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丽:一大碗荞面凉粉

文摘   社会   2023-09-22 08:07   陕西  



一大碗荞面凉粉
文‖张凤丽


在我们村,每年农历6月23日过庙会成了一个固定的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一年一度的庙会,也是村里除过年之外最热闹、最受重视的大事。庙会那两天,村里人都会做一些家常小吃,如凉粉、油馍馍、黄米糕,也会杀猪宰羊大摆宴席。这一天,人们会放下所有,选择回家。

在众多美食里面我最喜欢吃凉粉,就是哪年母亲没有做,嫂子们哪家有凉粉也会给我留一份。我在家排行老二,吃凉粉时她们习惯性的这样喊:“来,张二,你就这个大碗吃”。

今年母亲还和往年一样,早早就“请”了我们,并进行分工安排:姐姐打凉粉,妹妹做肉做饭,我负责后勤保洁。还再三叮嘱:一定要早点来。

母亲老了,干不动了。母亲年轻时手脚灵便,干活利索,经常把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就是在五六年前遇到这样的场合,母亲都不会使唤我们,一切做得妥妥当当,完全不用我们担心。

23日早上5点我们驱车到了娘家,母亲说:“猪肉消出来一阵儿了,羊也杀好了,荞麦糁子也泡好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母亲又在半夜起来下地干活了。我们原想着让母亲坐镇指挥,大热天的,必定70多岁的人了,结果母亲又指着灶膛前她早就抱回来的两捆玉米秸秆,说:“一会儿荞麦糁子搓好,我烧火,你姐姐搅凉粉。”母亲常说,打凉粉的火很难烧,火大了锅底会烧焦,火小了凉粉不柔韧。是的,打凉粉烧火这项技术活,可非等闲之士能胜任的啊!

随后按照母亲的分工,我们各司其职,打凉粉、剁肉做饭、收拾家同时进行。姐姐挽起袖子,将浸泡好的荞麦糁子用力在盆里反复揉搓,直至揉成一盆牛乳状的面浆。之后姐姐一手拿着擀面杖,一手拿着勺子,一边在锅里搅和一边往锅里倒着面糊,动作娴熟。母亲坐在灶前往灶里添柴续火,张弛有度。火苗在灶膛里跳跃着曼妙的舞姿,舔食着黑黑的圆形锅底,也把母亲的脸映得红亮红亮的!整个过程除了家长里短的闲聊,再没有半句多余话,配合默契。自然,祥和。不一会儿一锅白白嫩嫩的凉粉做好了。

待一小盆一小盆摆放在桌子上冷却,趁火势还未退去,母亲又烧了两马勺水,将事先准备好的葱、姜、蒜末、韭菜叶、香菜叶、西红柿丁、青椒丁与各种配料融合在一起,用开水一冲,一盆五颜六色的凉粉汤调制好了。在做汤面前,我们谁也不谦让,我们都喜欢母亲的家常厨艺。

我正拿着铲子清除院子砖缝里长出来的杂草,直见屋里传来声音:“今天的凉粉可打好了,汤也可有味了。”此时正直早上6点多,一轮红日洒下一道道金光,大地披上了一件红红的外衣,没有尾气和噪音的污染,从家到院子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芳香,清风徐来,把这独特的香味不断地送到我的鼻孔,直让我在缭绕的香气中直咽口水。

总是羡慕这样的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而我不是,我常说自己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

