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寒热,用贝母化痰止咳效果佳

健康   2024-12-04 22:28   北京  






























作者

胡献国

【病案举例】


入冬以来,咳嗽患者日增,邻居王大姐也是这样,老是咳嗽,痰色稀白而有泡沫。这天跳广场舞时听说用贝母炖梨效果好,于是买了一些回来炖着吃,结果贝母吃了百余克,梨也吃了三、四斤,咳嗽依然如故,于是来到了医院中医呼吸内科求治。


原来,王大姐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受寒后诱发咳嗽,中医辨证属于风寒咳嗽,吃贝母属于“南辕北辙”。接诊医生开了几剂温肺化饮的中药服用,一周后王大姐的咳嗽便消失了。


【性味功用】


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二者均有止咳化痰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贝母、二母。由于二者产地不同,故临床使用稍有差异。


川贝母,又名青贝、尖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


中医认为,川贝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之功,适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瘰疬、乳痈、肺痈等。


《本草汇言》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本草会编》言其“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药理研究表明,贝母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川贝流浸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


浙贝母,又名大贝、象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


中医认为,浙贝母性味苦,寒。归肺、心经,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之功,适用于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等。


《本草正》言其“大治肺痛、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本草纲目拾遗》言其“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药理研究表明,浙贝母碱在低浓度下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有明显镇咳作用。


【临床应用】


《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医书,将各种贝母统称贝母,至明《本草汇言》始才有本品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正式有浙贝母之名。


川贝母、浙贝母功用相同,均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治疗痰热咳嗽,瘰疬,瘿瘤等。但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长于润肺止咳,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


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长于清火散结,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所致的咳嗽用之为佳。因此,使用贝母时应注意辨证。


风热咳嗽:是由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不利,痰黄粘稠,口干口渴,舌红苔黄,此时两种贝母均可选用。贝母性味苦寒,能入肺经,泻肺热,宣肺气,涤痰涎,是治疗肺热咳嗽,痰黄粘稠的良药。


肺燥及秋燥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胶难咯,或痰中带血,胸痛隐隐,口鼻干燥,咽干口渴,此时宜选用川贝母。川贝母润肺化痰,养阴生津,贝母炖梨是民间常用的食疗方,对肺燥及秋燥咳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肺脓疡:表现为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口干,此时宜选用浙贝母。浙贝母苦寒较重,开泄力大,长于清火散结是其优点,是治疗肺脓疡的理想药物。


脓胸:经X线确认为脓胸者,配合贝母清热化痰止咳,有良好效果。两种贝母都有清金化痰,泄肺除热之效,可消除痰热,促进脓胸吸收。


由此可知,使用贝母应对症,贝母对热性咳嗽较为适宜,对肺寒咳嗽,如咳嗽痰稀,或咳白色泡沫样痰,肢冷畏寒,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者不宜选用。使用贝母时不宜与乌头同用,孕妇不宜选用。



重要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基层医界
基层医界,隶属于《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基层医务工作者。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一路相伴,砥砺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