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混合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可以兴,可以观, , 。
(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进,吾往也。”
(3)其在道也, 。物或恶之, 。
(4)“指点江山”出自教材中毛泽东的词作是《 》
(5)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 , ”,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
二、选择题
2.为防止扩散,小区志愿者劝说居民戴口罩,下列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A.不戴口罩是对他人健康的侵害,请务必带好。
B.戴好口罩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他人负责。
C.侥幸心理要不得,不戴口罩终将带给你悔恨。
D.没有口罩不是借口,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不断活跃的社会力量和新涌现的利益诉求共同作用下, , , , ,从而保障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的稳定。
①使其获得共享发展收益的机会
②国家政权展现出更多的适应性和弹性
③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融入到国家治理结构之中
④通过政治吸纳扩大政治参与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是相对的
①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收入低的人幸福;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并不一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幸福;生活中积极事件多的人,并不一定比消极事件多的人幸福……
②那么幸福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似乎不存在那么一把尺子,可以帮我们确定怎样才算幸福。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总在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是的,幸福来自比较。
③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社会机构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但人们的心里似乎总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并凭借这个标准判断自己的生活幸福与否。
④比较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这种标准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提高;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下降。
⑤由此看来,比较的标准不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同时,比较的标准是复杂的,按“与谁比”和“比什么”可以分为比较的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比较的对象标准有哪些呢?
⑥一种是自己以往的生活。很多时候,人追求的就是比过去生活得更好。以往的生活常常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如果个体现在的状况要明显优于过去的自己,则感觉更幸福。
⑦自己的理想及期待的生活,是另一种比较对象。一般而言,个体总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生活的期待。即使个体达到了一种看上去比较完美的生活状态,还是有可能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尚未达到自己的目标。即使暂时达到了某个目标,但他的理想和期待还可能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便会继续追求理想,追求更大的幸福。
⑧第三种常见的比较对象,是他人的状况。个体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感受到幸福或不幸福。比较时,可能会先选择同一社会群体或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比较。个体可以通过与自己以往或理想生活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幸福,但个体的幸福更多更广泛地还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⑨除了对象标准之外,还有内容标准。有这样两个家庭:一个家庭看上去过得比较潦倒,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房间里,房间的一半被床占据着,但父母常常陪孩子在床上做游戏,孩子在父母身边爬来爬去,玩得非常开心;另一个家庭看上去很“幸福”,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但父母却忙于事业,孩子在冷清的房间里孤独地玩着。那么,哪个家庭更幸福呢?这个例子涉及比较的内容标准。
