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深蓝信息公众号
本文约 1500 字
一、技术膜拜背后的认知陷阱
DeepSeek展现的最新能力,让许多人产生了"学技术赢未来"的感受。
但其实这种认知存在一定的盲区,当AI能够完成当前人类80%的任务时,人类的价值锚点恰恰应该从"学技术"变成"转思维"。
就像蒸汽机普及后,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更会烧锅炉的工人,而是懂得设计铁路系统的工程师。
有数据显示,使用AI编程助手的开发者中,仅少部分人能有效重构工作流,多数人仍在用老思维操作新工具。
技术速成主义的危险在于制造虚假安全感。很多所谓的"AI训练营"学员,能熟练使用各种AI工具,却遇到看不透人性的困境,面对跨部门协作时寸步难行。这种"技术近视症"患者,正在批量生产着数字时代的"新文盲"。
二、超越技术理性的破局之道
那么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呢?
当AI能够处理确定性问题时,人类真正的战场早已转移到模糊地带。
未来可能更需要同时具备AI使用能力和其他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当程序员与临终关怀护士共同标注数据时,算法才能捕捉到疼痛表情中的尊严维度。
技术能力与社会价值的碰撞催生了全新的评估维度,未来的创新无法通过单纯的技术迭代实现。
因此,有不少AI公司的招聘除算法工程师外,正在大量招募戏剧编剧、认知心理学家甚至诗人。这些非技术岗位的任务,是帮助AI理解人类情感中的模糊地带。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原创认知公式:
未来个体价值 = 技术能力 × 生态连接。
这个公式展示了当技术普惠性持续增强时,个体价值的乘数效应越来越取决于生态连接的质量。
所谓生态连接,就是指在各个领域的人类独有的专业能力或者资源。例如:"技术-人文"、“技术-伦理”、"技术-产业"、"技术-人脉"等等。
技术影响力往往还需要有生态构建能力的加持,才能真正放大价值。
三、人工智能时代,在机器的确定性之外起舞
当机器开始处理价值判断时,人类的独特优势恰恰在于保持必要的"模糊性"。
就像顶级风投机构开始雇佣小说家分析创业项目,因为他们在技术可行性之外,更能感知商业计划中的人性律动。
个人如何构建"不确定性护城河"将成为必修课,除了技术理解力和AI应用能力,还拥有跨界协作力、人性感知力等生态协同能力的"多边型人才",才能让个体价值提升得更快。
AI的算法再精妙,功能再强大,也无法解答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永恒之问。这正是人类在智能时代的生机所在——当技术将确定性领域尽数接管时,我们反而获得了在模糊地带创造新大陆的特权。
不必急于成为技术圣殿的朝圣者,更应修炼在机器逻辑与人性光辉间自由穿行,进行生态协同的能力。或许真正的未来竞争力,就藏在你放下AI技术手册,转而研究古希腊悲剧的那个瞬间。
可能这也是需要HR们思考的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的问题。
== End ==
欢迎大家参加如下我2月4日年初七的讲书直播活动,与大家一起探讨AIGC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