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天的《助选员马斯克与8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谁更有力量?》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中,助选力量成为舆论焦点。一边是8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支持副总统哈里斯,另一边是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携其社交平台X为唐纳德·特朗普助选。这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反映了现代选举政治的复杂局面:理性与情感、思辨理性与操作理性的较量。
这个问题导向了一个直接了当的哲学话题:偏执一隅、高度分工的专业人士,很容易走向一个极端思维。唯有操作理性,是联结信仰、理性、常识和生活的通道。
在现代学术和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思想与现实的脱节愈加明显。学术圈中,许多人陷入抽象概念的迷宫,无法自拔,这些概念如同奥威尔所言,"有些观念是如此荒诞,以至于只有知识分子才会相信。" 维特根斯坦曾将哲学家比作掉入玻璃瓶中的苍蝇:他们看似置身光明之中,却找不到通向外界的出路。许多复杂的哲学问题,本质上只是语言的迷宫,但它们引发了人类在抽象理性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进入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的新时代,科技似乎让人类越来越远离朴素的常识与基本信仰。但实际上,科学、常识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个相通的联结,那便是“操作理性”。这种理性是将抽象的理论、科学和技术实际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桥梁,它是贯通抽象与具体的纽带。
操作理性能够将科学研究与日常经验结合起来,使科技的成果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高科技与常识并不矛盾,科技的发展建立在经过千百年验证的常识之上。常识是自然法典中的知识,是人类在经验中所积累的行为准则,它比任何未被检验的理论都要稳固。
然而,进步主义者往往假定“新即是好,新即是对”,这一前提本身并不成立。我们需要反思科技进步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避免落入抽象正义、民主与自由的无休止争论中,而要将这些理念融入实际的场景和应用中。否则,人类可能会陷入哈耶克所警告的“致命的自负”状态,认为自己可以超越自然规律和社会常识,傲慢地主导世界。
现代版的削足适履很酷啊
在高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和信仰的对话尤为重要。信仰提供了道德与伦理的根基,常识保障了人类在科技使用中的平衡感,而操作理性则是将两者融合的手段。这一联结通道可以帮助人类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既保持技术的创新性,又不失对人性和自然法则的尊重。
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应为人类服务,而非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边缘。只有在科学、常识与信仰的平衡中,借助操作理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推动社会走向健康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