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的主人公沈诸梁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子路思索半天,虽觉得老师的品德与学问无一不佳,但想用一句话来概述,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词句。作为圣人的门徒,子路总不能说“老师是个大好人”或“老师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样直白、这样无文化内涵的话吧。子路闷闷不乐地回到孔子身边。孔子问他为什么不高兴,他说那个叶公问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没有回答上来。孔子略一沉吟,笑着说:“你怎么不这样回答他呢?就说老师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
读到这里,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抗拒衰老的最有效途径是好学。好学到“发愤忘食”,好学到“乐以忘忧”,好学到“不知老之将至”。数年前,我与一高中同学谈到高中班主任的年龄问题,他说可能快60了。而我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说怎么可能。同学说我们都40来岁了,班主任还没有五六十岁吗?我顿时恍然大悟。一直待在学校的我,虽然头发所剩无几,额头上的皱纹也逐渐深到能夹死一只苍蝇,但在心理上确实没有感到已年近半百了。一方面可能是和越来越年轻的学生相处惯了,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在学习上比中小学时更加努力了。
40岁过后,彻底丢弃了不少爱好,如象棋、篮球、口琴、骑行、卡拉OK,只留下了读书、写作与跑步,我称之为“人生三味”。每天品味着“人生三味”,其他的爱好只能沦为回忆的作料。就读书、写作与跑步这三件事,每天都整的我“忘食”与“忘忧”,如果在多几样爱好,还不把自己都忘了?
从40岁写下“读书、写作、跑步,而立已过剩三味;慈善俭朴忠孝,不惑将至守四真”这副对联开始,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样子每年都在变老,但当时树立的好学态度好像还是老样子,非但没有懈怠,反而有种“不知老之将至”的幸福感。
近几年,一直在推行儒家的好学态度,课堂上讲,悬疑讲堂上也说,兽医人才培养“七怪”模式上还要求学生做,但除了个别同学能听进去一二外,多数不但无动于衷,估计就连“好学态度”这四个字都没听进耳朵里。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小学课本中《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也许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小溪、大河,才能知道好学的深浅,单靠狐狸的危言耸听和老牛的满不在乎都是没用的。
样子的衰老是自然法则,谁也抗拒不了;但好学态度维持老样子则完全由自己决定,谁也阻挡不了。真的,我们也许不会在绝对水平上独树一帜,但我们肯定能够在好学态度上名列前茅。如果连这点自信也没有,那么除了泰国前总理他信外,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能够信任我们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