⑩比较的内容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就像《小王子》里所描述的“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见一幢有玫瑰色砖墙的房子,窗前长满了天竺葵,屋顶栖息着鸽子……’,他们却始终无法想象这幢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这么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于是他们就会惊呼:‘多美啊!’”。不过,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便会越来越重视精神内容。就个体而言,认知能力越强,越会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即使拥有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他还是会因为精神内容的缺失而感觉不够幸福。
⑪究竟怎样才是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生活在不断拥有,失去和追逐幸福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了不懈的追求,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
(节选自《儿童的幸福感》,有删改)
4.第②段加点词语“一把尺子”在文中指的是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放到第②段结尾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当自己的生活更加符合某种标准,人们就会感觉更幸福。
②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将自己的生活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
③有来自个体期望的,也有来自社会他人的,还有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
④那么这种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难以判断幸福与否是因为人们没有标准。
B.幸福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C.一个人生活得比过去更好仍可能感到不幸福。
D.人们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就会感到更幸福。
7.第十段用《小王子》中的话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8.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奥格教我的事
周洁茹
①离开加州以后,我再没有给奥格写过信。
②奥格是我新到美国时学校派给我的英语拍档,我在很多文章里写过她。那个时候我们每周见一次面,她会带我去当地人才知道的小花园、集市,有时候也会待在她的很漂亮的家,聊一下午的天。那是2000年,我第一次看到有人会把暂时不用的衣物租一个仓库放起来。我在写给妈妈的信里说奥格的家很大,但她宁愿用那些空间放一个简直无用的艺术装置甚至一盆巨大植物。奥格那个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但她对于生活的热情却甚于我的,一周一次中国画,一周一次瑜伽,一周一次饮茶,还有这一周一次的帮助一个新来美国的年轻人了解美国,融入美国的生活。
③我那个时候已经中止写作,未来到底会怎样,我不知道,也许更坏越来越坏,我活得很消沉,每天都在担忧。我更像是一个老年人。
④直到有一天奥格带我去一个艺术集市,她停留在每一个摊位,跟那些完全不认识的摆摊的艺术家们聊天。我们还站着听了一场露天音乐会,我没听出好来,我克制着不耐烦。表演结束,奥格买了他们的一张CD,封套上四个穿红西装的老爷爷,手里的乐器在太阳光下面好像金子做的,闪闪发光。奥格把CD送给我,我突然跟奥格讲:我不会拥有您这样的生活。奥格说:你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的。
⑤我看着她。
⑥我之前从来没有讲过。奥格说,我来自洪都拉斯,你一定没听过这个名字。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奥格说,但是我们年轻啊,唯有努力。我的丈夫直到现在还在工作,没有休息过一天。
⑦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很羞愧。你还很年轻啊。奥格说,你的未来一定会好的,你会有一个很好的人生。
⑧这一件事是“那些奥格教我的事”中最重要的一件,我想我永远不会忘掉的。
⑨我的儿子肖恩出生在斯坦福医院,我们收到了好多美丽的礼物,奥格的礼物是一个蒂芙尼银勺子,特别美国。后来我的女儿乔安在纽约出生,我们也给她买了一个刻了她名字和生日的蒂芙尼银勺子,我把这些件都归入“那些奥格教我的事”。肖恩五个月大的时候,我们离开加州搬去新泽西州,奥格送给我一个镶了蓝石头的印第安镯子作为告别礼物,送给我的丈夫一个印第安扣子,都是银做的,我知道我们拥有奥格最美好的祝福。
⑩可是我再也没有写信给奥格。也许只是我的问题,我不联络,如果没有得到回信,如果得到一个坏消息,我不知道,我不联络,那么一切都还在原位,一切都好好的。我的奥格一直生活在她的放了好多艺术品的美美的家。我已经四十岁了,可是更多的时候还是很幼稚,就像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
⑪直到两年前我重新开始写作的第三年,我给大家群发了一封地址更新邮件。奥格给我回了信,说她很高兴终于收到我的信,并且希望我再给她写信,告诉她我一直都在做什么。我的电话一直没有变,她说,给我打电话。
⑫可是我没有给她打电话,我也没有写信给她。
⑬十六年以后了,我又回到加州,带着我的小女儿乔安。车开在大教堂前面的大路,两旁是高大的棕榈树,一切好像回到二十年前。我说不出更多的感受,已经四十多岁的我,不只是消沉,又加上了疲惫。我有没有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不确定。
⑭我拿出手机,搜出奥格两年前的回信给奥格打了一个电话。奥格的声音完全没有变,我相信她也是马上认出了我的声音。可是真的是过去了十六年了啊,却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
