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丨人社部发文!假学历假履历入职,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职场   2025-01-26 22:31   安徽  


 第一资讯 

2025·01·26

提供虚假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与订立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构成欺诈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人社部与最高法《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人社部发〔2022〕9号)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与订立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构成欺诈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诚信原则是维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履行和终止过程中,都应当秉持诚实,信守承诺,不得弄虚作假,欺骗对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条明确规定了劳资双方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的如实告知义务。


学历证书和个人履历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旦弄虚作假,可能影响到劳动合同的效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就算是劳动合同已经履行了一段时间,劳动者欺诈行为一旦被用人单位发现,用人单位仍然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最直接的后果是无法获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还会严重损害个人的职业信誉,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人社部、最高法院《关于联合发布第一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的通知》中就发布了一个因虚假学历导致解雇的案例:



案例10.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是否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基本案情


2018年6月,某网络公司发布招聘启事,招聘计算机工程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网络技术人员1名。赵某为销售专业大专学历,但其向该网络公司提交了计算机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的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材料。后赵某与网络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进入网络公司从事网络技术工作。2018年9月初,网络公司偶然获悉赵某的实际学历为大专,并向赵某询问。赵某承认自己为应聘而提供虚假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的事实。网络公司认为,赵某提供虚假学历证书、个人履历属欺诈行为,严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了与赵某的劳动合同。


赵某不服,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裁决网络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赵某的仲裁请求。


案例分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赵某提供虚假学历证书、个人履历是否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从上述条款可知,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相关信息对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重要影响。《劳动合同法》第八条既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也规定了劳动者的告知义务。


如果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隐瞒或者虚构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属于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法》第八条“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应仅限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如履行劳动合同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学历、学位、职业资格、工作经历等,用人单位无权要求劳动者提供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也即不能任意扩大用人单位知情权及劳动者告知义务的外延。


本案中,“计算机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等情况与网络公司招聘的网络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完成效果有密切关联性,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赵某在应聘时故意提供虚假学历证书、个人履历,致使网络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网络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五项规定,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故依法驳回赵某的仲裁请求。


典型意义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第三十九条有关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可以单方解除的规定,进一步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既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基本道德之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都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建立合法、诚信、和谐的劳动关系。

声明:本文来源于劳动法库,文章仅作分享,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后台联系我们处理。

-End-

往期精选(点击图片阅览)

第一资源2024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年会(第十七届)暨2024人力资源先锋评选颁奖(第十六届)

第一资源2025人服产业全景图(2025年1月版)

化茧成蝶·共启未来——2024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暨第一资源HRO排行榜发布

在游中学 在行中思——2024第一资源海外游学营·新加坡

第一资源专访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人力资源副总裁王晓蓉:百年酒店企业历久弥新的秘诀——希尔顿集团的变革与实践

2024猎头行业发展大会(第五届)暨第一资源猎头行业排行榜发布

第一资源百强榜深度访学营第七季大盘点

2024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产教融合活动暨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发布

“上海·嘉定人才港”正式启用!第一资源首批入驻!

关于第一资源

<向上滑动>

第一资源,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步,成为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平台。总部坐落于中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核心园-上海人才大厦)。

旗下有八大品牌:第一资源融媒体、《第一资源》杂志、第一资源会展、第一资源智库、亚太人才管理协会、第一资源产业园、第一资源研究院、第一资源商学院;

可链接八大圈层:媒体圈、机构圈、HR圈、园区圈、投资圈、院校圈、法务圈、财税圈;

主营三大业务:媒体业务、园区业务、HR职业发展中心。

第一资源每年在全国多个城市,策划举办专注于人力资源领域的高峰论坛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在线新经济、酒店餐饮、消费零售、金融、航运物流等10大产业。并连续多年发布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百强榜、人力资源细分行业相关榜单,发布调研报告和人力资源产业园白皮书等。分别服务于政府、产业园、国企、民企等4种类型大中小企业主、高管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服务包含外包、猎头、HR 软件、测评、培训、咨询、福利等16个细分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士;并与全国2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第一资源
第一资源,2007年成立,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第三方媒体、产业服务平台。我们通过线下活动、杂志、新媒体等服务,每年为50万+企业HR提供学习与分享平台,直接or间接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受众超过30万人次/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