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各区校高二上学期期末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汇编
——
一、文言文阅读
(23-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上海黄浦·期末)班级开展“百家争鸣”中华文化传统经典研习活动,请阅读以下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任务一·研读诸子其人】
A.指示代词,这 B.助词,相当于“的”
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的独立性 D.助词,用于调整音节
3.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5.结合材料,分析老子与庄子形象的共通点。
【任务二·研读诸子散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二章》)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②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注]①河伯:黄河之神。②望洋:远视的样子。若:海神。
6.以下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分析善恶、有无等关系,阐述了事物相辅相成,人要顺应自然。
B.老子认为,如果大功告成就邀功自傲,那么必然会招致一系列失败。
C.庄子用夸张手法表现河神的洋洋得意,是为了反衬海神的骄傲自大。
D.庄子写河神望洋兴叹,强调即使是仲尼和伯夷等圣人也存在局限性。
7.先秦诸子散文文采斐然,自成一格。结合两则材料,比较老子与庄子语言风格的不同。
【任务三·研读相关评论】
8.有评论家认为“庄子大体上继承了老子的学说”。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3-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上海浦东新·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逐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②司徒黄琼辟,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骇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乃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③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④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节选自《后汉书·郭符许列传》 )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就成皋屈伯彦学( ) (2) 司徒黄琼辟( )
10.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
A.随意 B. 独揽 C. 拥有 D. 让位
(2) 知名之士多被其害( )
A.覆盖 B. 同“披” C. 加在……之上 D. 遭受
11.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后 归 乡 里 衣 冠 诸 儒 送 至 河 上 车 数 千 两
12.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13.第③④段塑造郭林宗的手法各有不同,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23-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上海建平中学·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范纯仁,字尧夫,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父没,始出仕,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
②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③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④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怒己之心怒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有删节)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捕一人杖之( ) (2)擅发常平粟振贷( )
15.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诏遣使按视( )
A.巡视 B.查办 C.抑制 D.依照
(2)系囚常满( )
A.连接 B.关系 C.关押 D.挂念
16.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停顿,请用“/”线标出。
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
18.简要概括表现范纯仁勤政爱民的具体事迹。
19.依据对第④画线句的理解,比较范纯仁的观点与孔子所谈“恕”道的异同。
(23-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上海松江二中·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陆贽列传
①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①,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②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③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当今所务,恤死义,犒有功,官失职,复废业,是皆宜先不可后也。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天下固多亵人,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④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⑤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庶叛者革心( ) (2)皇它恤乎( )
2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昏佞之相济也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华佗治病》)
B.延龄揣帝意薄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C.竟以太子宾客罢 岁竟丞相课其殿最(《丙吉为政》)
D.赖阳城等交章论辨 延及交游(《晏子辞千金》)
22.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及 辅 政 不 敢 自 顾 重 事 有 可 否 必 言 之。
2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24.联系②③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陆贽这一人物形象的。
25.《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提出:“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请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
(23-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上海崇明中学·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自秦悼王葬汝①后,子孙从葬,皆出宦官典护。岁时上冢者,往来呼索扰州县。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妄索,羊豕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异时宗子②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
②元昊僣号③,议出兵讨之。群臣曰:“元昊,小丑也,旋即诛灭矣。”育独建言:“元昊虽称蕃臣,其尺赋斗租,不入县官,且服叛不常,请置之,示不足责。宜援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拊而收之。”时方锐意讨之,既而诸将多覆军者,久之无功,卒封元昊为夏国主。
③章献、章懿太后升祔④真宗庙,议者请覃恩,且优赐军士。育曰:“无事而启侥幸,谁为陛下建此议者,请治之。”已而外人多怨执政者,帝以语辅臣。育曰:“此必建议者欲动摇上听,臣以身许国,何惮此耶?”