⑮再见到奥格,我觉得像在做梦一样。奥格一点没变,她的房子也没有变,那些艺术品们,雕塑和画,仍然放在原来的地方。
⑯只是,奥格的丈夫病了,在医院。她经常去医院看他。但是,她已经不能开车,她在停车场出了车祸,有人撞到了她和她已经停下的车,她被送到医院,躺了好几天。所以她不再开车了。
⑰奥格给我看一个中国结,她说有一天回家发现这个中国结挂在她的门上,一定是一个好心的过路人送给她的礼物。我说不出话,我一直在微笑,我还在做梦。
⑱回到洛杉矶,我托朋友给奥格寄去了本我的小说,小说里有我离开加州以后的生活。希望您喜欢这篇小说。我写信给奥格,期待下次再见。
⑲奥格一直没有回信,我很快就忘了这件事,我越来越忙了。我也不再写小说,也许写作就是一场长跑,有人永久离场,有人好不容易返场仍然很难跑到终点。
⑳九月的最后一天,凌晨三点,我突然醒了,奥格发来了一封信,她说很抱歉回信迟了,她一直在忙着照顾丈夫,他在九月中的一个午夜过世了。
现在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时刻,我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使我的生活重新恢复。奥格说,我用读你的书来帮助我度过这个时期。
我从床上坐起来,读这封信。
你不知道你和你家人的来访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奥格说,真为你感到骄傲,你有这么可爱的女儿,还有肖恩,很希望下次会见到他。而且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寄来的书,这是一个最特别的礼物,让我知道,你成为了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你有一个很好的人生。
爱你的,奥格。
我的眼泪终于没能忍住。
(选自《散文》,有删改)
9.第②段画线句多次重复“一周一次”,赏析其独特的表现力。
10.“我没有给奥格写信”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从构思角度分析其作用。
11.文章叙述视角有变化,以⑳—段具体内容为例对此加以赏析。
12.结合全文,评析文章结尾段。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①
〔唐〕刘长卿
又过梅岭上,岁岁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注】①至德三年,刘长卿刚而犯上,谪守南巴。此诗是其将要赴任时所写。
13.你认为本诗可以收录于以下哪本诗集?( )
A.《乐府诗集》 B.《古诗精选》 C.《律诗选集》 D.《绝句精选》
14.以下对本诗的表现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动静结合 B.虚实结合 C.运用典故 D.以景结情
15.请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养蒙,字泰亨,泽州人。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吏科左给事中。少负才名明习天下事居言职慷慨好建白。以南北多水旱,条上治奸民、恤流民、爱富民三事,帝嘉纳之。锦衣都指挥罗秀营佥书,兵部尚书王遴格不行,失欢权要而去,秀竟夤缘得之。养蒙疏发其状,事具遴传。御史高维崧等言事被谪,养蒙偕同官论救,复特疏讼之。忤旨,夺俸。
②寻迁工科都给事中。都御史潘季驯奏报河工,养蒙上言曰:“二十年来,河几告患矣。当其决,随议塞,当其淤,随议浚,事竣辄论功。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其故皆由不久任也。夫官不久任,其弊有三:后先异时也,人己异见也,功罪难执也。请仿边臣例,增秩久任,斯职守专而可责成功。”帝深然之。
③有诏潞安进绸二千四百匹。未几,复命增五千。养蒙率同官力争,且曰:“从来传奉职造,具题者内臣,拟旨者阁臣,抄发者科臣。今径下部,非祖制。”不从。出为河南右参政。寻召为太仆少卿,四迁左副都御史。
④寻迁户部右侍郎。时再用师朝鲜,命养蒙督饷。事宁,予一子官。三十年,尚书陈蕖称疾乞罢,诏养蒙署事。会养蒙亦有疾在告,固辞。给事中夏子阳劾其托疾,遂罢归,卒于家。天启初,赐谥毅敏。
(有删改)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寻迁工科都给事中( ) (2)帝深然之( )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养蒙疏发其状( )
A.粗略梳理 B.疏远避开 C.分条陈述 D.疏通关节
(2)今径下部( )
A.途经 B.直接 C.捷径 D.要求
18.第①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少负才名明习天下事居言职慷慨好建白
19.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会养蒙亦有疾在告,固辞。给事中夏子阳劾其托疾,遂罢归,卒于家。
20.第④段中张养蒙被赐谥“毅敏”(刚正果敢),请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分析这一谥号是否确切。
21.第②段中张养蒙的进言很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裕轩记
刘基
①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而元实复请记焉。
②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③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④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袭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⑤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 B.尔 C.耶 D.焉
