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教学中发现,但凡早来的同学,都是为了自主选择座位,细微的差别只在于是选择前排还是后排。据观察,多数同学选择后排,最先到的选择最靠后的位置,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前面且最中心的位置。作为教师,当然不希望上课空出前五排的位置而后排爆满的情况,好在我们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人数众多,每次都坐得满满当当,若再有几个听课的老师,还得有人站着。
我上课通常提前半个小时以上到教室,多数情况下教室的灯是我开的。我一边看书一边等学生进教室,有的同学匆匆而来,终于占到了教室里最边边角角那个位置。有的同学进来,虽然后排空位很多,依然会选择最前最中间的位置。看着这些先来后到,忽前忽后的同学,我下了一个决定。
《兽医之道》是一门全程讨论的课程,终于在一次课上,我从最后排、最边角的同学点起,让最后一排的同学一一上来发言,结果不是支支吾吾,就是空洞无物,鲜有表现上佳的同学。然后,我又点名让最前排的同学依次发言,结果发现多数准备充分,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当然,前排也有言不达意的,估计是来晚了没有占到后排的有利地形。
于是我想,主动占据前排与后排的同学之间差距究竟在哪里?究竟是什么?当我无奈地回头看了一眼黑板时,却一下被我板书上的四个字点亮了——好学态度。主动选择前排与后排的同学之间,不是智力的差距,亦不是道德的区别,只是一种态度差异——前排有好学态度,而后排没有。
关于兽医的生活方式,我提出了三条:一是儒家的好学态度,二是道家的坚持精神,三是释家的自律习惯。这些东西虽然是我提出的,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好学”后面加上“态度”两个字。原来,好学真的是态度,而不是具体的知识。学生把整部《兽医之道》背下来也成不了伟大的兽医,有人能把整部《资本论》背下来也不见得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关键要在态度上践行好学。《论语》中对好学的阐释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秉持好学态度,不讲吃住,谨慎讲话,勤勉做事,多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哪儿?所谓的“差生”与“优等生”差在哪儿?为何大学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却如此巨大?为何从教都是30年,同事之间的差别却如此巨大?也许就在于是否有好学态度。
儒家如此推崇好学,以至于孔子如此谦逊的人都说:“不如丘之好学也!”
虽然前排与后排之间的距离仅有十多米之遥,却感觉像生与死的距离,而实际上只是一个好学态度而已。
建立一种好学态度,难道真的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