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创新典型案例5:共青团如何推进基层社区青年群众工作?

文摘   2022-06-16 23:19  

    建设创新型团组织,一是要睁大眼睛发现首创。二是要遵循规律提炼总结。三是要创新载体宣传推广。真正促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如果贵处有任何基层团建创新案例需要宣传提炼推广(包括团支部工作案例),可推荐至邮箱wuqing715461@163.com或联系本微信号(吾爱青少年)。



                             (本案例视频)


【吴庆教授点评】

走进新时代,共青团组织如何在城市基层社区开拓新局面,需要我们在推动青年群众工作上有更大的创新,核心的思路是要更加用心、用情、用力。

推进基层社区青年群众工作要更加用心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的“1335”工作法这个案例是个用心的案例。虽然有的方面别的城市社区也做过,但其总体的改革思路、对改革关键因素的分析、对改革资源的分析却是用足心思,其蕴涵的领导论、骨干论、阵地论、品牌论等都是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关键变量,也反映出基层的团干部担当实干的务实作风和朝气蓬勃的创新精神,的确难能可贵。

推进基层社区青年群众工作要更加用情团的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是基层共青团组织改革成功的关键。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关键的是要有满满的情怀。这个案例中在社区里的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工作队、青少年空间、社区好味道众多项目很接地气,贴近群众,贴近青年,很受大家欢迎,也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了青年群众,打造了基层团组织的正能量形象,发自内心点赞。

推进基层社区青年群众工作要更加用力。基层团组织要大力将关心青少年工作的力量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无论是团干部加社工加志愿者的工作力量,还是青年空间、青年共建委员会、志愿者联席会等阵地和组织形态,只要下力调动和组织,方法总比困难多,总能将基层的力量凝聚起来,终能水到渠成。

全团每一个社区都像这样用心、用情、用力,共青团就能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也一定能打造新时代形象靓丽的青年先锋梦之队。




  


    

   武汉青山区“1335”工作法让社区团组织强起来


团青山区委聚焦“改革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健全县域团的组织体系”,针对基层组织覆盖不全、活力不够等问题,总结疫情防控背景下共青团组织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做法,以健全联系青年、服务大局的组织体系为着力点,探索形成并推广1335”工作法,强化政治功能、凸显社会功能,有效提升社区团组织“三力一度”。

一、改革缘起


疫期间,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团建与党政所想有差距,与中心大局联系不够紧密。基层团组织响应速度不一,参与度参差不齐。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助力经济复苏等工作中不能找准组织工作着力点,贡献度不够二是基层团建与青年所需有差距对青年影响力、号召力不够。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对青年人爱好、兴趣、习惯不够了解,活动吸引力不够。青年团员主体意识不够强,基层“团的符号”不够亮眼。三是基层团建与共青团所能有差距,无法适应共青团自身发展。基层团组织发展不均衡,社区团建缺乏有效载体,没有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建立“一个格局”

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团建工作纳入全区党建考核将基层团组织建设要求细化为五个方面十七条标准,纳入区委巡察内容。对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配套建设基层团组织推进共青团组织融入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配齐242个社区团干,其中书记107人。书记平均年龄31岁,规范落社区团支部书记进入社区“两委”班子。


(二)壮大工作力量,建好“三支队伍”

团干部队伍按照“专挂兼”模式加强借鉴社区大党委建设经验,从辖区“两新”组织中,发现培养组织骨干。街道团工委、社区团支部将辖区内团员较多的单位吸纳为兼职委员

社工队伍每条街道至少配备1名青少年事务社工,社区加强专业社工配备,采取岗位与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青少年成长发展需求开展服务项目设计、实施、评估等工作。

志愿者服务队伍:统筹辖区高校、共建单位、下沉党员等力量,各社区成立1-2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志愿汇App上注册并开展服务。根据辖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1-2个常态化开展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三)完善参与机制,建强“三个平台”

“青年之家”:区级“共青团门店”,面向全区18-35岁青年提供菜单式服务,成立了“剧本杀”“亲子烘焙”等十几个网上社群,全年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及联谊聚会等100余场,服务青年一万余人次,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青年共建委员会:创新形成的基层团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将辖区内团员较多的学校、机关事业单位、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吸纳进共建委员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不断深化区域“联动共建”,团组织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合力解决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房屋外墙渗水维修、消防设施改造等治理难题,使服务的半径更小,解决问题更快。

青年志愿者联席会:联席会作为青年志愿者团结合作共赢的一个有效平台,下18家会员单位,直接联系青年志愿者3万余人,常态化开展“志青山”“爱与志愿同行”等项目,致力把抗疫精神转化为疫后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动力


(四)提升能力质效,做实“五大载体”

“天天敲门组”:通过“青春百炼”计划选拔,招募42名高校学生担任社区书记助理,加入“天天敲门组”项目,和网格员一起走访居民,详细了解居民服务需求和诉求事项,实行直接办理或代办服务。动态掌握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综合信息,及时提供服务。

“顺顺吧”:组织司法战线和社区的团干、志愿者、青年律师等组成青年调解团,在社区的“顺顺吧”里面发挥青年优势,顺心顺气顺民意。突破“顺顺吧”固定阵地的限制,将日常接待与主动入户相结合,更好发挥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好样的工作队”:全区每个职能部门都有一支“好样的工作队”,下沉到各社区帮助解决问题。立足部门职责、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融入基层治理。

四点半学校“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专业社工在周末组织青少年开展阅读、手工、财商等特色活动,寒暑假期间,针对双职工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开设全日制托管服务。暑假期间全区23家青少年空间,就服务了青少年2万多人次。

社区好味到组织专业社工机构的团员参与社区的好味到大食堂,帮助出行不便的老年人送餐,实实在在的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三、工作成效

一是基层团组织围绕中心响应速度有所提升各社区团组织牢牢把握党政主线工作,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推动团干、团员和青年志愿者活跃在防汛、人口普查、文明创建、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点任务一线全年志愿服务时长20余万小时。与区农业农村局合作打造“青山萝卜”“建洲菜苔”品牌,服务东部地区农村发展。探索“四点半学校”在“双减”背景下提档升级,切实提升团组织运营效果。开展周末特色活动14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1900余人次。

二是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质效有所提升。推动“身边的共青团”成为“心中的共青团”,将街道、社区辖区内的各种工作力量整合到一张路径图内,依托“青山区青年志愿者联席会”,“青年共建委员会”等平台,各级团组织直接管理或重点联系的青年社团81个、直接联系覆盖团员青年1602人,塔群式建立的网上青年社群153个、联系覆盖团员青年8650人。

三是基层团组织发展不平衡情况有所改善共青团组织网络、形象标识、工作力量、服务项目在广大团员青年身边有形化、日常化、全覆盖。社会领域每万名14-35岁常住青年人口对应的团的经常性工作力量增加63名,增幅350%。成立团属青年社会组织2个,共青团深度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近10个。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12人,建设团属青年之家26家。全区各街道均有1-2个区级青少年活动阵地,2021年活动场749场次、总覆盖23836人、单场平均覆盖32人。

四、改革启示

团的工作本质就是群众工作。改革基层团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关键是要把握“一不变”和“三转变”。“一不变”是指,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核心始终不变。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在党政所想、青年所需中不断完善共青团所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在区域发展重点项目上展现共青团的担当与作为。“三转变”是指,将服务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将常规活动转变为品牌项目,将阶段性工作转变为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共青团队伍越来越强,品牌越来越响。



吾爱青少年
知青少年,懂青少年,爱青少年,为青少年发展鼓与呼,欢迎您与我们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