或许生就的习性,就是现在,我更多习惯于钻研业务,提升水平,不爱在厨房浪费时间。

其实,我并不在乎上不上厅堂,我努力是为了自己舒心。

然,相较于厅堂,厨房却更是为难我的地方。

我做一日三餐还勉强凑合,像打凉粉这样技术含量较高的活,顶多也就打个下手,也就有很多场合里我都在拖地扫院、擦洗桌椅。

娘家嫂子们羡慕我的幸福,说有人做好炒菜给我吃是一种福气,也给我自信,说剥葱捣蒜也是一个工。

我当然承认,这确实是一种幸福,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可我同样也希望有另一种幸福,如果我能把一些高端食材的烹饪诸如打凉粉之类的与写文一样对待,给父母给孩子做家常美食,亲自下厨招待一次姑嫂姊妹们,然后看着他们把所有地津津有味的一扫而光,那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十二岁开始寄宿学校,吃大灶饭,一直到工作两年以后。我在家聚少离多,干家务活我见的都很少,更不用说插手做饭了。小时候村里同龄的姑娘们争着学本事,擀杂面、纳鞋底……哪一个站出来都有两下子。经常听到人们说:张三家女子杂面擀的长,李四家女子麻绳搓的细。表面是夸赞,背后却是攀比。而我,不懂柴米油盐,不会缝新补烂。

说起我念书那会儿,我父母在吃苦受累的同时,也没少遭受亲戚邻里的指点、歧视,都说,供女子念书没用,迟早都是人家的人。我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吃到国家饭的姑娘,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亲舒展了紧缩的眉头,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如释重负般说:“不管他们说三道四,反正咱则不用受苦了,则能走轻路了。”感谢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上学,让我走出闭塞贫瘠的小山村,奔向大世界。

我走了别人不走的路,也收获了与同村姑娘不一样的人生。正如父母所愿,不用整天扛锄下地,东山太阳背西山。  

这些年我给学校写材料,成天坐办公室瞅个电脑,我常说我坐的够着了,所以能站,我绝对不坐着,能走,我绝对不乘车,能在户外,我绝对不呆在屋里。

今年赶庙会她们又给我准备了一个大碗,我干的又是同样的活,扫院子、倒垃圾、除草喂养……,忙碌一大早上,大汗淋漓,活动了筋骨,开阔了视野,再吃上一大碗荞麦凉粉,可谓美食与健康兼得,绝对能让我走出精神内卷。

游走半生,我们终究是要回头看看那个藏在心底永不忘却的地方,怀念那纯真质朴的家的味道。现在,提起吃凉粉我更喜欢抱一捆玉米秸秆,搅一锅荞面糊糊,烧一锅塞上泉水,在家门口割一把韭菜、香菜,挖几颗大蒜,刨几株洋葱,摘两颗西红柿、几个青椒,再拿上一个大碗,然后,与亲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共话家常。那一刻,天下再多的美味也比不过一碗荞面凉粉。

无论你是国家干部还是普通农民,身在农村还是定居城市,吃一碗凉粉对谁来说都不是难事,但它传递的是一份情怀,一份眷恋,一份力量,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包含在里面。正所谓,美食穿肠过,回味在心间。



作者简介

张凤丽,女,横山区赵石畔镇人,现就职于横山职教中心,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


                     

塞上原创文学欢迎您


投稿公告

      一、投稿:古诗词、现代诗、小说、散文、艺术品等。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文稿,一稿一投。

       二、投稿附带简介和照片。师友请关注公众号,随时看见自己和师友们的佳作。

       三、作品若投稿七天未见发表可提醒。已发表的作品赞赏费20元以上50%归作者(20元或20元以下不发放),其他用作平台发展,十日后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投稿者务必加编辑微信,便于发稿酬。

特邀顾问: 张   芳    龙    云  
文学顾问: 杨兴玲    曹楗翊
                  刘    岭    冯广雄  
                  张   弛    李纪元  
                  周凤举   谢玉梅  
                  张克鸿   王兴根  
                 李    荣    谢  飞  
编      委:谢    清    张忠君
                陈    宇    笑鱼雁  
                杨    涛    常春梅
主       编:杨   涛
执行主编:谢   清 
本期制作:谢   清
美术指导:吴静心  李 赟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塞上原创文学

     

执行主编:谢 清

投稿微信:13659128820

投稿邮箱:787220579@qq.com

     塞上原创文学编辑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塞上原创文学


张凤丽作品集锦:

张凤丽:老爷的故事

张凤丽:我的双胞胎儿子

张凤丽:我想有个家

张凤丽:余生,让自己更有价值

张凤丽:又是一年八月二

张凤丽:我与文字

张凤丽:我和我的孩子们

张凤丽:写在我的不惑之年

【散文天地】张凤丽:母亲

塞上原创文学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