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2)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3) , ,黯黯梦云惊断。(苏轼《永遇乐》)
(4)休言万事转头空。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春秋》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振百姓 ( )(2)泽覆三族 ( )
(3)是臣代君君民也 ( )(4)身死而财迁于他人( )
(5)足于中( ) (6)以书社五百封管仲( )
(7)意者管仲之失( ) (8)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②以致天下怨谤(《答司马谏议书》)
B.①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②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C.①是为筐箧之藏也 ②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D.①而婴之得者耶? ②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信陵君天下无双
司马迁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2)故负魏王而救赵 ( )
(3)以称平原君 ( )(4)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 )
5.和“乃装为去”中“装”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B.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C.廊腰缦回(《阿房宫赋》)
D.日削月割(《六国论》)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公子乃谢夫人去 ②平原君乃免冠谢
B.①魏急而公子不恤 ②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答司马谏议书》)
C.①固留公子 ②理固宜然(《六国论》)
D.①秦爱纷奢(《阿房宫赋》)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六国论》)
7.下列句子中“以”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以称平原君 ②举以予人(《六国论》)
B.①公子所以重于赵 ②责我以在位久(《六国论》)
C.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②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答司马谏议书》)
D.①虽董之以严刑(《谏太宗十思疏》) ②秦以攻取之外(《六国论》)
8.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9.根据上文,简述称赞信陵君“天下无双”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醉乡春①
(宋)秦观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②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③酿成微笑。半缺瘿瓢④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乙】
·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1096年,秦观被贬郴州;1098年,又被贬至离家更远的横州。据地方志记载,一位老书生邀请他来家中做客,第二天词人创作了这首词。②瘴雨:南方还有瘴气的雨。③社瓮:社日祭祀土地神用的酒瓮。④瘿瓢:以瘿木做成的酒瓢。
10.乙词的词牌名应为 。
11.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起首两句写清晨梦醒,“窗晓”表明词人看到熹微的晨光。
B.第三句“瘴雨”双关,既暗寓处境,又以“海棠”体现词人心境。
C.下片倒叙,写老先生用酿好的社酒邀请作者同饮,尽兴畅快。
D.词以梦醒的愉悦起笔,以赏花共饮后的沉醉收笔,末句点睛。
12.甲乙两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晋侍中雅七世孙也。父蹈,齐中军参军。
②嵘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建武初,为南康王侍郎。时齐明帝躬亲细务,纲目①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争自启闻, 取决诏敕②。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于是凭势互相通进,人君之务,粗为繁密。嵘乃上书言:“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书奏,上不怿,谓太中大夫顾暠曰:“钟嵘何人,欲断朕机务,卿识之不?”答曰:“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且繁碎职事,各有司存,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上不顾而他言。
③永元末,除司徒行参军。梁天监初,制度虽革,而未能尽改前弊。……
④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为宁朔记室,专掌文翰。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元简令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迁西中郎晋安王记室。
⑤嵘尝求誉于沈约③,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顷之卒官。
(选自《南史·钟嵘传》)
[注]①纲目:法网,法度。②取决诏敕:依靠诏书敕令来处理事务。 ③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开国功臣,文学家。钟嵘(466-518),南朝文学批评家,著有诗歌评论《诗品》。
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为国子生,明《周易》( ) (2) 书奏,上不怿( )
14.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莫不争自启闻 ( )
A.启发 B.听见 C. 禀报 D.通知
(2)揆才颁政,量能授职( )
A. 估量 B.准则 C. 管理 D.消灭
15.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
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钟嵘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1. 何妨吟啸且徐行 拣尽寒枝不肯栖 紞如三鼓 铿然一叶 未转头时皆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妨、啸、栖、铿。
2. 同“赈”,赈济 恩泽 统治 改变,转移 内心 书写 料想 两次 3.D
【导语】本文通过晏子拒绝景公馈赠的故事,展现了晏子的高尚品德和智慧。晏子以理据辞,认为接受厚赐而不施于民是不忠不仁之举,体现了他对君主和百姓的责任感。他引用管仲的例子,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显示出其谦逊和深思熟虑。文章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晏子的形象,传达了儒家重视道德操守的价值观。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振:同“赈”,赈济。句意:并以此赈济百姓。
