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并“星标★”小牛哦!
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9月6日登陆海南文昌。此次“摩羯”来势汹汹,据官方初步估算,给海南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成为自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秋台风。
中新社海南分社启动台风突发事件报道模式,记者马不停蹄深入一线了解受灾情况。
其中,探访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简称海野)的报道让我印象深刻。在此次台风中,海野遭受重创,经历28年培育的热带植物园区受到严重破坏,园内90%以上的绿植被毁,所幸此次台风中所有员工和动物均无伤亡,受到外界关注的大熊猫兄弟一切安好。这也是此次探访受灾现场后获知的核心信息。
掌握核心受灾信息后,我迅速组织形成初稿。刚开始提交稿件时,我采用的是通讯体裁,因在一线采访,亲眼目睹台风后园区的满目疮痍,以往熟悉的海野,光景不复,我心中感慨万分。带着情绪写稿,难免有点让人迷失,初稿成稿时看似面面俱到,却无重点,内容比较繁杂,逻辑稍显混乱。
在两位签稿人的提示和帮助下,我重新调整写作顺序,突出此次探访重点——大熊猫兄弟的现况,运用白描写见闻,最终,1200多字的通讯调整为700字出头的消息。
此次探访稿件几易其稿,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后,最终消息稿《台风重创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大熊猫兄弟安好》出炉,获得了不少媒体同仁的认可,认为不仅回应了外界对大熊猫兄弟的关注,也为各方帮助海野灾后重建贡献了一份力量。
回顾此篇稿件的写作过程,刚开始,心中一连串疑问。记者在一线采写的内容颇为丰富,为何要调整为简单的消息稿发布?消息的信息量难道比通讯的信息量还多吗?这样处理外界民众能顺利接收到海野的灾情信息吗?
后来,经过数次修改成稿后,我发现稿件体量虽然大大减少,但原文表达意思一点不减,重点却更加突出,行文更有层次,稿件也更显份量,看似简单传达出来的信息也更加简明扼要。
一个事件发生了,要让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选取事件最主要部分、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回答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不正是消息有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最本质特点吗?
最终,我以消息倒金字塔结构的特殊结构方式,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精要地呈现给读者。
经此一役,也为我本人上了一课,打破了我的传统偏见,认为大块文章有份量、新闻短了份量轻。事实是,短消息效果并不会比长通讯传播效果差。虽然消息表现的比较含蓄、不动声色,但往往信息量丰富的消息含金量更高,份量更重。
消息是新闻写作体裁中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是新闻记者的入门基础之课。其篇幅短小、简洁明了,惟其简单,但要写出优秀的新闻消息反不容易。
有人认为消息因为短小只能对新闻事实作简要概括的反映,无法开采出事实之精髓。其实这是误解。最初,人们为了迅速、准确地传播某种重要信息,用尽可能短的篇幅叙述事实,遂有了新闻消息,其着眼点应是事件。
翻看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作品,衡量新闻份量的轻重,取决于新闻价值的大小,而不取决于篇幅长短。新闻敏感强,抓的事实新闻价值高,文章写得短而精,信息含量大,方为有本事有水平。
以原作发表于《长沙晚报》2005年8月头版头条的《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一稿为例,这篇稿件仅有801字,全文用客观平实的风格叙述了两位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读来回味无穷,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此文获得第16届(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
再以中新社近期发出的消息稿为例,《大熊猫“云川”“鑫宝”抵达美国》一文484字;《专家: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洪水并不罕见》649字;《立秋后“热辣滚烫”超37℃ 成都民众妙招纳凉》572字,等稿件,均是短小精悍的短消息写作范例,读来信息量丰富,让人耳目一新。
要知道,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也是通讯社向外界提供的最主要的产品。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消息就绝对比通讯更好,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的需求。从理论上说,它应当是信息社会最理想的文体。
而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与消息一样,是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讯不但要写出事情、写出人物、写出景色,还要写出情感,写出精神,有时代特点,对人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在新闻写作中如何灵活地选择报道的表现形式,更快更好地展示新闻事实?或许这还需要在日常写作中积累。而这也是此次台风报道之后,我会一直思索的问题。
作者:符宇群 (中新社海南分社记者)
编辑:王小婷
审校:郑圆圆
责编:吴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