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不仅对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同时对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物美价廉、过敏反应相对较低,应用越来越普遍,但近年来不良反应受到重视。
常见的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等。
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及注射后血管痛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
偶有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
用药禁忌
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
用药注意事项
1.滴注速度宜慢,一般100ml滴注至少60分钟,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脉滴注。
2.肾功能减退者应减量或慎用。
肌酐清除率:
>50ml/分 正常剂量
20~50ml/分 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25g
10~19ml/分 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125g
<10ml/分 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125g
3.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史患者应慎用。
4.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发生率<0.1%)。在使用该药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立即停用。
此外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故如有上述症状发生时须立即停药并休息,严禁运动,直至症状消失。
偶有剧烈连续或血样的腹泻,可能是伪膜性肠炎的症状,一旦发生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用药
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因不能确保妊娠妇女的用药安全,所以妊娠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禁用。
2.因药物经乳汁排泄,所以哺乳期妇女禁用。如必须使用左氧氟沙星,应暂停哺乳。
二、儿童用药:
对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故不可用于儿童。
三、老年用药:
左氧氟沙星主要经肾脏排泄,因高龄患者大多肾功能低下,可能会出现持续高血药浓度。因此,应注意用药量剂,慎重给药。
药物相互作用
1. 左氧氟沙星不能与多价金属离子如镁、钙等溶液在同一输液管中使用。
2.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增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代谢影响很小,但合用时也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3.与华法林或其衍生物同时应用时,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或其他凝血试验。
4.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同时应用,有引发抽搐的可能。
5.与口服降血糖药同时使用时可能引起低血糖,因此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停用,并给予适当处理。
临床这样用药才安全!
1.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并严格执行,熟练掌握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以及适应证,严格遵守使用指征,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合并症选用,防止抗生素的乱用滥用
2.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并认真记录
巡视内容包括滴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管道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等,确保巡视到位,输液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学习
掌握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等,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做到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中期发现用药反应,熟练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4.用药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使用该药者,使用前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对于既往有过敏史者,使用时更应谨慎,输液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输液起始时滴速宜慢,并加强观察,同时告知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反馈,同时还要警惕迟发的不良反应,对门诊患者重点提醒,尽量避免有害后果的发生。
5.避免空腹用药,严格控制滴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输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滴注时间每100ml至少60分钟,首次给药初始阶段滴速宜更慢,严密观察,无过敏反应再进一步给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严禁左氧氟沙星与其他药品混合同瓶滴注,防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偏碱性液体、头孢类抗菌素、中药注射剂等配伍使用。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环境整洁,预防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重健康教育 对患者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大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就医及用药安全。
对患者及陪护进行专业的用药健康教育:包括该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输入速度要求、用药注意事项等,禁忌空腹状态下给药、不应自行调节滴速等,并指导其自我观察,如有不适,告知及时就医。
乳酸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已在我国临床上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时有不良反应发生,这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健康宣教要到位、严密观察与巡视、做好应急处理准备等,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