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当我们开始思考要做什么样的教育,曾引用过一个印象深刻的对比,250年前的汽车和现在的汽车,250年前的教室和现在的教室,汽车已经大变模样,教室却仍然循规蹈矩,由此呼吁教育也该与时俱进。
这十年,尤其是近五年,世界又有如此快速且颠覆的变化:新冠引发全球大流行的疫情;人工智能霸榜热搜,人类曾经自诩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被人工智能同步甚至超越;新生人口数量减少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
这也将进一步引发教育策略的调整,未来每一个人都宝贵,曾经筛选人才的机制在客观上也需要积极转变为因材施教、鼓励终身学习、充分挖掘个人潜力的机制。
面向未来,适应力、内驱力、创造力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幸运的是,这也正是右满舵一直以来追求的教育目标。不仅如此,双减指向的人才培养向素质教育转型,体育类考试比重上升代表的身体素质重要性,右满舵也都刚好“押中了题”。
可以说,这十年,右满舵能够生存并向上发展,一半来自自身的认真努力、坚守对孩子负责的初心,另一半得益于我们在对“人”的认识和教育方向上符合趋势,一直走在对的道路上。
说到这里不好意思地笑了,十年前哪里想过那么多,只是遵照常识去做。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有幸福感的?什么样的人有持续成长的动力?我们从这样的问题出发去观察、思考、学习。
不论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规律、人的本质是相对不变的,并且随着科技越发展,各种工具的能力越强,人曾经作为工具的价值不断被替代,人之为人的价值愈加显现。
因此,不论是过去的十年,还是未知的未来,基于人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右满舵始终坚持的方向。
2022年,我们将教育目标具象化,提出右满舵成长画像,希望在右满舵的成长经历能够帮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认识自我】:对自我身体能力、思维模式、性格特点有真实了解和自信;【关心世界】:对世界好奇,理解万物互联,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实际解决问题;【天赋自由】:终身学习,不断拓展可能性,追寻并实现个人热情和使命。很欣喜,当我们邀请在右满舵参加多年课程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成长思考时,听到了不少与成长画像契合的成长故事。认识自我
钰洁今年初一,小学一年级开始加入右满舵,现在已经徒步了11个学期,是右满舵徒步里程数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她开始徒步的时候,下坡一直很怕摔倒,需要坐着一点点滑下去,经常走在最后面,有的时候其他伙伴都坐在车上等了,她和收尾长老还在后面慢慢走。就这样坚持到现在,最近一两个学期,钰洁一般都走在先锋梯队,下坡也不怕摔倒了,徒步不知不觉中没那么困难了。
恩祺今年初三,小学二年级开始加入右满舵,她回忆自己小学的时候不是很会社交,在学校里面也没有什么朋友,自从来到右满舵,先是在徒步班上认识到了一些朋友,后来在帆船队伍中又认识到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和她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这样的经历锻炼了她的社交能力,也让她在学校和生活中的社交情况变得好了起来。
这样的认识自我,不是认识一个固化的自我,而是认识一个能够不断成长变化的自我;对自我的信心也不止是“我现在能做什么”,更是“我还有很多潜力、可能性”的成长自信。这样的自信是人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必要底气。
关心世界
胥睿今年初二,小学四年级开始加入右满舵,她总结自己的变化:“第一点,我对环境的适应力更强了,之前对身处的环境会比较挑剔,这么多年到不同地方,经历不同的生活条件,对环境、对事物的适应边界拓宽,更能够接受很多东西了。第二点,走进自然的过程,让我的心态变得平和起来,在城市里大家都在内卷,很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一小点时间,走进自然里,站在那里看云卷云舒,再看着花草树木,都感觉心灵得到疗愈。还有一点,就是它能够提升我的审美,大自然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像大自然的一些花草配色,还有山水与天地的构图,这些都是相当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从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一个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友好相处的人,懂得适应环境,懂得什么样的环境能够给自己能量,还充满好奇和学习的乐趣。先和世界成为好朋友,这是关心世界的源动力。少泽今年初三,小学五年级开始加入右满舵。除了徒步,少泽妈妈还希望他能打开自己的小世界,更懂得关心、服务他人。在这个需求基础上,右满舵与少泽沟通定制了【小长老】岗位,在徒步过程中为更小年龄的孩子提供帮助。