23.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裕轩”的空间并不宽广,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
B.王元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
C.旁人的“裕”只与物的宽裕相关,与内心感受无关。
D.王元实室不盈文也觉得“裕”,并非“裕”的标准低。
24.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正确的一项是( )
A.贵、富、娱乐 B.富、贵、娱乐
C.娱乐、贵、富 D.娱乐、富、贵
25.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6.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
七、材料作文
27.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写道:“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
请将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可以群 可以怨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 曰余食赘行 故有道者不处 沁园春·长沙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群”“怨”“譬”“覆”“篑”“赘”“沁”“慎”。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此题要求选出“下列用语最得体的一项”。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
A项,“请务必带好”说法不得体,“务必”,必须,语气生硬,不委婉;
C项,“不戴口罩终将带给你悔恨”说法不得体,“终将带给你悔恨”语气较肯定,语意绝对,不委婉;
D项,“没有口罩不是借口,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说法不得体,“不是借口”语气生硬,不委婉;另外,“请你记住”,带有警告的意味,不委婉。
故选B。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
具体分析,首先确定排序的首句,“在不断活跃的社会力量和新涌现的利益诉求共同作用下”是一个状语,故后一句应是一个有主语的句子,引出这个文段的主语,四个句子中,只有②句适合作主语句,故可排除AD两项;
①句和③句,③句说的是④句措施之后的进一步过程,①句是结果,因此,③句应该在①句前。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②④③①。
故选B。
4.统一的标准 5.B 6.C 7.答案示例一:例子中,人们难以理解代表精神的天竺葵、鸽子,而能快速理解代表物质的十万法郎,以此来证明“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的观点。但是,《小王子》例子的重点在“理解”时的难易程度,观点的核心则在“选择”什么进行比较的先后顺序,所以论据和观点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论据没法证明观点。
答案示例二:《小王子》例子的重点在“理解”物质和精神时的难易程度,观点的核心则在“选择”什么进行比较的先后顺序,观点和论据是脱节的。《小王子》是文学作品,作为论据,不够真实、典型。虽然从论证角度看,这个例子效果不佳,不过作者使用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帮助读者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该例子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8.答案示例:本文以具体现象引出“幸福相对性”这一论题,先明确“幸福是相对的”是因为“幸福来自比较”,然后从“主观构建”“不断调整”这两个比较标准的特点进行论证,再从“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两种比较标准的类型进一步论证,证明了“幸福是相对的”这一观点。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分析。结合文中“那么幸福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似乎不存在那么一把尺子,可以帮我们确定怎样才算幸福”“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可知,所以尺子应该是用来比较的标准,整合为:统一的标准。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第二段说“幸福来自比较”,所以接下来可以谈比较的标准,第二句最合适“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将自己的生活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排除AD;
第一句承接第二句“某种标准”阐释幸福,第三句是解释第四句的内容。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人们没有标准”错误,原文有“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比较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应是标准不同或者标准会变化等原因。
B.“幸福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错误,原文有“即使个体达到了一种看上去比较完美的生活状态,还是有可能不会感到幸福”,选项与原文矛盾。
D.“就会感到更幸福”错误,原文只说“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便会越来越重视精神内容”,没有提到那种比较会更幸福,选项于文无据。
