了就是会睡觉,一点力气也没有,再吃下去万一醒不过来怎么办?

我说怎么会呢?有没有去看过……精神科?

你说的是神经病医院?有医生叫我去过,我会是神经病吗?

我又连忙咬文嚼字地解释了一通精神科和神经病的关系,语气中带着歉意,仿佛就怕冒犯了谁。

这当然是一厢情愿,对方根本听不进去,或许压根就听不懂。

好吧,只能如了你的意,好好查查吧。

动态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心脏B超、血液化验等一叠单子交给了她,见她带着些许满足的表情走了。

两天后的下午,这病人举着一叠报告单又进来了,表情是相当地失望。

原来她每拿到一张检查报告,都会迫不及待地询问有没查出什么毛病,有的人让他拿回去问医生,有几个愿意告诉她的,也都是两个字:正常。

难道这一趟又是与以前一样?

检查结果既然如我所料,根据患者表现,结合辅助检查,以及十多年来其他医院的诊治经历,初步判断是惊恐障碍,一种急性焦虑发作。这病发作时表现常常很像是心脏病发作,病人万分紧张、恐惧,濒死感。开始时家属往往也同样紧张。如果是首次就诊,医生一般要先做一些检查,以排除心脏病、癫痫等一些器质性疾病。

我说,你的毛病已经找到了。以前的医生有没有说过可能是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

是有人叫我去神经医院看,你说我会是神经病吗?

又是这一句。说得振振有词,倒是我被呛得有点哑口无言了。

怎么会呢,你当然不是神经病,你得的是一种叫做焦虑症的毛病。

然后就想着设法顺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将其一步步引入我的思路。

你是不是发病时常常严重得像快要死了?心跳得特别厉害?

是呀!

可是你每次都没有死,十分、二十几分钟就活过来了。

那是灌氧气抢救回来的!

你再想想这么多年来发作过多少次了?

哪里数得过来,一百次都不止!

我相信你,请你再回忆一下到医院灌氧气抢救过多少次?

这个……总不会少于十次、二十次吧?

这么说来,你至少有八十次以上的发作,是没有到医院灌氧气,那又是怎么好起来的呢?

反正都抢救过,来不及送医院我自己家里人就刮痧、放血,也能救回来。

讲话的底气显然没前面那么足了,声音也轻了一些。

前天你到我这里时,既没有灌氧,也没有刮痧,好像比以前好得更快,你不觉得奇怪吗?

是啊,这次是要轻一些。

然后,我又郑重其事地告诉她,这次是真的帮你找到毛病了,就叫惊恐障碍,名字记不住不要紧,这是一种心理方面的病,身体各脏器各系统都没什么大问题。所以,你没有身体器质性毛病,但是,你得了惊恐障碍

一个农村妇女,面对我这满口连自己都觉得拗口的新鲜词汇,肯定是听得莫名其妙。

但是,今天这位医生终于给了她一个病人的名份,心中还是感受到了些许的宽慰,也不再争辩是不是神经病了。

见好就收,得赶紧说说治疗的事情。

我说这病能治,先给你吃点药,半个月后回来看看效果。

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才能让你自觉自愿去看精神科,只有专科才能得到更为专业的诊治。





a随愈而安
随愈而安,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6年,以病人得愈为最快乐事,随着病人的好转而心安。业余写点医学科普,传播科学理念,普及医学常识,望受众能有所获益。不时也聊聊家长里短,或转发一点名篇佳作,与同好者共赏。欢迎大家关注,转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