担任了几个学期的小长老,少泽感觉自己也在慢慢变化:“当小长老的时候,就从单纯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人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更能体会一些同他人相处,或者说促进感情这样一个过程上,可能有一些更深的体会。他们在改造我,然后同时我也在改造他们,他们以后可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沉稳的时候可能会有一部分可能是受我的影响 ,我觉得我在一些待人接物的时候,可能会变得更加的平和一些,可能也是跟他们相处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右满舵本身也在践行关心世界的理念。冒险城市、清山清滩等课程源自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也好奇城市发明、运作背后的科技和人文智慧,更希望发挥所学、发挥创造力,构想更优化的城市设计。这个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我们很高兴有越来越多青少年加入,一起理解和关心身边的碳排放、气候变化、循环经济,也尝试以仿生学设计构想创新解决方案。天赋自由
在充分发展的自我潜能和对世界的关心中,不断磨合,每个人都将走出一条独特的创造之路,并且终身学习和成长,不断拓展可能性,这便是天赋自由的旅程,可能不是传统意义的成功,但,是幸福的、自我实现的。而实现天赋自由的路上,孩子一定需要经历过一个个逐渐生长出内在力量的过程,而能够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可艾现在9周岁,从大班的时候加入右满舵。年纪虽小的她,已经在徒步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我本来是一直走在后面,有时候可能会离前面的大队伍很远,之后我就走到了中段,有时候可以走到前面。以前徒步我可以走快一点,就是脚可能会比较酸,虽然我还是可以走下去,但我就觉得很累的话我就不想走了。现在我没有躺在地上了,也比原来会更能够坚持。我现在就会想很快就到午餐点,或者就要下坡了,然后我就会走的快一些。在越野跑和马拉松时,因为徒步之前的累积,对我有帮助。如果按我从来没徒步就去跑马拉松,我可能会很慢,如果我现在有徒步的经验,我再去跑马拉松,我就会变快、变轻松。”这条路需要更长的时间,期待二十年回顾时,我们有更多可以分享的故事。
成长画像是目标,方法论则是融入在右满舵所有课程设计、执行中的具体原则,也是我们多年始终坚持构建的教育环境。
在实践和实践后的反思中构建对自我和对世界的理解
右满舵所有的课程、营队都是以实践为主体的,甚至可以说,右满舵创立的基础,就来自对【实践学习】、【体验学习】的深刻认同,希望在传统课堂之外给孩子这样的补充。
昱喆今年初一,从大班就开始加入右满舵,他分享到一个很大的收获:“我现在初一,有学到生物和地理,本来说这两门学科应该是比较枯燥的,但是通过在右满舵徒步成长课博物班、地质班、岩石班、生存班的课程,我脱离了纸上书面上那些枯燥乏味平平无奇的文字理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到了这种知识,就比如在生活中,路上随便看到一片叶子,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它,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但是经历了这几个学期过后,我会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目光去看待我所在这座城市。通过这几次课程,我本来单一色调的学习生活,突然变得五彩斑斓起来,这是最大的收获。”初二的胥睿也分享:“在右满舵的经历对我学习地理很有帮助,地理书上讲到的很多地形、地貌、地质,一些气温、一些气候,我都是有切身经历过的,促进我去学习、记忆这些地理的知识点。也让我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因为看过了各种各样的奇山异水,走过了各种各样的地方,我能够更加清晰的去洞悉这个世界上除了城市之外的另一种地方,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大自然这种想象力的空白。”这些分享验证了我们的教育思考: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考,比直接接收他人思考的结果,更让孩子感觉真实、有意义,对人的思考和感受是不可或缺的,这在还未发展出抽象思维的儿童阶段尤其重要;并且,有了实践中发展出的独立思考为基础,也会帮助青少年在抽象思维阶段更好地发展出对信息的甄别分辨能力、批判性思维。
面对真实世界和复杂问题,发展可迁移素养
真实世界和复杂问题也一直是右满舵的底层教育逻辑。如何在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将真实世界和复杂问题引入到孩子的体验中,这也是右满舵课程设计中不断思考、追求的方向。
右满舵航海俱乐部不定期组织【穿越平潭海峡】活动,帆船四级及以上能力的水手可以参加,水手们不仅要驾驶帆船,还要参与航线规划、安全评估、物资采买、船只搬运等全部准备和收尾工作。恩祺回忆这段特别的经历:“当时我们预估途中会有非常大的风,所以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不仅储备了很多的物资,还学习了如何在水上降下桅杆,但等到开始穿越平潭海峡的那几天,实际的风力并不怎么大,跟我们预估的情况差别非常大,甚至可以说一点都不沾边,感觉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完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人没有办法去预测大自然,我们能做的只有该如何去应对大自然。”
