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各市高三一模二模三模古诗阅读汇编
——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晋州孙学士
曾巩
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
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
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
自送西舟江上别,孤怀经岁未能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孙学士的境遇写起,称颂他对人生艰难并不在意,“道路难”一语双关。
B.颔联可谓诗中警句,以大海和月中桂树为喻,表达了对孙学士为学为人的盛赞。
C.诗人寄语孙学士,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书里,后世可鉴。
D.尾联宕开一笔,回忆江边送别的场景,从而抒发对孙学士经年不减的思念之情。
2.古人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诗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君子之交?
(2024·江苏淮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①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②,未解庄生天籁,刚道③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欹(qī)枕:谓卧着可以看望。②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③刚道:“硬是说”的意思。
3.以下关于这首词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描写令人感伤的江南春景,下片描写眼前所见实景,都表达了豁达自适的心境。
B.这首词上片写景突出日落与山色,有孤寂之感,下片写人突出庄子胸怀,有自比之意。
C.这首词上片写静景,宁静中有孤独悲凉,下片写动景,动态中有奋发向上之心。
D.这首词,展现了开阔明丽、动静互衬的情景,同时由景生情,表达了自由豁达情怀。
4.词中展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全词,简要概括并分析。
(2024·江苏南京·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题草窗词卷
李莱老
吟情老尽江南句。几千万、垂丝缕。花冷絮飞寒食路。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
红衣妆靓凉生渚。环碧斜阳旧时树。拈叶分题觞咏处。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注]①草窗词卷:指周密(号草窗)在南宋灭亡后的自编词集《蕴洲渔笛谱》,即词中“昭华谱”。②环碧:西湖边的私家园林环碧园。③荀香:汉末荀彧有体香,据说其至人家,三日香气不歇。④庾愁:庾信本南朝梁时人,梁亡后留居北朝,曾作《愁赋》。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时节,寒笼春花,柳条垂丝,柳絮纷飞,典型的意象描画出典型的江南风物。
B.上阕歇拍处视听结合,既写烟雨中的渔鸥,又写夜燕呢喃、晨莺悦耳,尽显韶华。
C.“红衣妆靓”写出荷花娇艳之美,水岸渚畔,凉气袭人,不难想见荷花摇曳身姿。
D.下阕忆往怀旧,西湖荷塘深处,夕阳下的环碧园林,曾是朋友们分题吟咏的地方。
6.本词是作者为好友周密的词集所作的题辞,其中体现了作者对词集的哪些认识?请简要概括。
(2024·江苏南京附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②,士甘焚死不公侯③。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本诗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王安石变法引发纷争,苏轼等人受打击,黄亦受牵连。②《孟子》中有一则寓言,齐人每天外出向扫墓者乞讨祭品以饱食终日,回家却向妻妾夸耀别人请自己吃饭。③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仕。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笔一“笑”一“愁”对比鲜明,以桃李含笑盛开暗指小人得势猖狂。
B.颔联“惊蛰”紧承首联“清明”节令,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C.颈联笔锋一转,化用典故,各举愚人贤者,为之后的议论蓄势张本。
D.尾联以景作结,“蓬蒿一丘”呼应“野田荒冢”,富含人生哲理,表达平抑内敛。
8.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下夫、朋元游陈侍御园
范成大
沙际春风转物华,意行聊复到君家。
年年我是曾来客,处处梅皆旧识花。
官减不妨诗事业,地寒①犹办醉生涯。
城中马上那知此,尘满长裾席帽斜。
【注】①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转”字生动描绘出冬去春来、和风吹拂之时,自然景物的变化。
B.“意行”写出了诗人一行信步来到陈侍御家游玩时随意、闲适的心情。
C.“年年”说明主客交往频繁;“处处”暗写主客皆有雅致,志趣相投。
D.“官减”“地寒”的游园背景,更显诗人怀才不遇、借酒浇愁的惨状。
10.尾联中“尘满长裾席帽斜”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状态?这一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赵文远见和用韵答之
辛弃疾
粝食粗衣饱暖时,从他鼻涕自垂颐。
万金药岂世无有?九折臂余人始知。
过雨沾香辞落带①,随风飞絮趁游丝。
我无妙语酬春事,惭愧新歌值凤吹②。
〖注〗。①带:同“蒂”。②凤吹:笙箫等乐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诗题和内容,可推知赵文远写诗给辛弃疾,询问他的身体、生活情况。
B.颈联转入春景的描写,花瓣经雨飘落、柳絮风中飘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C.尾联暗点本诗是用来唱和的,诗人自谦无才描写春景,称赞友人诗写得好。
