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学生对兽医知识和技能缺乏好学态度,可能是我们还没有把他们领进门

文摘   2024-11-16 07:02   新疆  

《兽医之道》最后一次线下课,采用的形式是小组汇报,汇报的题目是《我们所向往的兽医教育》。通常情况是,学生站到讲台话筒下借着PPT讲解,我则站在一旁边听边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在学生讲完后进行补充和延伸。其中一个同学的汇报,在我的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振荡。他具体说了什么,我不大记得了,但我却由此产生了一个重要反馈:学生对兽医知识和技能缺乏好学态度,可能是我们还没有将其领进门。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我们当年的老师就讲过许多遍,在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后,更是深信不疑。然而,这句强调“修行在个人”的名言,其前提条件是“师傅领进门”。也许,我们一直标榜的辛勤教育,实际上都没有将学生领进兽医殿堂的大门。《论语·先进》中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是孔子肯定子路的话,大意是说子路的弹琴水平已经“登堂”,就是已经有相当水平了,只是还未“入室”而已,也就是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我们目前所从事的大多数兽医教育,学生可能只是在宫墙外转圈,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所以我们一直感觉他们学习态度不佳。

学生能否登堂入室,在于教师的引领。我们每天所讲都是空洞的理论,没有带领学生到圈舍看看,到牧场瞧瞧,更没有带学生到动物医院体验一番,致使他们只停留在宫墙外。个子高的还能瞄到院子里的西洋镜,个子矮的只看见高墙大院及其上方的半边天空,久而久之,原本的一点好奇心也消失殆尽,哪还有学习的动力。

盛彤笙先生当年提出的“大一参观实习,大二教学实习,大三生产实习,大四毕业实习”,我深以为然。大一,只让你带着眼睛看,不让你动手,当然你也没有动手的本领,自然心痒难搔;大二在学习各门专业基础课时,可以稍稍练练手;大三,放到牧场,从照顾动物开始;大四,派到动物诊疗单位一显身手。

教育之道,也许先应该让学生窥探到热闹,才能激发潜藏在心底的好学态度;继而让它们发掘门道,延续它们的好学态度;最后用治愈动物的成就感维持他们的好学态度。

参观也是一种实习。记得我上大学时就经常去参观,其中印象较深的有三次。一次是病理实习,驻扎在黄石的一个肉联厂,半夜猪叫凄惨,起身随老师参观一具具猪体构成的肉林,放血的放血、褪毛的褪毛、挂钩的挂钩、开膛的开膛、摘心的摘心、灌肠的灌肠······,最后肉被分割成块,盖上戳子,送往市场。一次是产科实习,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品改站,一头公牛犹如大象,被拴到一个硕大的转盘上来回走动,据说是通过运动来保证精液质量。一次是中兽医实习,到湖北中医学院参观,成山成海的中药着实令人震惊。而如今,参观实习少之又少,以至于无。入学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的讲解,更应该在养殖场和诊疗现场完成。

如何把学生领进兽医殿堂的大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至于进门之后能不能登堂入室,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与天赋了。


读写跑人生三味
40岁时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读书、写作、跑步,而立已过剩三味;慈善、俭朴、忠孝,不惑将至守四真。人生三味是指读书、写作、跑步;人生四真是指慈、俭、忠、孝。每天主要推送与兽医工作、教育和生活有关的原创文章,而这些都是是兽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