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文言文汇编

文摘   2024-11-19 00:03   北京  

高考精品讲义集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文言文汇编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文言文汇编

唐宋八大家之考场中苏轼文言文汇编

唐宋八大家之考场中王安石文言文汇编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文言文汇编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文言文汇编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文言文汇编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文言文汇编

考场中欧阳修文言文汇编

__________

一、个人小传与政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迁知制诰、知滁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B/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C/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D/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统称进士;明清两代殿试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陛,原指宫殿中通往皇帝御座的台阶,群臣上奏需通过“陛下者”(侍卫)转达,后用陛下尊称皇帝。“陛辞”指向皇帝申请退休。

C朋党,为争夺权位、排除异己或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往往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使政局腐败混乱。

D迁,古代指变动官职,一般指晋升官职。如,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古代尊右,所以左迁就是降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诗文交友,名扬天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

B欧阳修性格刚直,著文申辩。他与尹洙等人因为替范仲淹伸冤而被放逐,被世人视为同党,于是写了《朋党论》,阐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C欧阳修谨守职分,备受器重。他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他敢于直言遭到奸邪之徒的嫉恨,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2)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5欧阳修一生正直,受到了奸邪小人的哪些陷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6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其也。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力于衣食,以以教         长:抚养。

B不及吾姑                   事:侍奉。

C此死                     狱:案件。

D虽不克有于其               躬:鞠躬。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0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

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翰林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曰:子必有名于世。馆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人。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

熙宁初年,担任兵部尚书,做青州知州兼任京东东路安抚使。当时各县散发青苗钱,欧阳公请求让老百姓只缴纳本钱,来明示官府不是为了谋利,罢免提举管局官,听从民愿来请求,皇上没有回复。

公尝因水灾上言: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然汉文帝立太子之后,享国长久,为汉太宗。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公言事不择剧易类如此。

时英宗方居濮王忧。及命下,英宗力辞,上听候服除。英宗即位之初,以疾未亲政,慈圣光献太后临朝。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缝其间,卒复明辟。枢密使尝阙人,公当次补,韩公、曾公议将进拟,不以告公。公觉其意,谓二公曰:今天子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二公大服而止。

神宗即位,迁尚书左丞。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府,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喻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朝廷议加濮王典礼,诏下礼官与从官定议,众欲改封大国,称伯父。议未下,台官意公主此议,遂专以诋公。御史蒋之奇并以飞语污公。公杜门求辨其事。神宗察其诬,连诏诘问,词穷,逐去。

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兼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时诸县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罢提举管局官,听民以愿请,不报。

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事,天下益以高公。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

B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

C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

D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年幼丧父,成年后,文才超出同辈,深得翰林学士胥公的赞赏,多次参加朝廷的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B英宗被立为太子后,其父濮王去世,再加上他生病,所以英宗即位之初并未亲政,由慈圣光献太后摄政。

C台官和御史蒋之奇一起诋毁欧阳修,神宗觉察他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词穷,最终被逐出朝廷。

D欧阳修担任青州知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期间,请求只收老百姓青苗钱的本钱,以此来表明官府并不是为了谋利。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

2)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

1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欧阳修为官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古代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常与“小人”对举。《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与此意思相近。

B《书》即《尚书》,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C昭宗,是唐代皇帝李晔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皇帝、皇后、官员、名士等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D周武,指周武王,是西周开国君主,他重用周公姬旦等人治理国家,使得周国日益强盛,他也成为后世尊崇的古代明君。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鲜明。

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异,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C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分析,阐述了“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

D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问题,再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意味深长地点明写本文的意图。行文上,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气势。

18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2)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纵囚论

欧阳修

①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②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馀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③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④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9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0下列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此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小人中的优秀者做到,是一定能够办到的。

B因此君子难以做到的事,约定最坏的小人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

C这是拿连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来希望最坏的小人要一定去做到。

D这是拿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来希望坏人中的优秀者要一定做到。

21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目的是□□。(请用原文回答)

22在第③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作严密论述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       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者曰:“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曰“自强不息”,又曰“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2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视天与月星       行:运行 B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     抑:抑制

C其精气不于物         夺:改变 D其动而不                 劳:疲倦

24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B C D

2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而惑者曰:“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26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

