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并“星标★”小牛哦!
如果有一类报道,堪称受众的“千里眼、顺风耳”,能打破时间、空间的距离,第一时间带大家去全球新闻现场,那么直播报道当之无愧。
中新网直播每年执行超过千场,类型涵盖移动直播、慢直播、大型全媒体直播等多样手段,既关注国际局势,又聚焦中国发展变化。带用户一键直达新闻现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一、“百万+”观看量秘诀何在?
中新网直播近年来发起多场“百万+”观看量直播,带网友在直播间实时感受全球大事。那么这些放眼全球的直播,其关键在哪呢?答案已在文中,就是“眼”!
“两眼一闭一睁,国际突发来了”,回想起多场国际突发直播,值班的同事略显紧张地说,“只记得早晨起来迷迷瞪瞪,打开手机看到推送,瞬间咱就精神了。立马打开电脑开始一顿操作猛如虎……”
“两眼一直盯着,好策划才能来”,“千万+”海外选题的直播策划怎么做?就是早点下手,一直盯着。
在深受中韩两国网友喜爱的大熊猫“福宝”回国前,我们便提前疯狂找线索,小红书,刷!微博,刷!贴吧,刷!同时也和当地分社保持联系,推测大致日期,提前把直播计划敲定,最终这场“跨海协作”推出的《“顶流”回国!一起陪旅韩大熊猫“福宝”回家》《顶流回国在即!来爱宝乐园看旅韩大熊猫“福宝”》全网总观看量破千万,吸引无数中韩网友留言刷屏,多个直播画面还被韩国媒体引用。
“两眼一整夜不合,做好国际大赛直播”,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我们直接开启“白+夜模式”,白天准备直播素材做好各平台推广工作,晚上与中新社奥运前方报道团密切协作,分别于开闭幕式推出《巴黎奥运会开幕特别节目:相聚塞纳河畔 共赴浪漫之约》《巴黎奥运会闭幕特别节目:见证盛会落幕 期待更好的相聚》,期间还穿插多场运动员连麦访谈、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报道。虽然我们人不在法国,但直播与奥运赛场同频!
“情况有变,调整计划”“让下一路记者上线”“信号卡了,切备片”“好的,切”……这是巴黎奥运开幕当晚我们说过最多的话。
巴黎现场直播情况复杂多变,开播后信号不佳、原定路线封闭、突然下雨等等问题接踵而来,原本的直播计划几乎每一环都有变数,主打一个出其不意,但其实我们内心已经相对平静了。信号卡了上备片,路线不通换点位,突降大雨换室内,计划有变咱摇人,最后结束时,导播的同事说:“挺顺利,就是那种和原计划不一样的顺利。”
二、如何接续“泼天的流量”?
直播的即时性,似乎意味着报道热点新闻是“一锤子买卖”。但中新网直播在遭遇热点时,都会思考其背后爆火的逻辑,构建IP系列化内容。
2024年初,在哈尔滨冰雪热出现后,团队发现这轮热点有点不一样,社交网络互动性+网友创造力,让“新梗”源源不断出现。
今天有“尔滨你变了”,明天有“精致的冻梨摆盘”,后天“小砂糖橘”们又萌化了大家的心……仅靠一场直播,已不能将热点“吃干抹净”充分利用。
为此,中新网直播索性开启文旅类系列IP“行走中国”,单围绕哈尔滨文旅热,就推出四场直播,话题关联不同热梗,下场与网友一起“玩起来”,也让热点带来可持续增值的品牌内容。
同时,成熟的IP,让我们在面对热点时也能化被动为主动,更准、更稳地接住“泼天的流量”。之前,关注中国的海外博主不断增加,团队真切感受到“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依托中新网丰富的国际传播资源,特别是洋主播团队优势,精心策划并推出了“‘洋弟子’在中国”系列直播。
这一系列巧妙地与随后的“China Travel”热潮相呼应,为报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比如《“洋弟子”在中国 | 巴黎奥运义乌又爆单 看小商品如何拥抱大市场》直播,实现了“过境免签扩容”“巴黎奥运倒计时10天”等话题梦幻联动,达到了热点与IP内容的相互成就。
目前,中新网直播已构建出“中国”IP大框架,策划推出“瞰中国”“‘洋弟子’在中国”“味蕾中国”“非遗中国”“行走中国”“春日中国”“福暖中国”等多个系列,每个系列直播均通过固定更新时间、强化视觉元素、创新传播打法等手段,在业内打出品牌影响力及引领力。
三、直播遇上突发怎么破?
面对直播现场复杂多变的情况,编辑时常需要“三头六臂”,毕竟“On Air”一旦亮起来,画面无法剪辑、流程无法重来……直播过程中突发情况往往花样百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摄像机、麦克风测试时非常灵活,正式直播却突然“罢工”;现场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导致直播中断;直播场地突然临时封锁;嘉宾因故未能到达现场……在容错率为零的工作性质下,团队平时都是怎么应对这些情况的呢?
1. 情景模拟与压力测试:团队会定期根据不同事件背景,进行实战化报道演练,提升团队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工作能力。
2. 精细化分析:每次重大报道或突发事件结束后,团队会组织专题复盘会议,从信息获取的速度与准确性、内容编排的逻辑性、观众反馈的收集与分析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力求找到每一个可以优化提升的环节。
3. 案例库建设:部门现有《优秀案例》《突发事件报道手册》等多个成文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永远没有定稿,因为每次遇到有价值的经验都会更新,确保之后的报道都能达到更高标准。
正是不断在实战与反思中提升自我,确保每一次直播都能精准传达,稳中求进,我们才能让受众更加从容、足不出户地一键直达新闻现场。
作者:杨亚龙 张家翰 杨阳 (中新网直播部)
编辑:王小婷
审校:郑圆圆
责编:吴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