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大明王朝》《走向共和》你以为是给你演绎历史真相的吗?错!演绎的是当下的职场、当下的官场,当下的社会百态

文摘   2024-12-22 21:54   河南  

昨天聊到了阅读,有读者留言问如何选书?

我的原则很简单,看豆瓣评分,超过千人评价的,7分以上都可以读,一本书能得到8分,就算很优秀了,达到9分作品可以称之为经典。

提到经典,大家都说要多读经典,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读经典,什么样的内容会被大家评为经典呢?

经典往往具备两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宿命感,展示人性恒定不变的地方,不断轮回。

刘震云说,人性一千年前进不了一厘米,人的境遇本质上就是与无常命运的对抗。

但绝大多数人的感受是,永远都在被命运捉弄,意外从来都不会消失,彻底的如愿以偿从来都不存在。

动物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圆满的,而人类从脱离动物性之后,一直被欲望和恐惧裹挟,从来没有圆满过。

因此,佛说,人生皆苦。

伟大的作品就是要触及这个本质,利用悲剧,宣泄你的忧虑和悲伤,从而提供一种净化的力量。

比如,《哈姆雷特》《俄狄浦斯王》《百年孤独》……

包括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最后白茫茫一大片,《水浒传》梁山的兄弟死的死散的散,《三国演义》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面就不想看了。《西游记》的结局看似圆满,但其实它是四大名著里最大的悲剧。

悟空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然后让菩萨帮他把紧箍咒去掉,菩萨说你摸一摸看它还在不在,结果它已经完全没有了。

这意味着什么?人终将被体制驯化,紧箍咒不在头上了,却长到了心里。

四大名著,其实就是四大皆空,人生就是一个悟空的过程。

人生的本质是悲剧,大家都在向死而生,阅读悲剧有一种宣泄的美。

喜剧更像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往往是戛然而止的

比方说白雪公主的故事,最后公主跟白马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到这里,它就是一部童话,一部喜剧。

但,如果你要问,然后呢?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

白雪公主去了王子的国家,国王对她很好,王后对他很好,大臣百姓都非常尊重她。

但是白雪公主很清楚,为什么大家对她这么好,作为一个外人,她的所有荣华富贵、关爱珍惜、尊重友善,都只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王子对她的爱。

而王子为什么爱她?公主也不是笨人,她非常清楚,王子爱的是她的美貌,美貌是维系王子爱的唯一筹码。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日夜维系着美貌,慢慢地就开始变得担心和恐惧。

担心王子会厌倦,恐惧自己年华流逝,美貌不在,这种恐惧会越来越深,终有一天,她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容貌时,忍不住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宿命的轮回开始了。

最近两年大火的庆余年,结尾是喜剧的,五竹杀死了庆帝,太子和二皇子两败俱伤,三皇子登上了帝位,范闲带着一堆美女,做了富家翁。

但如果你要把故事继续讲下去会怎么样?

三皇子登基之后,逐渐从一个单纯、温顺的小白,变成了另一个庆帝,最后不得不害死范闲,因为他所处的生态位,要求他不得不这么做,一切威胁皇权的存在必须消灭。

然后范闲的孩子来复仇……

就像在职场,你身处底层的时候,总是困惑为什么领导一个个都跟傻逼一样,不把事情给你讲清楚?等你做到领导的位置,你就会突然明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真实的意图一定要进行伪装。

伟大的作品就是给你展示这种宿命的轮回,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奋斗一辈子大概率还是活成了父母的模样,鸡娃几十年,大概率孩子还是跟我们一样普通。

经典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它就像一个容器,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你人生的所有事情,所有感悟,所有际遇,都可以从名著里找到影子,找到解释。

经典就是一个框,啥都能往里面装。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红楼梦,西游记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传到俄国和传到中国,发展是不一样的。

所以,阅读经典是有门槛的,我也不建议一开始就读原著,特别是像《论语》《易经》《传习录》《孙子兵法》《资治通鉴》《道德经》《金刚经》等深奥之作。

你最应该读的是当下最权威、最前沿、人生阅历最丰富的“大家”的解读。

每一个解读都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不是理解过去的门,而是理解当下的门。

你那些历史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走向共和》,你以为是在看历史吗?

错,你看的是当下的职场,当下的官场,当下的社会百态。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凝聚了当下最顶尖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以及他们对当代社会运行、官场规则和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老马一直在追的专栏《熊逸版资治通鉴》,给我印象最深观念就是:所有被记录的历史,都不是客观的。

历史记录与史学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立场紧密相关。

例如,在汉楚争霸的历史中,许多人物在刘邦登基后被封赏,但他们在早期故事中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甚至未被提及,比如,吕泽、奚涓、丁复、虫达……有些还在十八公侯里,排在张良之前。

这是因为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主要依赖于资料查阅和民间调研,但已经过去100年,他所采访的当事人后人,有些已经被削爵或者没有留下后人,而像樊哙、周勃的后人可能会夸大祖上的功绩,在史记里就特别显眼。

包括西楚霸王项羽,他的身边难道就只有范增、龙且吗?历史的镜头没有照到而已。

咱们反过来想,孔子写论语有没有局限性?老子写道德经有没有局限性佛陀与须菩提聊的五千字金刚经有没有局限性?……

经典都有局限,所以需要与时俱进地演变,甚至正是由于不同时代的人,孜孜不倦地进行加工扩展,给予新的解读,它才成为了经典。

经典当年的含义重要吗?如果不搞学术,就没那么重要。一部春秋,微言大义,为什么?因为后世都需要用它为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或者说服当下的人。

所以说,当下人如何解读经典对你才重要。

最后分享根本文有关联的文章如下:

如果有人劝你不要太功利,不要太势利,你要小心了

超越自卑的3大底层逻辑和增强自信的5种实战策略

如何从迷茫中突围?给二十七八岁年轻人的两点建议。

职场高情商话术:九大情境下的应对之道

知乎高赞:人到中年,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

天涯绝密人性天书:洞穿人性、操控人心的4大狠辣手段

与其读100本书,不如把1本好书读100遍,前提是你能匹配到适合自己的这本好书

老马的笔记
专注修炼强大心态,认知提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