27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本论

欧阳修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

贾谊不至公卿论

欧阳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吏者不然,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夫三代之为国,公卿士庶之禄廪,兵甲车牛之材用,山川宗庙鬼神之供给,未尝阙也,是皆出于农,而民之所耕,不过今九州之地也。今固有向时之地,而制度无过于三代者。昔知务农又知节用,今以不勤之农赡无节之用。非徒不勤农,又为众弊以耗之。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古者计口而受田,家给而人足。井田既坏,而兼并乃兴。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夫此数十家者,素非富而积之家也,其春秋神社、婚姻死葬之具,又不幸遇凶荒与公家之事,当乏时,尝举债于主人,而后偿之,息不两倍则三倍。尽其成也,出种与税而后分之,偿三倍之息,尽其所得或不能足。

民有幸而不役于人,能有田而自耕者,下自二顷至一顷,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多者为大役,少者为小役,至不,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夫井田什一之法,不可复用于今。为计者莫若就民而为之制,要在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取材于欧阳修《原弊》)

4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                   鄙:轻视

B上下相移用以                   济:帮助

C素非富而积之家也               畜:同“蓄”,积聚、储藏

D至不,则贱卖其田               胜:能承担

4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今之吏者不然                 招之去禁兵

B督之必其所任                   今固有向时之地

C皆出间而常有余                 乏时

D知务农又知节用               量民而用有节

4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天的用度,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来节制花销

B耕者不复督其力

种田的人不再用完他全部的力量

C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其余的(因租种土地)需交付租金且从外地迁移来的人叫浮客

D皆以等书于籍

都按等级登记在官府的簿籍中

4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②农隙则教之以战。

4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认为粮仓充实才能顾及礼节,由此可见农业为立国之本。

B古时候每年的耕种均有盈余,三年就能够积存出一年的储备。

C土地和各项制度不变却费用短缺,由于为政者治理方法不当。

D作者肯定井田制的作用,认为解决现今多种问题唯有恢复它。

47文中“为众弊以耗之”意思是农民被多种弊端所害,请概括说明后文写到了哪些害农之弊。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述

欧阳修

①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罪冉求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薄也。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余,则未为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予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厚。

②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矣。

③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所以求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

(注)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为科:评定等级。④中:指中庸。

48欧阳修,字_________

49从第①段看,宰予的“是与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B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C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D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51对第①段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评判人和事的具体态度和方法。

B孔子评判弟子与管仲的典型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画线句借助反问句,排除了对孔子做法误解的可能。

D运用并列式结构,使本段的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52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53简述“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在孔子身上的表现。

文言文二

五代史 宦者传论

欧阳修

①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③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④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54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汉字,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55根据文章内容第①②段,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宦官善于揣摩人主的心意,使得人主必然信赖亲近他们。

B在人君心中,忠臣比不上侍奉饮食起居陪伴左右的宦官可亲可信。

C一旦人君的势力孤单,宦官就害怕有一天失去倚仗,大祸降临。

D如果人君被宦官把持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就取决于宦官的喜怒。

56关于第③段,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想要和大臣关系恢复亲密,无论行动缓急都不合适。

B史书中记载,由宦官引发的祸患不仅影响一代君王,还会延及后面几世的君王。

C作者一步步推断,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大的话会让国家灭亡,小的话也会让皇帝丧命。

D最终英雄会替之前的人主诛杀宦官,大快人心。

57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章的结尾,又重提女娲之祸害,再一次与宦者之害作对照,以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论点,并与开篇相呼应。

B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而是国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才不得已为之。

C唐昭宗之事有力地直接论证了中心论点“深于女祸者”。

D从文章可以推论,唐昭宗成功平定了宦官之乱,且唐昭宗不近女色。

58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欧阳修

臣近见淮南按察使邵饰奏,为体量知润州席平为政不治及不教阅兵士等,朝廷以饰为未足信,又下提刑司再行体量。

臣窃以转运、提刑俱领按察,然朝廷寄任重者为转运,其次乃提刑尔。今寄任重者言事反不信,又于其次者而决疑。臣不知邵饰为人才与不才,可信与不可信,如不才不可信,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之?若果才而可信,又何疑焉?又不知为提刑者,其才与饰优劣如何?若才过于饰,尚可取信。万一不才,于饰见事相背,却言席平为才,邵饰合有罔上之罪矣。若反以罪饰,臣料朝廷必不肯行。若舍饰与席平俱不问,则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况席平曾作台官,立朝无状,只令制勘,亦不能了,寻为御史中丞,以不才奏罢。朝廷两府而下,谁不识平?其才与不才,人人尽知,何必更令提刑体量,然后为定。

