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岭古道

文摘   2024-10-04 06:50   浙江  
三天的国庆假期结束了。
中间2号出门诊一天,面对全新的操作系统,同样看五、六十号病人,比平常要费时很多。
3号睡了个赖觉,然后白云山上走一走,算是给假期收尾。
10月1日正宗国庆日,一是被2号的班隔断,出不了远门,二是怕出去给人添堵,就不凑热闹了。有个段子说,一些聪明人9月30日晚上就早早上了高速,可等到第二天别人出门,却发现与那些不够聪明的人一样,照样被堵在了路上。于是,我就选择附近的纯免费游,选择了一条以前没有走过,距离却是很近的古道——曳岭古道。

这是一条省级古道,不仅仅是通行免费,所到之处还没有门票。饿了吃点干粮,喝几口水外,在这丰收的季节,山上的野生猕猴桃,树上熟透了掉下来的板栗,满路都是,既美味又充饥。

据介绍,曳岭古道自明景泰三年设置宣平县后,一直为处州府城至宣平县的驿道。宣平是曾经的处州第十县,从1452年建县,到1958年撤销,存在了506年。所辖地域现分属莲都、松阳、武义三县区。今天的老竹镇乃当年的曳岭区,1958年从宣平县划归丽水县(今莲都区)。

我们驾车穿过老竹镇,到了曳岭脚村,然后停车步行。

虽说行前百度了一下,具体线路还是不知所以。正打算找人问路,恰巧就遇上了曾在单位食堂工作的一对夫妇,说是来村里妹妹家做客。听说我们要走古道,热情地将我们几个带上“经典”的古道,穿街出村,又给我们指明了到达岭脚的方向。一路上还给我们介绍了脚下的曳岭脚村曾经的辉煌:处州府史上唯一的状元就出自该村,还先后出了13位进士、12位举人、11位征僻、9位贡生,所以曳岭脚村又有“进士村”之美誉。

按照同事的指引到了大片自然村的村口,见有曳岭古道的标牌,顺着往前看,就是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几百年了,光整依旧,只需一路向西,无歧路。

本次行程起止

被现代公路切割后,原始古道莲都段的起点

青石板砌就的宽阔古道
堪称当年的高速公路,路边长满板粟
看过地图后,我们决定走到古道武义段起点石碑后第一个村——三港乡曳源村双村自然村,也称老鼠窠村,然后原路返回。

这是处州婺州的界碑,文字已经模糊

此处可谓一步踏两府之地

界碑处,也是古道的最高点

往下走进入今天的武义地界

这个经过修缮看似简易的亭阁,却有一个遥远的故事。处州府唯一的状元,出自曳岭脚村的蔡仲元,当年赴京赶考时曾经在此歇脚。

这个凉亭的名字,有个字是看了半天也认不出。

途中有个古树群,现尚存9棵古松,其中这棵直径124公分,树围367公分,据说是华东地区数一数二的树王。

武义段起点

这次的终点,岭上远眺的武义三港乡曳源村双村自然村(老鼠窠)

走走坐坐,停停歇歇,在老鼠窠又与好客的村民老乡“座谈”了大半天后启程原路返回,计步器显示来回总共19000步左右,没有累的感觉。一路上行人不少,路边风光旖旎,各处所遇村人都热情好客,让凳递茶,介绍风土人情,有种归家的感觉。至于这条古道几百年的风雨故事,今天还只是听了点皮毛,相信定有更多的内涵,我觉得值得向大家推荐,有兴趣的不妨找个休息日去走一走。


a随愈而安
随愈而安,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6年,以病人得愈为最快乐事,随着病人的好转而心安。业余写点医学科普,传播科学理念,普及医学常识,望受众能有所获益。不时也聊聊家长里短,或转发一点名篇佳作,与同好者共赏。欢迎大家关注,转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