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近视,这种眼部问题也不能忽视哦!

文摘   2024-07-21 12:01   北京  


在宝宝视力发育过程中,散光可以说是个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

散光,作为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对于宝宝的视力和视觉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它不像近视那么“出名”,所以常会被人忽视,于是九月麻麻决定今天来好好说一说散光。



散光是指眼睛的屈光体(主要是角膜)并非一个完整光滑的球面,导致光线平行进入眼睛后,经过屈光系统的折射,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焦点,而是形成一条焦线。这种屈光不正使得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变得模糊或扭曲。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正常情况下,角膜应该是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均匀一致的屈光力。然而,在散光患者中,角膜的形状可能更像橄榄球,且表面不平整,从而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



散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可能会给宝宝带来诸多危害。

首先,视力减退是最常见的表现,宝宝可能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不清楚,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

其次,为了看清物体,宝宝可能会不自觉地眯眼,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视疲劳,感到眼睛酸胀、疼痛、干涩、畏光等。视疲劳不仅会让宝宝感到眼睛不舒服,还可能伴有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进而影响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此外,长期的散光还可能导致宝宝出现不正当的头位和眼位,如歪头、斜眼看东西等,影响正常发育(比如颈部和脊柱的发育)和颜值。



对于近视的成因,我们都不陌生,那么散光是怎么形成的呢?九月麻麻总结了一下原因。



大部分散光属于先天性的,主要是由于角膜在发育过程中不够圆,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屈光差异。这种角膜自身形态导致的散光,屈光波动通常比较小且相对稳定。



疾病:某些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瘢痕、麦粒肿、上睑下垂等,会使眼球表面变得不平整,从而导致散光。

角膜溃疡愈合后可能留下瘢痕,影响角膜的屈光力;麦粒肿如果长期不愈,也可能对角膜产生压迫和摩擦,改变角膜的形态;上睑下垂会导致眼皮遮挡部分瞳孔,影响光线进入眼睛,进而引起散光。

不良习惯:宝宝揉眼、不正当的睡姿、长时间的眼睑不闭合等动作都可能引起角膜形态的改变,导致散光度数增加。例如,用力揉眼可能会压迫角膜,使其暂时变形;长期侧卧睡觉可能使一侧眼睛受到挤压。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倒睫:睫毛倒着生长会刺激角膜,引起角膜表面形成干燥斑,从而影响角膜的屈光状态,导致散光度数稍有增加。

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如碰撞、划伤等,可能损伤角膜,导致角膜形态发生改变,出现散光。

后天角膜病变:例如圆锥角膜等疾病,会使角膜逐渐变薄、前突,导致严重的散光。



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定期带宝宝到眼科进行检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此外,平时要留意宝宝是否有看物不清的情况,比如读书写字时距离书本过近,或者抱怨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如果娃在读书写字后眼睛发红、经常眯着眼睛看东西,或者总是歪着头看物体,这些都可能是散光的迹象,需要及时带宝宝到眼科进行专业检查。



其实,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散光,如果散光度数较轻(通常在 50 到 75 度之间),且不影响视力,一般不需要矫正。

然而,对于婴幼儿,如果散光度数较高,则需要根据年龄、度数以及观察和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例如,3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有 200 度以上的散光,需要进行干预并确定治疗方案;如果散光度数在 200 度以下,且宝宝没有视物不清等表现,可以定期检查。

对于3~4岁的宝宝,若散光度数大于 150 度,其处理方式与3岁以内 200 度以上散光的宝宝类似。
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散光度数大于 100 度,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另外,无论是否需要干预的散光,都要注意规范用眼,避免不良的用眼习惯,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来尽量防止散光度数增加哦。


更多内容推荐



崔玉涛养育中心
崔玉涛养育中心,一个“育家长”的园地,带父母们从心态上寻求“自然养育”的真谛,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轨迹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