今外议皆言执政大臣托以审慎为名,其实不肯主事而当怨,须待言事者再三陈述,使被黜者知大臣迫于言者不得已而行,只图怨不归己。苟诚如此,岂有念民疾苦、澄清官吏之意哉?若无此意,是好疑不决,则尤是朝廷任人之失。自去年以为转运使不察官吏,特出诏书,加以使名,责其按察。今按察使依禀诏书,举其本职,又却疑而不听,今后朝廷命令,谁肯信之?

凡任人之道,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若无贤不肖,一例疑之,则人各心,谁肯办事?今邵饰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今反为朝廷不信,却委别人,则饰之使威,谁肯信服?饰亦惭见其下,今后见事,不若不为。不独邵饰一人,臣窃闻诸处多有按察官吏,皆为朝廷不行,人各嗟惭,以谓任以事权,反加沮惑,朝廷之意不可谕也。伏望圣慈特敕其邵饰所奏,特与施行。又令今后按察使奏人,如不才、老病灼然不疑者,不必更委别官,示以不信。所贵不失任人之道,而令臣下尽心。

取进止。

(有删改)

5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次者而决疑 质:问询

B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 委:托付

C凡任人之道,在不疑 要:主要

D则人各心,谁肯办事 阑:残尽

6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州知府席平不务政事,淮南按察使邵饰巡察后上奏朝廷,但朝廷没有采纳。

B朝廷在处理席平一事的做法上让人生疑,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陷入两难境地。

C朝廷主政官员假托小心,不主动承担,有时迫不得已才去做,只图无人埋怨。

D朝廷应当相信按察官员所奏之事,加以处理,不再委派他人,方为任人之道。

6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一不才,于饰见事相背,却言席平为才,邵饰合有罔上之罪矣。

2)今邵饰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

6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认为皇上不信任邵饰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6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便为祥瑞,以朝廷媚:讨好

B.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 晏:强盛

C太平皆自有道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励:劝勉

64.(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 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

D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告兴兵累年

65.(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66.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书信类

(课外)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6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               辱:辜负。

C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师穷经           就:跟从。

6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游从相爱之私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罪至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     还也

D其言不为人信也           或因寄

6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7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张秀才第二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今以复之古,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及诞者言之,以混蒙虚无为道,洪荒广略为古,其道难法,其言难行。孔子曰:“道不远人。”所谓道者,乃圣人之道也,此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可得者也,岂如诞者之言耶!仲尼曰:“吾好古,敏以求之者。”所谓古者,其事乃君臣、上下、礼乐、刑法之事,又岂如诞者之言邪!此君子之所学也。

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孔子删《书》,断自《尧典》,而弗道其前,其所谓学,则曰“祖述尧舜”。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其前者,岂不能邪?盖以其渐远难彰,不可以信后世也。

今生于孔子之绝后,而反欲求尧舜之已前,世所谓务高言而鲜事实者也。尧舜之道为百王首,仲尼之叹曰“荡荡乎”,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及夫二《典》,述之炳然,使后世尊崇仰望不可及。其言岂不高邪?然其事不过于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见诸侯,谨权衡而已。孔子之后,惟孟轲最知道,然其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夫二《典》文,岂不为文?孟轲之言道,岂不为道?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

今学者不深本之,乃乐诞者之言,思混沌于古初,以无形为至道者,无有高下远近。使贤者能之,愚者可勉而至,无过不及,一乎大中,故能亘万世,可行而不变也。今以谓不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凡仆之所论者,皆陈言浅语,如足下之多闻博学,不宜为足下道之也。然某之所以云者,本欲损足下高远而俯就之,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幸足下少思焉。

[注]①二《典》:《尚书》中《尧典》和《舜典》的合称。

7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之意              寻:推求

B今以复之古          拔:攻克

C而弗其前者            道:提及

D乎大中              本:遵循

7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之于学也务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俗人言也

B以混蒙虚无为道                   今其智反不能及

C盖以其渐远难彰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D夫二《典》                     句读不知

7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肯定了张秀才的治学初衷,赞赏他好学有志,但是认为他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是不太对的。

