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100%控制率!三种复合型免疫细胞携手抗癌,让血癌、胰腺癌、肺癌等无处遁形

文摘   2024-12-25 16:01   上海  

2024.12.25

本文字数:4739,阅读时长大约12分钟

导读:最新医学研究显示,癌症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免疫细胞疗法和靶向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



癌症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中导致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达到1810万例,而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为950万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950万新发病例。早期癌症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等手段进行治疗,而晚期癌症则更多地依赖于缓解症状的方案。尽管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已经扩散到无法手术或不适合接受化疗和放疗的恶性肿瘤,它们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免疫细胞疗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特别是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伽马-德尔塔(γδ)T细胞在内的复合免疫细胞疗法,它们通过结合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特定功能,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这些疗法为癌症患者,特别是那些希望在手术后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这些疗法都属于复合型免疫细胞……


复合型免疫细胞疗法是癌症免疫疗法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动员多种免疫细胞共同作战,形成一支抗癌联盟,以提升对抗癌症的效果。这种疗法涉及的免疫细胞类型包括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NK)细胞、γδ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T细胞等。

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属于先天免疫系统,它们能够直接攻击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DC)通过MHCI类分子展示新抗原,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进而促使肿瘤细胞的破坏。DC疫苗通过将新抗原直接传递给DC,加强抗原向T细胞的呈递,并激发对肿瘤的强烈免疫反应。这种由CTL、TH细胞、B细胞以及其他免疫效应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协同作用,构成了有效抗癌免疫反应的核心,对于抑制癌症的发展至关重要。

▼肿瘤特异性抗原(新抗原)如何启动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示意图

图源“MDP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γδ T细胞:独特的抗肿瘤战士


γδ T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家族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分支,它们的特征在于T细胞受体(TCR)由一个γ链和一个δ链组成。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和在抗癌方面的潜力,γδ T细胞在癌症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研究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研究表明,特别是Vδ1亚型的γδ T细胞,它们能够渗透到多种肿瘤中。这些细胞在治疗包肺癌、血液系统肿瘤、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和胶质母细胞瘤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树突状细胞:免疫防线的“侦察兵”

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抗原呈递细胞,因其独特的、类似树状的分支结构而得名。这些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抵御癌症和感染的关键角色,是前线的哨兵。它们在体内巡逻,识别异常或感染的细胞。一旦检测到癌细胞,DC细胞会迅速将其清除,并展示其残骸给其他免疫细胞,仿佛举起了“通缉”告示。随后,免疫细胞群体便会追踪并攻击这些癌细胞(具体过程请参见下图)。目前,基于DC细胞的疫苗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肺癌、结直肠癌、肾癌、脑瘤和黑色素瘤等。

图源“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树突状细胞(蓝色)向T细胞(红色)显示要寻找的抗原,这有助于T细胞找到癌细胞和受感染细胞。





NK细胞:先天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源自淋巴细胞,属于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兼具抗肿瘤和抗病毒的能力。NK细胞能够迅速激活身体的免疫反应,及时消灭癌细胞,防止其发展,因此被誉为人体防御癌症和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在临床应用中,NK细胞治疗已被用于多种血液系统肿瘤(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和实体瘤(例如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



γδT细胞治疗仅3周,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奇迹般获得完全缓解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展为侵袭性淋巴瘤的现象被称作Richter综合征,这种转变常常伴随着对化疗的抵抗和高死亡率。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变得尤为迫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制备的延迟和有效细胞数量的不足,这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γδT细胞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项,一旦激活,它们能够对多种肿瘤发挥抗肿瘤效应。《免疫治疗杂志》报道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案例,一名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在接受了半相合γδT细胞和单克隆抗体的联合治疗后,实现了完全的病情缓解。

▲截图源自J IMMUNOTHER

这位60岁的男性患者,在2008年被确诊患有微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到了2021年2月,由于颈部淋巴结肿大,他接受了活组织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组织学浸润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这与Richter综合征相符。此外,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还发现他的纵隔、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脾脏增大以及远端食管壁增厚,进一步的胃镜检查揭示了食管腺癌的存在。尽管接受了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波拉珠单抗维多汀等多种治疗方案,他的淋巴瘤病情仍在持续恶化。鉴于肿瘤的侵袭性,医疗团队决定优先治疗淋巴瘤。然而,由于患者同时患有食管癌,他无法接受CAR-T细胞疗法,而且没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案。加之患者之前已经接受过多种治疗,导致其自身的T细胞功能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选择了使用患者女儿的半相合异体γδT细胞进行治疗。

▼该患者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线

图源“J IMMUNOTHE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出乎所有人意料,这位患者在接受了γδT细胞输注后的三周内,通过CT扫描发现患者竟然实现了完全缓解(CR),治疗使得淋巴瘤的体积显著缩减,腹膜后和肠系膜的淋巴结中只剩下少量残留物(具体效果请参见下图)。


▼该患者接受γδT细胞治疗前后的腹部CT对比

图源“J IMMUNOTHE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在后续治疗中(2021年7月),该患者接受了食管腺癌的切除手术。手术过程中,共切除了22个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淋巴结中没有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CLL的迹象,这进一步证实了患者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状态(具体详情见下图)。

▼该患者接受γδT细胞治疗前后淋巴结的显微镜图像

图源“J IMMUNOTHE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

①左图: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结构已完全消失。

②右图:正常结构特征,有淋巴细胞耗竭、纤维化、出血的迹象,没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