D.本诗托物言志,豪放慷慨,艺术风格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似。
12.诗的颔联讲述了怎样的生活经验?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江苏苏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入蜀
李远①
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
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
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
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②。
[注]①李远,蜀(今四川)人。②《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贺曰:‘三刀为州,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的“客”“君”即作者所送入蜀之“人”。
B.颔联构思新巧,工于炼字,突出色彩,描绘了蜀地秀美明丽的景致。
C.颈联对句“巴江作字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巴江蜿蜒曲折的特点。
D.诗歌用典贴切,“杜魄呼名语”“梦刀州”都“切地”,切“蜀”。
14.李远《送人入蜀》与李白《蜀道难》两诗均涉及“送人入蜀”,但由此而抒发的感情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①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②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嘉祐年间,蔡挺任庆州太守,屡次击退西夏军队的进犯,立下大功。后调任渭州太守,于战斗间隙写就这篇词。②橐鞬,藏箭和弓的器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并通过紫塞古垒、黄云、衰草、边鸿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独特环境,渲染了寒荒萧瑟的氛围。
B.上阕两个“尽”字,分别凸现了上下齐心报效君国,和将士们英姿飒爽风纪严明,富有表现力。
C.用“谈笑”二字,承接“山西年少”,写出了将士们平定边境的从容,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谈笑”表意相同。
D.“圣主”三句写出了朝廷的忧虑边患,威震边庭,怀柔远方,也表现出词人对这一边防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16.本词与高适的《燕歌行》中都塑造了边塞将领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他们的不同。
(2024·江苏南通如皋市·一模)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温庭筠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写杏花含露,香气袭人,洁白如雪,渲染了温馨优美的氛围。
B.清晨时分,月色朦胧,灯火未灭,表明主人公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C.下阕写女子挑开帷幕,尽管妆容淡浅,眉毛稀疏,内心并不过分在意。
D.词的最后写女主人公看着镜中的自己,头发轻盈飘动,思绪飞向远方。
18.词中说“春梦正关情”,请简要概括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024·江苏南通、连云港·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令狐相公①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刘禹锡
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
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
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
早晚阴成比梧竹②,九霄③还放彩雏来。
【注】①令狐相公:令狐楚,时任节度使。②梧竹:相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③九霄:一说天极高处,一说皇帝居处。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酬答诗,“酬”字表明令狐楚先前就初栽桂树写诗赠刘禹锡,诗人作此诗回赠。
B.颔联视觉嗅觉结合,树影映画梁,花香融绿酒,诗人观赏到如此美景,不禁陶醉其中。
C.颈联中,“留”写树根保留了原来的泥土,“起”展现了桂叶在月影下舒展的动态美。
D.全诗明写桂树,暗写诗人对令狐楚的赞美之情,含而不露,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20.有人认为诗中的“彩雏”指人才,也有人认为是指令狐楚在朝为官的儿子,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看法。
(2024·江苏南通名校联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河怀古
(一)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描写是写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暗示当时的唐帝国早已衰落。这是对当政者的警告,意味深长。
B.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把隋朝速亡的原因归咎于大运河的开通,视大运河为祸根,认为大运河一无是处。作者皮日休赞同这种说法。
C.诗人一句“共禹论功不较多”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对隋炀帝的讽刺和批判。
D.全诗从隋朝大运河展开描写和议论,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22.两首诗尽管都命名为“汴河怀古”,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23-24高三上·山东泰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陆游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①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
