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干细胞治疗行业来说,注定会是中国干细胞治疗历史上留下重要的浓墨重彩的一年。今年无论是从干细胞临床转化应用政策层面,还是干细胞新药注册申报方面均有重磅突破信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未来几年,干细胞新药将陆续获批,之后格局将逐渐形成,“快”和“深”将成为新药研发突围的两大利器。表:2024年国家及地方层面发布的相关政策
2024年开年,《人源干细胞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一步在干细胞新药开发层面完善监管,自此形成药学、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等贯穿干细胞新药的立体化的法规体系,让新药开发的各个环节变得有据可依。虽然仍存在改善的空间,但相较于单纯的生物药开发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已经前进了一大步。《间充质干细胞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已经提前预示GvHD在成药的临床进度上领先,首款药物获批在即。非药临床研究及应用层面,国家卫健委和药监局显然仍旧未达成具体的共识,至少从明面出台的相关文件尚未看到该种趋势。但是,各个地方政府却已经迫不及待想在产业化方面做出点成绩。从广州南沙、到四川成都再到海南博鳌,可以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收费合规的迫切程度。除以上地方,其他地方的干细胞收费或临床应用的合规性层级更低,尚缺少具体的法规支撑。但相信各个地方政府在明年都会有所动作,会更加积极的争取细胞治疗收费的合规性,可能在自体细胞或者体细胞层面上做更多的政策争取。干细胞新药研发依旧是干细胞产业的主旋律,干细胞临床研究作为新药研发辅助,相较于传统的化药或者小分子药物等优势在于可以在药物申报之前提前做IIT,获得人体的相关数据,不仅从安全性上可以改进细胞治疗药物工艺的改进,以及可以确证遴选适应症的疗效。截止于2024年12月25日(2018年之后),我国目前已经有146个干细胞新药IND(不含补充申请,含8个待审批新药),已有109个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试验批件。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25日,我国有32个新药IND,并颁发了28个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通知批件。表:2024年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干细胞药品(28个)今年获批的28个批件中,由27家公司拿到,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可以说全面开花。28款产品中,2款IPSC,3款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1款基因修饰的MSC,22款MSC(17款为脐带来源,2款脂肪来源,1款骨髓来源,1款宫血来源,1款羊膜来源),集中度较高,脐带来源MSC竞争最为激烈。在适应症方面,IPF、脑卒中、溃疡性结肠炎和肝硬化是以往较为常见的适应症。一方面是已经有获批的企业,申报概率较高;另一方面是CRO公司在这方面的动物模型也比较成熟,试错概率低。但未来几年如果再往这些适应症方面去挤的话,显然不会太好。所以,新适应症筛选将成为之后每个公司面临的问题。从整体药品市场上看,肿瘤市场依旧是最大的市场,这方面干细胞能做的不多,但是针对放疗后的损伤可以作为一个选项。第二大的药物市场是自免市场,这个CAR-T正在努力往这个市场上挤,干细胞作为“免疫调节”的王者,如何在自免中寻找到合适的细分适应症且能做出来,这个要考验各个公司的决策。当然,CNS疾病一直都是研发黑洞,敢于碰这个的,要么有钱,要么不怕死。应该说今年干细胞领域最重磅的事件应该是FDA批准首个间充质干/基质细胞(MSC)——Ryoncil (remestemcel-L-rknd)。虽然好像行业内并未引发广泛的讨论,但这并不妨碍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NMPA历来都是参照FDA的审批逻辑,这是对国内MSC制药企业的最大鼓舞,也算是在MSC整体融资市场遇冷的状况下注入的一剂强心针。2024年6月27日,铂生卓越丢了一个闷雷——国内首款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NDA受理了,但该NDA受理的信息却不如铂生卓越的厂房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信息来的“受欢迎”。大家在8月份狂欢的获批的《药品生产许可证》(5月30日获批)是基于II期结果,即将进入III期前获得的,这是为III期做的准备。当然,艾米迈托赛NDA在审评过程中发生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在Alofisel发布公告表示退出欧盟市场的时候,艾米迈托赛的审评状态变更为“暂停”。而当FDA批准Ryoncil之后,艾米迈托赛的审评状态变更为“待审评”。显然,国外MSC新药的状态对国内的干细胞新药的审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非简单的安全疗效评价)。2024年12月13日,Alofisel主动退出欧盟市场让整个干细胞制药行业“虎躯一震”,差点天塌了。在多个国家上市,历经6年多的市场,却在补充的临床试验中做出阴性结果,属实有点让人费解。