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取一束暖阳,洒满初冬的校园。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为研究课堂如何增质提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继光实验学校小学语文组展开了第十四周的教研活动。
•
✦
✦
•
刘晓利老师于带来《识字6:日月明》教研公开课。本课是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刘老师以象形文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朗读课文,以有趣的游戏"苹果对对碰"带领学生学习"小大尖、二人从、三人众"等生字。刘老师对生字学习的顺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借助写字教学环节对孩子的书写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
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展现了师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刘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
朱巧玉老师带来阅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她首先以复习“文章围绕着哪三件事来写”,让学生明确文中的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随后,朱老师通过设置情景,与学生一同寻找周恩来立下伟大志向的原因。最后,朱老师借助资料与视频,让学生明白“中华不振”真正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拓展中国百年的屈辱史,使学生深入理解当时社会的惨状,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正含义,更让学生懂得了自己要因为什么而读书。
语
文
教
研
黎萍老师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深入剖析了经典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居秋暝》。黎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了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学生不仅准确理解了诗歌的字词句和整体意境,还提升了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课堂上,黎老师以诗意的语言为引,带领孩子们步入王维笔下宁静致远的山林世界,为我们勾勒出黄昏时分的美景,《山居秋暝》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缓缓展开。随着课堂深入,同学们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秋雨后的清新与宁静,感受到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恬淡与自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
✦
✦
•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继光实验学校小学数学组如期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韩杨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归一问题)》。三年级的孩子理解事物还需要直观的实物或图形提供支撑,韩老师让学生将发现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再通过对比,优化出更能清晰表达信息的示意图,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韩老师在课堂中抓住本质,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变与不变中发现“归一问题”的核心问题,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陈杜娟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陈老师从“分苹果”和“分面包”引导学生回忆平均分的概念,接着通过分月饼不够分的情况来引出分数的概念。再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分数、认识分数、理解分数、创造分数。学生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新分数,认识新分数,体验新分数,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钟奇江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的《认识立体图形》。钟老师首先通过展示生活物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学生通过摆一摆、摸一摸、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形成了对这些图形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学具,深入探索了每种图形的特征,并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通过游戏和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
吕美玲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她以有趣的动画视频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运用丰富的教具和学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和比较等活动中,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教无定法,艺无止境,心有所向,方能行远。在未来教育征程中,继光实验学校小学数学组将继续扎根课堂,深化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实践,聚力生长,砥砺前行。
•
✦
✦
•
END
撰稿 / 学科组
摄影 / 学科组
校对 / 杨定玖
编辑 / 扬 倩
审核 /刘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