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
陆游
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注】①火龙黼黻,《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直击为文之弊,写诗作文不要一味因袭拼凑,不要刻意雕琢字句。
B.第二首前两句,诗人自知自己文章价值不高,以致诸位前辈向来对自己不抱希望。
C.“养气塞天地”中“养气”,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义。
D.两首诗的标题中“次韵”“见赠”“以诗投”等用语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
24.古人常以诗歌的形式论诗,陆游的这两首诗阐发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简要分析。
(23-24·江苏省东台市六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角①东城
李贺
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②。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
淡菜生寒日,鲕鱼噀白涛。水花沾抹额③,旗鼓夜迎潮。
【注】①画角:古管乐器,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②睥睨:城上锯齿形的短墙。③抹额:军士的头巾。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颇有意趣,长河渐落,曙光初照,本来静悄悄的黎明忽然被惊飞的乌鸦打破,由静而动,使人如临其境。
B.颔联选取郊野高扬的长帆和城头寒光闪闪的吴刀两组物象,凸显水军营寨的特征,为下文描写紧张的训练作铺垫。
C.颈联所写的淡菜、鲕鱼等沿海风物,表现当地物产的丰饶,蕴含了诗人对和平富庶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戍边将士的赞美。
D.全诗先见景,再见物,最后才见人,并采用倒叙手法写夜中巡航操练之事,体现了李贺诗歌奇巧的特点。
26.此诗为李贺游海防兵城甬东时所作,有人认为诗题应为“画甬东城”,理由是全诗内容与“画角”无关。请结合诗句予以反驳并说明理由。
(2024·江苏扬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朱熹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装短笠任阴睛。鸣桡细雨沧洲①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②,渔父何劳笑独醒。
【注】①沧州,朱熹晚年在此创立考亭书院,著书讲学。②双佩,《列仙传》中郑交甫在江汉之湄遇到了江妃二女, 她们解下玉佩赠予郑交甫。
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一个“分”字,表明词人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未来的人生是寄身于江湖。
B.“任阴晴”,颇有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表现了词人洒脱的气度。
C.三四两句,一朦胧,一明亮,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描绘了一幅江湖晴雨图。
D.“未忘情”,写词人看到奇绝美景后,既想归隐又难以忘怀世事的矛盾心理。
28.渔父曾笑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本词末句却说渔父“何劳笑独醒”,谈谈你的理解。
(2024·江苏镇江·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招隐寺道中[注]
苏舜饮
扬鞭望招隐,尘思漠然收。
云接青林合,泉兼碧草流。
疏钟传别壑,晚日动前楼。
嘉遁平生志,吁嗟得暂游。
[注]本诗是作者被削职为民,前往苏州途经润州时所作。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诗人出发时远望招隐寺的心情,诗人尚未到达寺中,心中尘埃思绪就已经平静下来。
B.颔联写作者游玩道中的景物,高处的云和林,低处的泉和草,渲染招隐寺周边环境的清净幽美。
C.颈联通过描写不时听到传遍沟壑的钟声、看到夕阳照耀下的前楼等景象,烘托出招隐寺的庄严。
D.全诗围绕诗人游玩道中的所见所闻,层层铺写,最后扣住“招隐”,抒写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0.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4·江苏镇江·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和苏子美【注】
尹洙
万顷太湖上,朝暮浸寒光。吴王去后,台榭千古锁悲凉。谁信蓬山仙子,天与经纶才器,等闲厌名缰。敛翼下霄汉,雅意在沧浪。
晚秋里,烟寂静,雨微凉。危亭好景,佳树修竹绕回塘。不用移舟酌酒,自有青山绿水,掩映似潇湘。莫问平生意,别有好思量。
【注】苏子美即苏舜钦,作者好友,削职为民后隐居在苏州沧浪亭。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绘了太湖广阔的湖面,在朝阳和夕阳照射下闪烁着寒光,也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B.词人化用吴王夫差的典故,抒发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兴盛和荣耀的消逝感到悲凉。
C.“敛翼下霄汉”是指好友放下高位,隐居在苏州,这也和上句“等闲厌名缰”的内容相呼应。
D.下阕词人对沧浪亭周围环境的描写和隐居生活的描绘,写出作者闲居生活的宁静和怡然自乐。
32.本词尾句中“平生意”到底指什么?词人为何让人“莫问”平生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街鼓①
(唐)李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②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①官街鼓:唐时京城主要街道通常设鼓,每天早晚用鼓声报时,代替旧时传呼,坊市诸门皆依鼓声准时启闭。②磓(duī):敲打。