②泽:恩泽。句意: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
③君:统治。句意: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
④迁:改变,转移。句意: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
⑤中:内心。句意:心里满足。
⑥书:书写。书社,即将社员之名籍书于社簿。句意: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把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
⑦意:料想。句意:想来这是管仲的错。
⑧再:两次。句意:因此拜谢两次而不敢接受。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动词,送。句意: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
②动词,招致。句意:因而招致天下的怨恨和指责。
B.①介词,给。句意: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
②介词,到。句意:坐着辇车来到秦国。
C.①代词,这。句意: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
②动词,认为正确。句意: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
D.都是结构助词,的。句意:是我的对吧?/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故选D。
参考译文:
晏子辞千金
《晏子春秋》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赈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把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拜谢两次而不敢接受。”
4. 胡乱地 辜负 满足,配得上 铲平,毁坏 5.B 6.B 7.C 8.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 9.(1)信陵君礼贤下士;
(2)只要有才德,即使是赌徒、卖酒家这样身份低微的人,也要和他们交往;
(3)善于听取正确的建议。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信陵君与毛公、薛公的交往,展现了信陵君的贤德和识人之明。信陵君不因身份高贵而轻视隐士,反而主动结交,表现出对贤才的尊重和渴求。平原君的误解和信陵君的反应,进一步突显了信陵君的高尚品格和独立见解。文章还通过信陵君在国家危难时的果断决策,强调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充分体现了其“天下无双”的美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妄:胡乱地。句意: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
(2)负:辜负。句意: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
(3)称:满足,配得上。句意: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
(4)夷:铲平,毁坏。句意:假使秦军攻破大梁,毁坏先王的宗庙。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乃装为去”中“装”名词作动词,整理行装。句意: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A.形容词作动词,傲视。句意: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B.名词作动词,施恩惠。句意:施恩惠给人民。
C.名词作状语,像腰一样。句意:走廊萦绕曲折。
D.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句意: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意义不同。告别/谢罪。句意: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赵国)。/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
B.意义相同。都是“关心、顾念”。句意: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同情。/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
C.意义不同。坚决/本来。句意:坚决挽留魏公子。/照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D.意义不同。喜欢/爱惜。句意:秦国人喜欢奢华的生活。/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意义相同。都是连词,用来。句意: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拿来送给别人。
B.意义相同。都表原因,因为。句意: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
C.意义不同。把/认为。句意: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把它作为限度。/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
D.意义相同。都是介词,用。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游”,交往;“不我欲”,宾语前置,不要我;“乃”,竟然;“羞”,意动,当作羞耻。
9.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信陵君为了寻求贤士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可见他礼贤下士;
(2)“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只要有才德,即使是赌徒、卖酒家这样身份低微的人,也要和他们交往;
(3)秦国进攻魏国,毛公和薛公两人去劝说公子,他听了两个人的话,吩咐准备车马赶快启程回去解救魏国,可见他善于听取正确的建议。
参考译文:
信陵君天下无双
司马迁
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群中,(又有)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魏公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两人主动躲起来,不肯会见公子。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信陵)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以后,唯恐不能见到他们。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坚决挽留魏公子。平原君的门下客听说这件事,半数人离开平原君来归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又前往归附魏公子,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门客都到自己门下来了。
