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丝兰祭秋瑾

文摘   2024-11-08 10:23   美国  

在夏威夷瓦胡岛上有个微小的公园叫做ChinaWall, 建在悬崖峭壁边上,下面就是大海,是悬崖跳水的地方,远处可以看见山脉入海和天边落日,景色壮丽。所以,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来此聚会,跳水。

公园的面积不到一万平方英尺,中间只有两棵植物,一株是丝兰,另一株也是丝兰。三米多高,枝叶如剑,开花时乳白色的花成串,味道居然是香甜的!

名为丝兰,其叶如剑,开花香甜!

开花时香味芬芳好闻,鸟儿也被吸引过来,在那里歌唱流连忘返。

人们走过她们身边,都会因为它的香气扑鼻,多呼吸几口。

丝兰别名:软叶丝兰百合科丝兰属植物。叶近莲座状簇生,花近白色,露地栽培。丝兰的花晚间开放,开时放出奇香。丝兰适应性广,四季常青,观赏价值高,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是新墨西哥的州花,也是塞舌尔和萨尔瓦多的国花。因为叶纤维强度高可制绳,甚至可以制作需要极高强度的码头缆绳!所以,居然在那里形成了环保型的制造缆绳的工业。

瘟疫流行期间,无处可去,几乎每天到这里散步看落日;这两株丝兰就像两位姐妹一样,常年值守在那个小小的公园里,看着她们经历雨季旱季,花开花落。在她们身上有三件事儿让人惊奇称道:

一是名字如此美好,丝兰 (Yucca),中英文都是柔和美好的女人名字;二是她的叶子如剑一样锋利,内在的丝质又是如此的柔软和坚强;三是忍耐力极强,适应极广,无论是干旱还是湿热、暴晒还是阴凉,都能茁壮成长!

如此品格,让人肃然起敬,令我想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女英雄——秋瑾!

同样的三个品格也集中在这一位女子的身上。她人如其名,如花似玉的大家闺秀,却不甘心于绣楼之中,成为中国女权运动、女学运动的开创者;鉴湖女侠,功夫了得,侠肝义胆,敢于舍身、甘愿舍身,让现代史上两个最著名的男人孙中山和鲁迅,敬佩不已,又自愧弗如,孙中山先生为拟挽联和匾额称赞,鲁迅《药》中的死难英雄的原型就是她——夏瑜对秋瑾;她和谭嗣同一样,愿以流血唤醒民众,但多数的看客以她的血作为“人血馒头”的药引子, 但是,逮捕她的清朝官员山阴县令李钟岳尽力保护她,对上司据理力争,希望让她免于一死;上司让他监斩,他在行刑前免去了对秋瑾脱衣裸身,也没有高悬秋瑾之头颅,为秋瑾维护了最后之尊严;李钟岳被上司忌恨,此后免官,回到杭州家中悬梁自杀。


这两个人的死对整个晚清社会心理震动巨大,一个美丽的女人为民众的公益而被处死,曝尸街头;震动了江浙沪乃至全国男性的心和血性,也触发荷尔蒙的分泌,让原始的拼命冲动涌现。李钟岳之死,更是拷问每一个在体制内为官者的良心——历史潮流如此明显,是助纣为虐还是顺应潮流?秋瑾的两位女学生,姊妹剑客,手刃刺杀告密者胡道南,更是让官员们胆寒,涉事官员贵福不得不隐姓改名!

秋瑾被纽约时报称她为中国的圣女贞德,她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塑造者。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亲临致祭并留挽联:

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秋瑾书法既有苏东坡的洒脱又具有黄庭坚的力度,慧中秀外,襟怀高远。

一日又来到,悬崖边,正看见晚霞灿烂如血,撒向人间,海湾泛红,想起鲁迅的《药》、人血馒头和那为人舍身的先贤,乃写打油诗一首,以示致敬。


丝兰花开

静坐悬崖边

默默对蓝天

海风吹来

晚霞绚烂

酷日暴晒

大海如梦如幻

看惯了白云苍狗

听腻了八卦流言

台阶下情人的海誓山盟

太多太腻太甜

去吧都随风飘散

我知道我常被无视

名字太普通

叶子不华丽

身姿也不婀娜

我叫丝兰

又叫软叶丝兰

一个柔弱女人的名字

千般柔肠万缕情丝

都汇聚在叶脉里

叶片锋利如刀如剑

永不屈服不怕折断

我的花儿向天盛开

每一串都是激扬的文字

让敌人胆寒

我的芬芳是一缕奇香

随着海风

在暗夜里

赠予远行的帆船



这样的诗也不能达意,   秋瑾是让男人自愧弗如的女人,台湾唱民歌著称的蔡琴,也能作词,而且词作《秋瑾》又有剑侠之风,一向温柔如诉的女儿声,居然唱出了黄钟大吕的声音,让人震撼!


听这歌词:柔弱的肩 怎能挑中华重担?苟且的心 怎能使中华振奋?

让男人热血沸腾。


蔡琴演唱的《秋瑾》歌词,作词 蔡琴, 作曲 苏来


黑暗的深闺 你点亮一盏明灯

萧瑟的秋天 你带来满园生机

风雨鸣鸣 又看你那舞剑身影

大声疾呼 堂堂中国岂能为奴

柔弱的肩 怎能挑中华重担

苟且的心 怎能使中华振奋

秋瑾 秋瑾

几番回首京华望 一身肝胆男儿心

沉睡的时代 你敲响一记晨钟

无知的人们 你慇勤春风化雨

六月六日 你昂然走向黎明

古轩亭口 声声惊雷唤醒中国

坚强奋斗 一心为中华奔走

努力不懈 立志为中华流汗

秋瑾 秋瑾

残菊犹能傲霜雪 碧血英烈照汗青

残菊犹能傲霜雪 碧血英烈照汗青

(秋瑾供词引用陶宗亮的诗,并无它言,以保护同志,我续之,洒泪为酒祭女侠,良杰谨识)




中英学术
中英学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