3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句式相近,七言句中仅四字稍作变化,使“声隆隆”得以强化,仿佛日转与月出都是由这鼓声“催”“呼”出来的。
B.第三句杨柳甫吐新叶,第四句“埋香骨”已是死亡之景,这种类似电影蒙太奇般跳脱的手法,在陆游的《书愤》中也有运用。
C.诗歌五、六两句表达了对孝武秦皇这类求仙长生的帝王的讽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他们竟妄想寿比南山,永守帝位与社稷。
D.诗歌七、八两句写任凭你由青丝到白发,只有这鼓声同南山一起伴守中原。鼓声虽然没有作为主语出现,却仍是诗歌的灵魂。
34.黄永武在《中国诗学·设计篇》中提到:“前人喜欢在结尾转出一个新的意思来,另辟境界,才不至于意随语竭。”在这一点上,《客至》的尾联与《官街鼓》的最后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江苏宿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至当涂呈郭功甫
黄庭坚
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①歌舞、瓮中天。
当涂舣棹蒹葭外,赖有宾朋在。此身无路入修门②,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注】①醯鸡:蠓,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②修门:语出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3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塑造了一个本性不喜约束、热爱自由,又敢于自嘲的词人形象。
B.本词中的“鸥鹭”与“惊起一滩鸥鹭”中的“鸥鹭”意象内涵不同。
C.“当涂舣棹蒹葭外”既照应了词题,又隐约传达出词人漂泊的心境。
D.“此身无路入修门”句化用典故,劝慰友人要安于清贫,持操自守。
36.有论者认为黄庭坚词“外疏宕而内沉郁”,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2024·江苏宿迁·三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裴士杰库部对棋上贡父学士
毕仲游
吏散公堂讼已平,东轩一局晚窗明。
风云不动星辰灿,樽俎无声玉石争。
意外死生由巧拙,手中舒卷乍阴晴。
自怜小数非秋格,坐久惟闻鸿鹄声。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韵,即按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从文题看,针对裴士杰下棋之事当时还有其他诗作记述。
B.首联中的“东轩”、明窗等意象,很好地烘托了公事之暇裴士杰等官员下棋时的闲适心境和愉悦之情。
C.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弈者的高超的技艺及紧张争斗的热烈场景。
D.全诗语言浅显平易,颔颈两联对仗工稳,但浅中寓有深意,工稳中不乏灵动,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技巧。
38.请参考下面的资料,结合全诗内容,鉴赏诗歌的尾联。
《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3-24·三省三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敬亭山
谢朓①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②,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③。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④。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②纡组:系佩官印。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④睽:违背。
3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实景—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40.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
参考答案:
1.C 2.孙学士为学博采众长,曾巩与他诗书往还,可见“以文会友”。
孙学士风格恬淡,品性坚贞,令人钦佩,可见“以友辅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书里,后世可鉴”错误。由“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可知,表达的意思是作者的心已经向新书开启了,他的学术成就将留给后人。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指品德高尚的人用文章、学问结识朋友,凭借朋友辅助仁爱道德的修炼。
由题目“寄晋州孙学士”可知,有以诗会友之意、诗书往来之感。本诗是曾巩写给晋州孙学士的一首诗。学士,古时是对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的称呼。
首联“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是称颂孙学士对人生艰难并不在意,淡泊安逸,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颔联“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是赞刘学士为学博采众长,说他学习像汲取海水一样广泛,性格像月桂树一样坚韧。颈联“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在赞朋友的同时,表达了向朋友学习之意。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是曾巩和孙学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往沟通方式,表达了对孙学士风格、品性、学识的钦佩之情,体现了以友辅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