9.(1)句式相似多次重复,突出人物生活安排丰富而规律,表现人物热爱生活(有规划) (2)多个每周一次与70岁关联,表现人物年老而积极的精神状态,与我形成对比 。(3)整齐中有变化,暗示人物时间精力爱好与“我”中国身份的关系,表现奥格对我的关注和用心。 10.(1)作为全篇叙事主线,以自叙回忆形式,串起前半部分我与奥格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2)以我没写信的经历、心理与态度与奥格形成对比,呈现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悬殊两个人物相遇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心理、行为,突出奥格对我真诚持久的关心、帮助、祝福与期待。(3)为后半部分我16年后看望奥格并给奥格写信蓄势,体现奥格影响下我的转变,表达我对奥格的感激与愧疚。 11.以20-24节为例,主要以“我”的视角叙述奥格生活经历、交往细节,辅以奥格视角向“我”和读者倾诉信件内容;“我”的视角便于客观叙述奥格人生经历,呈现我作为“旁观者”“受助者”“读信者”的心理感受,展示我内在情绪、情感的微妙变化,表现奥格对我的影响;以奥格视角自述信件内容,营造现场感,将读者带入与奥格直接对话的情境,体会感受奥格的心理情感。两种视角转换贯穿全文,突破单一叙事视角的局限,引领读者不断转换角色,体会人物经历,走进人物内心,有独特的表现力。 12.以“我的眼泪终于没能忍住”结尾,“终于没忍住”回扣全文我一直压抑着的控制着的情感交流状态,"眼泪"突出年迈(86岁)奥格经历失夫巨痛仍坚强乐观自我疗愈的精神状态以及一如既往对我的珍视、关心与真诚祝福,给我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形象呈现奥格教给我、带给我的巨大的生命影响。结尾独句成段,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回味思考。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一周一次中国画”“一周一次瑜伽”“一周一次饮茶”“还有这一周一次的帮助一个新来美国的年轻人了解美国,融入美国的生活”,这句话中的“一周一次”重复出现了四次,说明人物对每周的安排很有规律,同时每周的活动有“中国画”“瑜伽”“饮茶”“帮助一个新来美国的年轻人了解美国”,可见人物的生活很丰富。
结合画线句前文的内容“奥格那个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但她对于生活的热情却甚于我的”,和后文的内容“我那个时候已经中止写作,未来到底会怎样,我不知道,也许更坏越来越坏,我活得很消沉,每天都在担忧。我更像是一个老年人”,可知是把年轻的“我”和70多岁的奥格形成对比的,用多个每周一次与70岁关联,表现人物年老而积极的精神状态。
“一周一次中国画,一周一次瑜伽,一周一次饮茶”这三个句子句式整齐,而“还有这一周一次的帮助一个新来美国的年轻人了解美国,融入美国的生活”这句句式相对于前文有变化,突出表现奥格对我的关注和用心。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和线索上思考,“我没有给奥格写信”分别出现在文章开头的第一段,中间的第十段、第十二段中,可见“我没有给奥格写信”是行文的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后文写到我16年后看望奥格并给奥格写信,而“我”之前是“我没有给奥格写信”,作者用“我没有给奥格写信”在文中多次出现为后文“我”给奥格写信蓄势,体现奥格影响下我的转变。
从主题展开角度思考,文章的2—9段记叙了“我”和奥格之间交往的往事,突出奥格对我真诚持久的关心、帮助、祝福与期待;后文还写到“奥格给我回了信,说她很高兴终于收到我的信,并且希望我再给她写信,告诉她我一直都在做什么。我的电话一直没有变,她说,给我打电话”,而“我”是“我没有给奥格写信”,文中写到“也许只是我的问题,我不联络,如果没有得到回信,如果得到一个坏消息,我不知道,我不联络,那么一切都还在原位,一切都好好的”,通过我没写信的经历、心理与态度与奥格形成对比,呈现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悬殊两个人物相遇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心理、行为。
1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叙述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解答本题找出叙述视角的变化,并分析效果即可。
如第二十至二十二段中“我突然醒了,奥格发来了一封信,她说很抱歉回信迟了,她一直在忙着照顾丈夫,他在九月中的一个午夜过世了”“现在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时刻,我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使我的生活重新恢复。奥格说,我用读你的书来帮助我度过这个时期”这几段中是以“我”的视角叙述奥格生活经历、交往细节,辅以奥格视角向“我”和读者倾诉信件内容,这样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可以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示我内在情绪、情感的微妙变化,表现奥格对我的影响。
第二十三段至二十四段中“你不知道你和你家人的来访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奥格说,真为你感到骄傲,你有这么可爱的女儿,还有肖恩,很希望下次会见到他。而且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寄来的书,这是一个最特别的礼物,让我知道,你成为了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你有一个很好的人生”“爱你的,奥格”,这两段中是以奥格的视角自述信件内容,可以将读者带入与奥格直接对话的情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体会感受到奥格的心理情感。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结尾段就一句话“我的眼泪终于没能忍住”,赏析这句话要分析出我流泪的原因。