当然,从网上的数据上看,武田好像并未对此感到担忧,毕竟该产品在欧盟一年的市场销售额也就几百万美元。武田目前正在寻求该药物的儿科适应症,目前针对克罗恩病患者儿童围肛瘘的III期试验正在进行之中。虽然武田表示乐观,但其销量和预期相比确实市场表现欠佳,这无形中给了一个反面的投资案例。2024年4月30日,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殷浩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教授团队发表文章报道,利用患者血液PBMC重编程为自体iPSC细胞,并使用国际首创技术使之转变为“种子细胞”即内胚层干细胞(Endoderm stem cell, EnSC),最终实现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E-islet),并成功使用该技术使一例59岁男性(拥有25年II型糖尿病病史)实现临床治愈,目前彻底摆脱胰岛素达33个月。2024年9月25日,北大邓宏魁团队与南开大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王树森、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文章报道,研究团队将化学重编程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胰岛(CiPSC-islets)移植到了一名1型糖尿病(T1D)患者的腹直肌前鞘下,获得了可耐受的安全性,并且在1年随访中不再需要外源胰岛素治疗,且恢复了血糖控制。【这名25岁的女性在2012年被诊断患有1型糖尿病(T1D),她曾因隐源性肝硬化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进行了肝移植,在2017年因血糖控制不稳定进行了1次全胰腺移植,但一年后因为严重血栓性并发症,胰腺移植物被切除。此外,为了维持肝移植,她需要定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2023年6月,她接受了CiPSC-胰岛移植。】虽然以上只是两个个案,但其效果足以鼓舞人心,不能确保每个使用该方案的糖尿病患者都能达到如此的效果,但至少又重新有了“治愈”的希望。中盛溯源、瑞普晨创、武汉睿健、上海跃赛这几个IPSC的公司均拿到过亿元的融资。IPSC逐渐从安全性质疑的阴霾中走出来,被更多的人认可。但IPSC的风险依旧存在,自体应用的高昂成本,通用型细胞技术的成熟度问题,以及技术路径的出错风险叠加的问题都是需要考虑及解决的问题。6、外商投资准入,自贸区将汇集更多外籍华人科学家或外国机构投资的CGT企业虽然2024年版《负面清单》仍将CGT列为禁止外商投资领域,但《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却已经允许在部分自贸区开放CGT产业的外商投资。这是一种谨慎而渐进的开放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希望能够让先进的技术能够惠及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也给外籍华人一个合法的股东地位,另外也可以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的落地转化。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本土产业与公共健康安全的前提之下。2024年也可以称为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元年”。中美的MSC市场均有里程碑事件,IPSC研发在两个市场均呈现爆发趋势。期待明年中国首款MSC药物上市,同时看看Ryoncil的定价及第一季度的销量,看看是否能带动整个MSC市场的热度。当然,同时看是否会在非药市场中带动MSC在营销中的地位,拭目以待。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官方网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知识共享,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本资料中所涉及的图片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目的是为了将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版权依旧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肖像权或者著作者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信息来源:细胞闲聊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每年谈思生物举办数十场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拥有数十个生物医药行业精品社群,覆盖Novaris、赛诺菲、复宏汉霖、齐鲁制药、药明康德、辉瑞、阿斯利康、百济神州、赛默飞世尔等百家国内外领先的药企、CRO/CDMO等,已经服务上万名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从业者。
专属社群: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药物、生物医药、RNA疫苗、工艺技术等,现专题社群仍然开放,入满即止。
133 4168 3667
sara.an@taasla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