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党的青年工作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
文摘
教育
2023-02-15 22:36
江苏
进入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
习近平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过去、现在、将来党的青年工作都是党的工作中一项战略性工作。各级党委(党组)要倾注极大热忱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深刻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把青年和全民族团结和奋斗作为明天中国美好前途获得的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因素。
可以看到,对于党的发展、民族复兴的伟业,青年工作极其重要。党对青年的重视既是基于历史的传统,更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跨越百年的宝贵历史经验。同时,青年对于新时代党完成伟大历史使命更为重要。青年强则国家强,对青年工作的高度关注绝不是历史的简单传承,而是有着推动2022-2049年期间完成伟大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极端重要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赖于强国一代,强国一代青年亟需得到更好的研究、更好的组织、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引领,党的青年工作亟需更好地发挥作用。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当前乘势而上,推动党的青年工作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建设正当其时,也是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抓好党的青年工作的理论建设正是抓到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发展理论的着力点,着重点,更是其极其重要的创新点。
党的青年工作归属于哪个学科?这是推动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科是由专门领域和系统学问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对学问类别和研究领域进行的区分。任何学术研究要取得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人才,而人才是聚焦在学科的旗帜之下。没有学科支撑,就没有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就无法形成学术共同体,学术研究也很难持续进行。在高校教学与研究高度专业化、学科化的今天,没有学科支撑或者学科支撑不力的研究与教学犹如“游击队”,不要说发挥作用,就是赢得尊重都难。
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建设。党的青年工作理论要深入发展,我们就要理解该研究的学科内涵、学科属性、学科对象、学科特征、学科内容、学科方法、学科功能、学科界域等关键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正加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科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央设立了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这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事件,也是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重大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个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大学问正在加速构建,对党建学科的道理阐释和学理论证工作,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阶段。党的青年工作研究对象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规律,进入这个学科体系毋庸置疑,也是大好时机。中国共产党历尽百年,作为抓好政党后继有人的根本规律亟需总结;中国共青团历经百年,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织形态运作的根本规律亟需总结;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更需要加以研究并推动工作创新。这是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建设难得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促进党的青年工作在党史党建这个大学科中推动科学化是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研究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要加紧探索党的青年工作的发展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抓紧研究党的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构建话语体系,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有力支持党的青年工作实践,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
党的青年工作是融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的属性,具有交融属性。作为党史党建的子学科,既反映了党史党建的普遍性内容,又有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要勇于、乐于打破各种既有学科和理论之间的人为划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见,真正扎根“大党史党建学科”史学方法、多学科方法,形成富有特色的党的青年工作研究方法体系。
学科建设要发挥处理好高校中研究者和党团校研究者的关系。
党校团校比较重视应用研究,高校则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应各自发挥优势,在学科建设上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推动研究和教学的学科化发展。
在党的青年工作学科建设中,共青团要担负起重要的协调职责。要发挥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这个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的作用。
团校的学科建设要立足于最懂青年和最懂青年工作的方向构建学科重点方向。要注重突出青年工作这个特色,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最新思想,深入分析新时代青年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新规律、新方法,把学科建设和青年骨干队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要关照学术价值和社会需要,对接智库队伍建设,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能力,在党的青年工作上多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把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联系起来。
党的青年工作学术体系如何构建?这是推动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发展核心需要明晰的问题。
学术体系是“学科内部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学术标准和学术评价体系”,要重视学术范畴和理论概念的建设,它们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中深化对研究对象、核心原理、分析技术、话语体系等方面的认识,只有在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时候,学科名称的定义才可能有更清晰的思路、获得更广泛的认同。要立足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紧紧围绕政党与青年这个核心理论命题,坚持学理性,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发展规律,求得真理性的认识。
党的青年工作学术体系建设要打通历史视野、理论视野、实践视野,做到历史有深度,实践有底蕴,理论有高度。这个学科具有史学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工作实践导向,真正能做到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史学和政治的连接。要加紧对党中央青年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的新实践。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青年关系理论。
包括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特别是马克思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关于青年工作的基本观点,关于青年要组织起来的基本理论,关于政党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的基本原理。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党史党建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理论等。