结合前文“你不知道你和你家人的来访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奥格说,真为你感到骄傲,你有这么可爱的女儿,还有肖恩,很希望下次会见到他。而且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寄来的书,这是一个最特别的礼物,让我知道,你成为了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你有一个很好的人生”,可知是奥格的信的内容让我感动,奥格虽然年迈,且经历了失去丈夫的痛苦,但她仍然坚强乐观的活着,并且一如既往对我很关心,并给我真诚祝福,这些都给我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和影响,所以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从表达式效果来看,结尾一句话单独成段,用“泪”收束全文,把感情推到高潮后戛然而止,可起到引人回味思考的效果。
13.C 14.D 15.①借梅花这一意象,表现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悲凉之情。②以“落日”“孤舟”“青山”三个意象,抒发了诗人飘泊旅途的孤单寂寞。③通过“猿声”“湘水”“草色洞庭”等意象,表现了诗人人在旅途时倍感凄凉伤悲,以及对前路的迷茫。④借“钓竿”意象,抒发了诗人忠而被谤、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判断诗歌体裁的能力。
诗歌是唐朝刘长卿的作品,共有8句,每句5字;押韵的是双数句尾字“寒”“看”“宽”“竿”;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这些都符合五言律诗的特点,应收入《律诗选集》。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猿声”是动景,“湘水静”是静景,属于动静结合;
B.“落日孤舟去”是眼前实景,“青山万里看”是想象的景色,是虚写,此句虚实结合;
C.“把钓竿”出自《庄子集释》卷九上。“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大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了想要摆脱俗世之苦,超然物外,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D.诗歌结尾“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是议论,也是作者的心声,表面写诗人要学垂钓者与世无争,“唯应”两字却含愤激不平之意。此句并非写景,因此不是“以景结情”。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1)首联“岁岁此枝寒”,借梅花这一意象,表现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悲凉之情。
(2)颔联以“落日”渲染惜别的情意,以“孤舟”比喻诗人孤单飘泊的际遇,此句写路途之遥远唯有青山相伴,抒发了诗人旅途的孤寂。
(3)颈联写猿声的凄切,湘水宁静,诗人倍感孤寂、凄凉。洞庭湖的浩渺,进一步突出前路的迷茫邈远,展现出内心的无限伤悲之思。
(4)尾联,前句写诗人早已料想到人生的结局,诗人表面写诗人要学垂钓者与世无争,实含愤激不平之意;后句中“钓竿”意象可看出他是故作反语,实际上抒发的是忠而被谤、报国无门的怨愤。
16. 不久 以为……对;同意 17.(1)C (2)B 18.少负才名/明习天下事/居言职/慷慨好建白。 19.恰巧张养蒙也生病告假,坚决推辞。给事中夏子揭发他托病不任,于是被罢免归乡,在家中去世。 20.这一谥号是贴切的。第一段中叙述张养蒙面对锦衣都指挥依靠关系谋取职位,勇于揭发;面对因言事被贬的高维崧等人,敢于为之直言,专门上疏,不顾惜个人名利,很好地体现了“毅敏”的特点。 21.张养蒙首先概述二十年来黄河多次告患,历任治理官员只注重一时的堵塞、疏浚,拿自然灾害推卸责任,以完工接受奖赏,成功后因担心有后患急求离职的现象。进而,点明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治水官员不能久任其职,并指明其三大弊端。最后,提出仿照边防官员办法,增加俸禄让有经验河工长期专任此职的建议。整体而言,张养蒙由现象出发,挖掘本质,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很有说服力。
【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寻迁工科都给事中,意思是“不久升任工科都给事中”。寻:不久。
(2)帝深然之,意思是“皇帝非常赞同他的意见”。然:以为……对;同意。
1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养蒙疏发其状,意思是“张养蒙分条上奏揭发这件事的情况”。疏:分条陈述。
故选C。
(2)今径下部,意思是“如今直接下到部里”。径:直接。
故选B。
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句子大意是:张养蒙年少就有才名,清楚熟悉天下大事,担任言官,激昂慷慨,喜欢提出建议、主张。
此句主语都是“张养蒙”。“少”指张养蒙年少时,是时间状语,“负才名”是句子的谓语和宾语,意思完整,后面断开;“明习”是动词作谓语,“天下事”是宾语,后面断开;“居”是谓语,“言职”是宾语,后面断开;“慷慨好建白”中“慷慨”是描述其情绪状态的状语,“好建白”是句子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必断开。
1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会,恰逢、正赶上;告,告假;托疾,以生病为借口;卒,死、去世。