魏公子留居赵国十年不回国。秦国听说魏公子在赵国,日夜加紧派兵东去进攻魏国。魏王忧虑这件事,派遣使者去请魏公子回国。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就告诫门下客:“有谁敢替魏王的使者通报的,处死。”宾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谁敢劝告公子回国。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声名传闻到各国,只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同情,假使秦军攻破大梁,毁坏先王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站立在世上呢?”话还没有说完,公子立刻变了脸色,吩咐准备车马赶快启程回去解救魏国。
10.踏莎行 11.D 12.(1)两词都表达了因被贬而产生的孤寂、悲痛、哀伤之情。(相同点)
(2)但同中有异,甲词中词人借醉酒入梦来麻痹自己(内容),排遣内心屡被贬谪的孤寂、痛苦(情感),同时感受到“醉乡广大”可以超越人间,对人生有所顿悟与释怀,表现出超脱之情(情感);
(3)乙词融情于景,“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意象(内容)表明词人完全陷入遭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写尽内心的孤苦凄凉/悲伤苦闷(情感)。
【导语】秦观的《醉乡春》通过描绘春日清晨的景象和醉酒后的畅快,表现了词人在逆境中寻求片刻欢愉的心境。《郴州旅舍》则通过孤寂的旅途和无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被贬谪后的孤独与无奈。两首词都反映了词人对生活境遇的不同感受。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一种词牌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故可根据所学的词来判断。
乙词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词牌名为踏莎行。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以梦醒的愉悦起笔”错误,由原文“衾冷梦寒窗晓”可知,写刚做完梦,起来后感觉到被子抵御不住寒气,感觉天气的寒冷,正是心情不佳的体现,所以不是以梦醒的愉悦起笔。
13. 通晓/了解/知道 高兴/愉快/喜悦 14. C A 15.现在君王事无巨细都总览而亲自处理,这样君王更加辛劳而臣子更加安逸,这是替代厨师宰杀牲口做佳肴、替木匠砍削木头打家具啊。 16.(1)钟嵘刚直,敢于进谏(形象特点)。面对齐明帝亲自处理事务,使得文武官员依靠权势争相进言的现象,他上书直言齐明帝还不够贤明,需要“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事件概括)。
(2)他有才华(形象特点)。根据衡阳王的要求,他写了《瑞室颂》来表彰何胤,文辞写得十分典雅华丽(事件概括)。
(3)也有记仇、夹私报复的性格弱点(形象特点)。钟嵘曾请沈约称誉推荐自己,遭到拒绝。沈约死后,钟嵘将其独霸文坛的原因归结为“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夹杂着怨恨(事件概括)。
【导语】这篇文章选自《南史·钟嵘传》,通过对钟嵘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南朝文学批评家的形象。钟嵘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周易》,并在文学上有独到见解。他敢于直言进谏,批评时政,表现出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责任感。同时,他在文学批评中不避个人恩怨,体现了其性格中的复杂性。文章通过钟嵘与沈约的互动,揭示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明:动词,通晓、了解或知道。句意:钟嵘做国子生,通晓《周易》。
(2)怿:动词,高兴、愉快 、喜悦。句意:钟嵘奏章递上去,明帝看了不高兴。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启闻:禀报。句意:没有不是争相禀报朝廷。
故选C。
(2)揆:估量。句意:古时候贤明的君主的职责在于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总而亲之”,总览而亲自处理;“是”,这样;“斫”,砍削;“所谓……也”,判断句式。
1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1)钟嵘刚直,敢于进谏。面对齐明帝亲自处理事务,使得文武官员依靠权势争相进言的现象,钟嵘说“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古时候贤明的君主的职责在于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现在君王事无巨细都总览而亲自处理,这样君王更加辛劳而臣子更加安逸,这是替代厨师宰杀牲口做佳肴、替木匠砍削木头打家具啊。
(2)他有才华。“元简令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萧元简让钟嵘作《瑞室颂》来表彰何胤,文辞写得十分典雅华丽。
(3)有记仇、夹私报复的性格弱点。钟嵘曾请求沈约为他传播声誉,沈约不答应拒绝了他的请求,沈约死后,“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钟嵘说江淹才气已尽,范云的名声地位又低微,所以沈约得以独霸文坛,将其独霸文坛的原因作这样的归结,明显夹杂着怨恨。
参考译文:
①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是晋朝侍中钟雅的七世孙。父亲钟蹈,为齐朝中军参军。
②钟嵘和哥哥钟岏、弟弟钟屿都很喜欢学习,有见识和思想。钟嵘,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做国子生,通晓《周易》。卫将军王俭担任祭酒,很欣赏他,与他交往。建武初年,他担任南康王侍郎这一职务。当时齐明帝爱亲自过问细小的事务,公务也繁多。于是各郡县以及中央各部门的日常公事,没有不是争相禀报朝廷,等候皇上裁决。文武官员任命都不归吏部,于是每个人都凭势力互相推举提拔,君主的事务很繁忙。钟嵘就上书提出:“古时候贤明的君主的职责在于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三公也只是陪君主谈论大政方针,具体事务都靠九卿去办理,天子只须保持自己的尊严面南称孤就行了。”奏章递上去,明帝看了不高兴,问太中大夫顾暠说:“钟嵘是谁?想管我的机要事务,你了解他吗?”顾暠回答:“钟嵘虽然职位不高没有名气,但所说的或许有可采纳之处。况且繁琐的日常事务,自有各部门去办,现在君王事无巨细都总览而亲自处理,这样君王更加辛劳而臣子更加安逸,这是替代厨师宰杀牲口做佳肴、替木匠砍削木头打家具啊。”明帝不接茬儿把话岔开。
③永元末年,钟嵘担任司徒行参军。梁天监初年,制度虽有改革,但未能革除前朝所有弊端。……
④衡阳王萧元简出京去作会稽郡的太守,召钟嵘担任宁朔记室,专门掌管文字工作。当时有个叫何胤的隐士在若邪山建房舍,山洪暴发,把大树和巨石都冲跑了,何胤的房屋却安然保存。萧元简让钟嵘作《瑞室颂》来表彰何胤,文辞写得十分典雅华丽。钟嵘又改任西中郎晋安王记室。
⑤钟嵘曾请求沈约为他传播声誉,沈约不答应拒绝了他的请求。等沈约死后,钟嵘把古今之诗分品级加以评论,指出它们的优劣,说:“纵观沈休文(即沈约)各类诗文,以五言诗最优。齐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爱好文学,王元长等人也都尊崇依附沈约。当时谢朓的诗还不够遒劲,而江淹才气已尽,范云的名声地位又低微,所以沈约得以独霸文坛。因此沈约的文辞比范云周密严谨,意蕴比江淹低下。”这是钟嵘在追念旧时的怨恨,以此来报复沈约。不久,钟嵘在官职上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