启云现在高一,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加入右满舵。他感觉自己比一般同学更善于思考,比如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一般最多有一两个想法,而自己会延申推演遇到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想法更加丰富,反应时间也更快。启云认为这样的能力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在帆船训练中累积的思维练习,因为户外的风、浪、对手的行为都是随时变化的,需要不断快速分析、判断现场情况,想象不同情况下会发生什么。
皓焜现在初二了,二年级开始参加右满舵。他在右满舵经历了许多个“第一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刚开始到沙漠是很激动,因为第一次在沙漠中徒步,而且待的也挺久的,非常激动,也很期待这次的行程。但是沙漠中条件很艰苦,所以非常想回到家,然后到后面回到市区的时候,就觉得非常非常的快乐,比之前在沙漠的生活快乐很多,然后我觉得那天就是感受到,就是一个从艰苦,到走向一个放松的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到后面也会也更加的感受到这种生活的快乐。”
这些经历中,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孩子的启发超出了任何一个单一的学科知识,也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感受。不论任何时代,人要面对的问题都不可能像考题那样“纯净”,真实的生活就是由错综复杂的问题交织而成,也需要调动多种类型的知识、能力,还常常需要多人的合作,才能解决问题;而每次经历这样的过程,会沉淀出细分的知识、通用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模式、灵活应变的心态等等,帮助人在之后未知的情况下更好地应对问题。其中,模式、心态等就是可迁移的素养,是应对复杂问题的软实力。
提供留白环境,支持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内驱力和创造力由一个个“我可以决定”的时间累积而成
最初,在营队的自由时间里,我们观察到,有些孩子会自己找事情做,甚至组织发起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有些孩子则害怕无聊、请求被安排。这让我们意识到,会“花时间”也成为一种能力。到近几年,短视频疯狂争夺注意力和时间,这种能力甚至成为人的护盾。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规划、被安排好的。精心安排的时间表也许在现阶段看效益最大化,但“被安排”却蚕食了人最重要的内驱力,从长期来看得不偿失。同时,探索、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创造力,既需要有丰富多元的环境启发,也不可缺少模糊的摸索尝试过程。这两者的兼顾也是右满舵致力构建的教育环境。顺杰逸杰是一对兄弟,哥哥顺杰今年初三,弟弟逸杰今年六年级,两人都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加入右满舵。顺杰分享的一个感受和我们的教育思考不谋而合:“当时在营地见到混乱游乐场,里面的场景挺震惊我的,有树屋,包括各种各样你可以尝试的装置,有可以爬树、爬绳子的。我把那一条线都给走完,但是爬树是没爬上去。平时玩的游乐场,包括沙坑,还有海洋球场,它都是一个相对有秩序的场景,但是混乱游乐场里面,你可以更好地发挥你的天性。我看到有很多人做自己的一些手工,或者是一些自己的想法,虽然说看不懂,但是确实挺震撼的。”景文现在高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加入右满舵。在他眼里,“右满舵是一个混乱且和谐的团队,从外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在外面训练也好,比赛也好,没有要所有人排好队,可能就是乱哄哄的,甚至开会的时候,都有可能会上窜下跳,比较混乱。但是为什么说它混乱且和谐呢,它和谐点在于我们去比赛、去集训的时候,队员和长老的相处,队员和队员的相处,队员和帆船这个项目的相处,我们自己和自己的相处,氛围一直是一致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我们目标的指向性又是一致的;比如我们去比赛,右满舵也没有说每个人要拿到多少名次,我们都是冲着战胜自己的目标去的,在这样一种环境氛围下,右满舵就显得非常和谐,在这里有一种轻松放松的感觉,我们可以快乐的投入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中。”景文还希望长大以后来右满舵工作,继续在这种氛围中支持更多新的成员成长。孩子所珍视的氛围是他们本能地感觉成长中重要的;看到他们渐渐长成有自主规划、有独到见解的青少年,感叹时间的魔法,也很自豪我们是被孩子肯定的陪伴者。第一个十年,孩子们的故事回应了右满舵的教育愿望,更支持我们继续坚持这样的教育原则;下一个十年,期待与更多孩子相遇,一起迎接快速变化的未来,锻造自己的锚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