其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特别是党领导的青年运动史、中国共青团史理论。
重点研究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大人物,历史经验等。要通过学史明理,尤其是注重对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共青团一路走来规律的阐释、研讨和践行。要通过学史增信,特别是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提升战胜前行困难的精气神。要通过学史崇德,学习历史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要通过学史力行,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以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党群关系理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为基础深挖青年群众工作规律。青年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要研究青年群众工作的机理和方法,提高党的青年群众组织力的方法,提高青年群众工作本领特别是服务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等。做党的青年工作,联系覆盖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好,引导好。要加强青年学术体系的建设,更好地把握青年本质特点和时代发展规律。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的党的一大优势。
2015年7月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群团工作研究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要深入研究群团工作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规律。要深入研究团建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总结全面从严治团实践经验,为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组织理论体系,为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团的工作,推动团更好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回应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这个重大课题。围绕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基础理论,深挖党的青年工作重大问题特别是党管青年、青年思想引领、青年干部队伍建设、青年人才队伍阿建设、青年组织建设、青年外事工作、青年政策完善等。拓展各领域青年工作(机关、企业、农村、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党的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以上四个方面关注到党的青年工作理论体系的哲学站位、历史经验、群众特点和组织特性等领域,其方向和内在深度研究构成了党的青年工作学术体系的四梁八柱。
党的青年工作话语体系如何发展?这是推动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发展迫切需要提升的问题。
话语体系包括学科的标识性概念、特别是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还包括话语权以及跨文化传播的“可理解性和可翻译性”。要适应我国社会科学理论国际传播新要求,创建党的青年工作概念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的青年工作理论话语体系。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描述。
放眼世界,从世界各民族、国家、政党来看,青年工作都是重大课题,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然而其中的代际传递、青年活力、青年发展却有着共同的话语体系,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个大局,构建党的青年工作理论通识性、可对话交流的话语体系。在这方面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与青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世界各政党赢得青年的经验,世界各国政府推动青年发展的实践,世界各国青年运动的经验和内在机理等都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丰富的研究素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我们要善于在历史的长周期中把握发展规律,在宽广视野中进行交流互鉴,既立足中华文明,强调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胸怀天下,在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做大“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和培养接班人”话语体系。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和培养好接班人的命题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全世界政党和全世界各民族关注的重大课题。
放在全球的角度,这个理论经验急需我们加以归纳总结。从实践中看,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工作体系还需要稳定发展和创新推进,为世界更加美好我们需要更好的下一代人,要将好的代际关系更好地融入世界发展的社会治理结构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只有在这个理论上认识清楚,实践上才能够更加坚定,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和世界的未来才会更美好。
推动世界进步,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如何让世界青年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这是全世界青年工作都需要关注的核心课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青年价值观成长的关系。要深入研究青年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构建和而不同的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因共存而生辉,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造福世界人民,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青年要在其中发挥作用。
青年人要坚持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为国家发展进步奋斗担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世界青年要团结起来,用奋斗开创未来。围绕中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对接联合国青年行动纲领,开展重点青年发展领域深度研究,为世界青年深度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推动助力。
世界青年是世界走向全面发展的先锋力量。要加强发挥青年推动世界发展的先锋力量重大问题的研究。
什么是先锋力量?先锋力量就是打头阵,有朝气,立排头、站前列的力量,是第一线部队,打仗是领“先锋官印”的前锋。青年在社会发展中恰恰就是处于这样的地位。相比于中老年人,青年人体力最旺盛、心理最唯新、理想最高远、结群最强力,发挥世界青年的这些生理、心理、社会和组织的特点,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新力量、新动力、新思想、新文化、新冲劲、新选择、新组织和新管理,使得先锋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以李大钊青春中华价值为起点构建的青春范式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它传达了生命不已、进化与永恒相统一的宇宙观,承载青春理想的现代国家观,张扬了奋进、有为的人生观。虽然产生于中国近现代,然而应该也是全世界发展共同追求的哲学状态。
我们歌颂青春,来于个人,却扩于群体,青年有青春天性,然而人却可以永葆青春,由青春之我,进而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政党、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世界,青春之宇宙。理想和立志是青春的起点,活力和热情是青春的温度,奋斗和无畏是青春的气质,要沿着这条主线对世界的青年工作开展系统研究,打造世界青年工作研究的“青春派”范式。
总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推动。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世界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党的青年工作理论要为民族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理论工作者责任在肩,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