胰腺癌切除术后回输DC细胞,2年无复发生存率从40%飙升至64%!
近期,《临床肿瘤学杂志》发表了“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胰腺癌2期REACTIVE试验中的新进展”。采用基于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疗法MesoPher治疗后,胰腺癌手术后患者的两年无病生存率(RFS)达到了64%,并且副作用(AE)相对较低。来自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的胰腺癌外科专家及主要研究者Casper van Eijck教授表示:“这些试验结果非常鼓舞人心。重要的是,这类患者原本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和极低的长期生存机会,在传统化疗后的历史预期RFS率大约为40%,而DC疫苗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RFS至64%”。


▲截图源自ASCO Publications

在这项研究中,共纳入了38名胰腺癌患者,他们的中位年龄是62岁(四分位距,55-68),其中男性占比47%,女性占比53%。这些参与者在手术切除并完成标准治疗(SOC)后,通过横断面影像学检查确认没有疾病复发的迹象。具体来说,有28名患者接受了5剂DC疫苗并完成了整个研究计划;3名患者接受了4剂DC疫苗;7名患者接受了3剂DC疫苗。中位随访期为25.5个月(95%置信区间,15.6至35.5)。
研究结果显示,68%(即26名)患者没有疾病复发的迹象,而两年的预计总体生存率(OS)高达83%(具体数据详见下图)。

▼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的从切除之日起的OS

图源“J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进一步来看,两年的预期无病生存期(RFS)比例高达64%(具体数据见下图),这一比例显著超过了传统化疗后通常只有40%的RFS比例。

▼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的从切除之日起的RFS

图源“J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指出的是,有一位患者(患者RT002),之前已经经历了远端胰腺脾切除手术、辅助性化疗以及DC细胞的回输治疗。随后,由于一个缓慢增长的孤立肺结节,该患者在最后一次接种DC疫苗11个月后进行了肺叶切除手术。截至数据截止日期,该患者在胰腺切除和肺叶切除手术后分别生存了57个月和22个月,且没有复发的迹象(详细信息请查看下图)。

▼RT002患者的临床病程及影像学对比

图源“J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SNK01 NK细胞携手化疗与/或西妥昔单抗: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率达到100%
NK细胞等复合免疫细胞疗法的问世,如同在黑夜中闪现的明亮光芒,为那些面临传统治疗耐药性挑战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癌症免疫治疗杂志》最近发表了一项关于“SNK01联合细胞毒性化疗和/或西妥昔单抗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I/IIa期临床研究(NCT04872634)的引人注目的成果。

▲截图源自BMJ

在这项研究中,共招募了12名中位年龄为60.9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些患者均为腺癌患者,并且之前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无效。其中,58.3%(7名)患者对奥希替尼产生了耐药性,4名患者对吉非替尼耐药,1名患者对阿法替尼耐药。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SNK01(一种NK细胞产品)联合吉西他滨和卡铂治疗(6名),另一组接受SNK01联合西妥昔单抗(一种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吉西他滨和卡铂治疗(6名)。研究结果如下:

1. 疾病控制率(DCR)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12名)的疾病控制率达到了100%,其中3名患者实现了部分缓解(PR),9名患者病情保持稳定(SD)。

图源“BMJ”,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客观缓解率(ORR):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共12名)的ORR达到了25%。特别地,在SNK01与西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卡铂联合治疗组中,ORR更是显著,达到了50%
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共12名)的中位PFS为143天。具体来看,接受SNK01与西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卡铂联合治疗的患者组,其PFS中位数为145天(范围:114天至不可估计);而接受SNK01与吉西他滨/卡铂联合治疗的患者组,其PFS中位数为143天(范围:107天至246天)

图源“BMJ”,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指出,一名腺癌患者在对吉非替尼产生耐药后,接受了SNKO1与西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卡铂的联合方案作为后续治疗方案。影像学评估显示,经过这种治疗,患者的肿瘤尺寸有了明显的减少(具体效果参见下图)。

图源“BMJ”,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还有一位患者,在进行左上肺叶切除手术两年后,腺癌复发并经活检确认。在之前接受的吉非替尼和奥西替尼治疗均未成功后,患者接受了SNKO1与西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卡铂的联合治疗方案作为第三线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区域显著减小(具体变化请查看下图)。

图源“BMJ”,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结语
癌症是一种极其狡猾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确实,手术、放疗和化疗构成了癌症治疗的传统三大支柱,它们的地位稳固,不可或缺。但是,这些方法也并非完美无缺,存在不少限制。比如,在消除癌细胞方面,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留下复发的隐患;同时,治疗过程中伴随的副作用,例如放疗可能引起的放射性损伤、化疗可能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脱发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理想的抗癌策略应当建立在权威医疗机构和专家的精确诊断之上,在传统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和手术)的基础上,结合免疫细胞疗法、靶向治疗、肠道微生物调节和癌症疫苗等创新抗癌技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前功尽弃;同时,及时抑制潜在的癌细胞,预防癌症复发或转移,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尽可能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官方网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知识共享,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本资料中所涉及的图片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目的是为了将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版权依旧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肖像权或者著作者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信息来源:全球肿瘤医讯

END


近期峰会活

*谈思生物特色社群*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每年谈思生物举办数十场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拥有数十个生物医药行业精品社群,覆盖Novaris、赛诺菲、复宏汉霖、齐鲁制药、药明康德、辉瑞、阿斯利康、百济神州、赛默飞世尔等百家国内外领先的药企、CRO/CDMO等,已经服务上万名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从业者。


专属社群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药物、生物医药、RNA疫苗、工艺技术等,现专题社群仍然开放,入满即止。

 演讲/赞助/参展/进群/媒体/直播

133 4168 3667

sara.an@taaslabs.com

谈思生物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