20.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张养蒙的谥号“毅敏”意思是“刚正果敢”。考生结合第一段张养蒙做的事来分析他是否适合这一谥号。
结合“锦衣都指挥罗秀营佥书,兵部尚书王遴格不行,失欢权要而去,秀竟夤缘得之。养蒙疏发其状,事具遴传”,可知他确实正直勇敢,张养蒙面对锦衣都指挥依靠关系谋取职位,勇于揭发;结合“御史高维崧等言事被谪,养蒙偕同官论救,复特疏讼之”也能体现这一点,面对因言事被贬的高维崧等人,敢于为之直言,专门上疏,甚至因此而“忤旨,夺俸”,不顾惜个人名利。可见他很适合“毅敏”这一谥号。
2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
张养蒙这段话先摆现象,再分析原因,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二十年来,河几告患矣。当其决,随议塞,当其淤,随议浚,事竣辄论功。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张养蒙首先概述二十年来黄河多次告患,历任治理官员只注重一时的堵塞、疏浚,拿自然灾害推卸责任,以完工接受奖赏,成功后因担心有后患急求离职的现象;“其故皆由不久任也。夫官不久任,其弊有三:后先异时也,人己异见也,功罪难执也”,点明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治水官员不能久任其职,并指明其三大弊端;“请仿边臣例,增秩久任,斯职守专而可责成功”,提出仿照边防官员办法,增加俸禄让有经验河工长期专任此职的建议。整体而言,张养蒙由现象出发,挖掘本质,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很有说服力。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养蒙,字泰亨,泽州人。万历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历任吏科左给事中。张养蒙年少就有才名,清楚熟悉天下大事,担任言官,激昂慷慨,喜欢提出建议、主张。张养蒙因为南北多发生水旱灾害,于是分条上奏了惩治奸民、抚恤流民、爱惜富民的三件事,皇帝十分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锦衣都指挥罗秀谋划得到佥书一职,兵部尚书王遴搁置这件事没有施行,后来王遴失去了皇帝的欢心,也失去了尚书的重要职位而离开,罗秀竟然凭借拉拢攀附而得到了这个官职。张养蒙分条上奏揭发这件事的情况,这些事情全都在王遴的传记里有记载。御史高维崧等因上书言事而被贬谪,张养蒙和同僚一起上疏论辩救助,又特地上疏状告这件事。结果忤逆了皇帝的心意,被夺去了俸禄。
不久升任工科都给事中。都御史潘季驯上报河工,张养蒙上疏说:“二十年来,黄河报告灾患有好几次了。遇上黄河决堤,就随即商议堵塞;遇到黄河淤堵,就随即商议疏导,事情结束之后就要论功行赏。那么黄河淤堵或是决口的责任全部交给天灾,而他们自己不承担其中的责任,疏通堵塞就将功劳全部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共同蒙受赏赐。等到报功不久,害怕有后患,就急着请求离职,而后继者又继续上报灾患。因为这个缘故全部都不会任职太久。官员任职时间短,有三个弊端:后来的和先到的时间不同,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功劳和罪责难以执行。请仿照边臣的事例,增加他们的俸禄让他们长久担任官职,这个职位有人专门担任那么治水就可以要求他成功了。”皇帝非常赞同他的意见。
皇帝下诏让潞安进献绸缎二千四百匹。不久,又命令增加五千匹。张养蒙率领同僚极力争辩,并且说:“自古以来传命给制造的专职人员,提出意见的是内臣,拟旨的是阁臣,抄送的是科臣。如今直接下到部里,不符合祖制。”没有听从。后来出京担任河南右参政。不久征召为太仆少卿,四次升迁做了左副都御史。
不久升任户部右侍郎。当时又一次出征朝鲜,命令张养蒙都督军饷。事情办好之后,给他一个儿子授予官职。三十年,尚书陈蕖称病请求离职,皇帝下诏让张养蒙代理尚书之职。恰巧张养蒙也生病告假,坚决推辞。给事中夏子揭发他托病不任,于是被罢免归乡,在家中去世。天启初年,赐谥号叫做毅敏。
22.A 23.D 24.B 25.D 26.①一般人追求的“裕”在于物,即物质名利的充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在于内心,即内心情感的丰裕;②一般人追求的物之“裕”没有止境,被“裕”左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依从内心的需求,悠游于“物裕”之外。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第一段空格处“予既为铭之”是说,我已经把小室的名字刻下来了。该句是一般陈述句,故句末可填写“矣”。
A.“矣”,用于句末,表陈述的语气词。
B.“尔”,是“罢了”的意思,用于感叹语气,不合语境。
C.“耶”,表感叹,此处是陈述语气,故不合语境。
D.“焉”可作陈述句末尾的语气词,但后面句子末尾已经用了,尽量不重复。
故选A。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错,曲解文意。原文“径不通一马之足”是说庭院中的小路很窄,连一匹马的也通不过。
B.“王元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错。原文“夫裕者,宽广之谓也……”句解释了“裕”的意思。语段后面是作者对“裕”的理解,并不是王元实的理解和看法。
C.“旁人的‘裕’只与物的宽裕相关,与内心感受无关”错,说法太绝对。原文“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只是推测,即大概王元实非常看重自己内心丰裕不丰裕,自己内心丰裕了,物质就丰裕了。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句,意为:当年西晋石崇与王恺斗富时炫耀的珊瑚树也不算多,西蜀之地盛产铜矿的铜山也不算富饶,陶朱公和猗顿积聚的财富也不算丰厚。由此推出前一句是说物质生活的富裕,故第一空应选“富”;