④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⑤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因命知汝州。会疾不已,又请居散地,以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外台旧不领民事民讼久不决多诣育诉育为辨曲直。
(选自《宋史·吴育传》,有删改)
【注释】①汝:地名。②宗子:宗室子弟。③僣号:指元昊越位称帝。④升祔: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2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因构狱以危法中之( ) (2)第嫉恶太过耳( )
27.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宦官过者衔之( )
A.接受 B.畏惧 C.拜访 D.记恨
(2)议者请覃恩( )
A.铭记 B.推广 C. 讨论 D.延伸
2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方锐意讨之,既而诸将多覆军者,久之无功,卒封元昊为夏国主。
29.第⑤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外台旧不领民事民讼久不决多诣育诉育为辨曲直。
30.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叙写“宗子”的作用。
31.第②段中对于是否出兵征讨元昊,吴育与群臣有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以下填空还原吴育的思考过程。
(23-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上海进才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发愤苦读,昼夜不息。
②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思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③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田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材料二:
①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②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③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减)
3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麟州新罹大寇 (2)蠲其税
3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母更适长山朱氏( )
A.前往 B.切合 C.出嫁 D.遇到
(2)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
A.遮挡 B.隐退 C.摒弃 D.抑制
34.材料一第②段划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
35.将材料二第二段划线部分译为现代汉语。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36.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有关于“义田”的记载,两文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加以比较并探究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到,去,往 派遣 2. C A 3.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我宁愿在小脏水沟里游来游去自得其乐,也不愿受君王的束缚,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来使自己心情愉快。 5.材料记叙老子告诫孔子戒除娇气以及庄子拒为卿相,表现两人都具有淡泊自适的特点。 6.A 7.老子语言平易朴拙,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如通过美丑、善恶的比较直接指出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人应保持谦逊的道理;庄子语言汪洋恣肆,长于借助寓言,如借用河神与海神的对话,婉曲达意,指出大与小都是相对的、人不能自满的道理,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8.认同。根据任务一材料《史记》的记载,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作《渔父》《盗跖》等来阐明老子的学说,可见其继承性。据任务二材料,老子和庄子的学说都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指出善恶、有无、大小等都是相对的;都推崇顺应自然,可见其继承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适:到,去,往。句意:孔子到了周都。
(2)使:派遣。句意: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的独立性。句意:看到周朝衰落。故选C。
(2)之:指示代词,这。句意:用来诋毁孔子这些人。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深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君子品德高尚,从容貌上看却好像愚钝。
“吾闻之”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故前后断开。
“良贾深藏若虚”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故前后断开。
“君子盛德”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故前后断开。
故句子应断为: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宁”,宁愿;“污渎”,浅而小的水沟;“游戏污渎之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羁”,束缚,拘禁;“为……所”,被动句。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老子告诫孔子抛弃骄气、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过大的志向,表现了老子淡泊自适、“无为而治”的思想。
结合“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分析,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所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哩!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可见,庄子不愿受羁绊,不求仕进,追求自由。
综合来看,两人都具有淡泊自适的特点。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邀功自傲”错误。根据原文“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可知这是讲老子认为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并非邀功自傲。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体现了“无为”的思想。
C.“反衬海神的骄傲自大”错误。根据后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可知这是写河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与前文洋洋得意形成对比。
D.“即使是仲尼和伯夷等圣人也存在局限性”错误。根据原文“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可知把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和河伯的盲目自大对比,表现河伯的局限性。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语言特点的能力。
老子擅长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对美丑、善恶的哲理思辨,比如文中利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一生活道理来阐述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一哲理,并由此引出自己人应保持谦逊这一观点。由此可见,老子善于用平易朴拙的语言阐述了道理。
庄子的散文文笔简洁,但意境开阔,寓意深远。比如文中开头虽寥寥数笔,但概括出了许多景象,本来黄河秋汛是巨浪滔天、凶猛无比的,大可无限铺排,但文中却用了“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几句,把意象完成,用笔简洁形象,给我们以无限的思想空间。他还长于借助寓言,如借用河神与海神的对话,婉曲达意,指出大与小都是相对的、人不能自满的道理,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
根据任务一原文“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作《渔父》《盗跖》《胠箧》……以明老子之术”,可知庄子的核心思想都归宗于老子的学说。他写《渔父》《盗跖》《胠箧》,阐发老子的学说,可见其继承性。
任务二中,《老子·二章》通过对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研究,老子得出一个普遍真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他由此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统一这个永恒的、根本性的哲学法则。《庄子·外篇·秋水》通过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阐述大小是相对的观点。老子和庄子的学说都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都推崇顺应自然,可见其继承性。
参考译文:
①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②孔子到了周都,想向老子问礼。老子说:“您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早已死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而且君子遇到时机就出仕,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深藏起来而好像什么都没有,君子(有)高尚的品德从容貌上看却好像愚钝。去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去掉您高贵的情态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您自身都没有什么好处。我要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罩住它,会游的可用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乘风驾云上天。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像一条龙吧!”
③老子研究道德的学问,他的学说以隐秘而不求名声为主旨。他在周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落,就要离开。
④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大多是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这些人,阐发老子的学说。他的话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人都无法重用他。
⑤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相国。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尊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情愉快。”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减)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老子·二章》)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庄子·外篇·秋水》)
汇编不易
需要本篇文言文与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7元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