“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句,意为:通侯(彻侯)和州郡的长官也不算尊贵,士大夫所乘用的大车和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也不算荣耀,万钟的丰厚俸禄和列五鼎而食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也不算满足。由此推出前一句是说地位上的尊贵,故第二空应选“贵”;
“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句,意为:吃饭时面前的食物占据了一丈见方的地方也不算奢侈,歌舞华美也不算过分,到处狩猎也不算广泛无度,珍奇的鸟类和供玩赏的珍品充满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也不算奢侈华丽。由此推出前一句是说享受娱乐的,故第三空应选“娱乐”。
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①段只是交代轩子由来及我之作记的原因;第②段是写一般人和王元实对“裕”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一般人追求外物的丰裕,王元实追求内心世界、精神的丰裕。第③段是具体讲如今一般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精神生活贫乏,不能称之“裕”。与题干中所给的句子“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故排除ABC。
而第④段是具体讲王元实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物的要求很低,有饭吃,有酒喝,有衣穿,有书读就行,不谈论别人是非,远离官场,不追求物质生活的丰裕,追求精神的愉悦。而题干的这句话“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是说这个小轩子不宽广,却有宽广之名,是因为王元实是这个轩子的主人。这个结论句正是对前面王元实日常生活中“裕”的表现的总结。因此应放在第④段结尾。
故选D。
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可知,一般人追求的“裕”在于物,即物质名利的充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在于内心,即内心情感的丰裕;
②由原文“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然则何往而不裕哉?”可知,一般人追求的物之“裕”没有止境,被“裕”左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依从内心的需求,悠游于“物裕”之外。
参考译文:
裕轩记
(明)刘基
①会稽人王元实在他的居所一旁新建了一座小书斋,为它取名叫裕轩。我已经为他的这座小书斋题了名,而王元实又请(我)为此作记。
②所谓的裕,说的是宽广的意思。如今王元实的这座小书斋,大小不满一丈见方,高度不超过一仞(七尺),院子(小得)不能容下两手合围那么粗的一棵树,小路(小得)不能通过一匹马的脚。院子里显得很是稠密,门户狭窄逼仄,看不到一丝空隙,却称之为“裕”,可以吗?一般人所认为的丰裕在于看得见的物,而王元实先生所认为的“丰裕”(却是)在心里;一般人都以我们拥有充足的物质为丰裕、充裕,王元实先生(却只知道自己内心的)丰裕、充裕而不知道看得见的物质的丰裕不丰裕。于是我们的内心丰裕了而物质从而也就丰裕了,这大概就是(王元实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③一般人的忧虑忧愁都集中在感情情绪上,喜好快乐也都受到内心的牵动。我要想物质生活富裕,当年西晋石崇与王恺斗富时炫耀的珊瑚树也不算多,西蜀之地盛产铜矿的铜山也不算富饶,陶朱公和猗顿积聚的财富也不算丰厚;我要想地位尊贵,通侯(彻侯)和州郡的长官也不算尊贵,士大夫所乘用的大车和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也不算荣耀,万钟的丰厚俸禄和列五鼎而食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也不算满足;我要想享受娱乐,吃饭时面前的食物占据了一丈见方的地方也不算奢侈,歌舞华美也不算过分,到处狩猎也不算广泛无度,珍奇的鸟类和供玩赏的珍品充满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也不算奢侈华丽。那么(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来求取这些,(如果)有什么得不到,就会食不甘味、寝卧难安。如此一来,即使是游遍广大无边的原野,登上高大广阔的山丘,(我也)会觉得无处容身,又怎么能称之为“丰裕”呢?
④而王元实先生却不是这样的,吃一盂饭就饱了,喝一升酒就醉了,不要求太多的饮食,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夏天铺一床细葛布的席子就觉得很凉爽,冬天盖一件皮衣就觉得很暖和,不要求太多的衣服,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朗诵一下我喜欢的诗歌,朗读一下我喜欢的书籍,心情舒适的时候就外出游玩,玩够了就停下来休息,累了就躺下来睡觉,不要求太多的游乐和珍物玩赏,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脚步不踏入诉讼的厅堂,耳朵不听取市集上的闲言,眼睛不沉溺于(美女)娇美妖冶的容颜,嘴中不谈论国家政事的是非,也不要求称为道德高尚的人,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一张床很小,(但是)除了能容身之外我不再需要别的;一间房子很小,除了能遮蔽风雨之外不是我担忧的事;家里的仆役愚钝,子侄后辈们痴傻,除了能够供差遣使唤之外不是我所要求的,既然这样,那么怎么不能够感到“丰裕”呢?
⑤甲午年,我为躲避祸患迁居到越地,主人王氏,了解王元实先生的为人,与他交往而关系友善,于是我为此写下了这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