B文中第二段引用了孔子的话,强调君子在治学上要践行道,之后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C作者强烈谴责了同时代那些治学之人的不学无术。希望贤者能做到正确地治学,愚者能努力做到,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就能延绵万世,可以践行不变了。

D作者认为自己写的都是一些“陈言浅语”,这既是作者自谦,又意在引发对方思考。

74“/”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以谓不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7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2)然某之所以云者,本欲损足下高远而俯就之,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②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节)

(注)①:伥伥,惆怅的样子。②道胜者:道理懂得多的人

7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读之  发:打开

B夫学者未始不  为:探求

C盖文之为言,难而可喜  工:精细工巧

D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  何其:多么

7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欧阳修表达谦虚之意的一项是( 

A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

B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C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

78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虽受人尊敬,但仍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他好学自谦的话。

B很多求学的人想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之中。

C欧阳修说吴充若追求不止,达到孟子、荀子的境地也是不难的,有说客套话的味道。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7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译文:                                                                      

2)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祖择之书

欧阳修

修启:秀才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注)祖择之,名无择,今河南上蔡人。为袁州知州时,首建学官,置生徒教育,由此知名当世。《宋史》 有传。

8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诗赋杂文两策,之曰     谕:告诉,晓谕。

B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     迁:变更、改变。

C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      俯仰:表时间短暂。

D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     乡曲:偏僻之处,引申指乡里。

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B议论不博无所发明而究其深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足下之交游能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   后世必子孙忧

D道纯则充中者实    某所,而母立

8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认为自己不值得人求教,所以一般不评判他人的诗文。但祖择之不远数百里,派使者登门拜访,作者有感于他情意深厚、礼节殷勤,写了这封回信。

B在书信的第二段,作者运用对比,指出两汉以后从师风尚败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为祖择之解释了“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的原因。

C作者肯定了祖择之的文章议论精深,言论高雅,志趣远大,立意卓然,不顾世俗的成见,追及古人的成就,因此大加赞赏。

D欧阳修在信中向祖择之指明了提升文章的方法:学习经书,探求真意;坚定心意,追求学间的纯粹;充实心灵,成就文章的绚烂。

83“/”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

84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

(1)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诩第二书

(宋)欧阳修

修白:前示书及《性诠》三篇,见吾子好学善辩,而文能尽其意之详。今世之言性者多矣,有所不及也,故思吾子究其说。

修患世之学者多言性,故常为说曰:夫性,非学者之所急,而圣人之所罕言也。六经之所载,皆人事切于世者,是以言之甚详。至于性也,百不一二言之,或因言而及焉,非为性而言也,故虽言而不究。

予之所谓不言者,非谓绝而无言,盖其言者鲜,而又不主于性而言也。《论语》所载七十二子之问于孔子者,未尝有问性者。孔子之告其弟子,凡数千言,其及于性者一言而已。

《语》曰性相近习相远者,戒人慎所习而言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者,明性无常,必有以率之也。然终不言性果善果恶,但成人慎所习,而勤其所以率之者尔。予曰因言以及之而不究也。

修少好学,知学之难。凡所谓六经之所载、七十二子之所问者,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以予之汲汲于此而不暇乎其他,因以知七十二子亦以是汲汲而不暇也,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世,亦皇皇而不暇也。今之学者,于古圣贤所皇皇汲汲者学之行之,或未至其一二,而好为性说,以穷圣贤之所罕言而不究者,执后儒之偏说,事无用之空言,此予之所不暇也。

或有问曰:性果不足学乎? 予曰:性者,与身俱生而人之所皆有也。为君子者,修身治人而已,性之善恶不必究也。使性果善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使性果恶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不修其身,虽君子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或又问曰:然则三子言性,过欤?曰:不过也。其不同何也?曰:始异而终同也。使孟子曰人性善矣,遂息而不教,则是过也;使荀子曰人性恶矣,遂弃而不教,则是过也;使扬子曰人性混矣,遂而不教,则是过也。然三子者或身奔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区区以仁义礼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勒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混者驱而率之,则可使去愚而就善也。其说与《语》之性近习远、《中庸》之有以率之皆合。夫三子者,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同也。予之所说如此,吾子其择焉。

(本文有删改)

8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示书及《性诠》三篇               辱:承蒙

B性之谓道                           率:率真

C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世           垂:流传

D而不教                       肆:放任

8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思吾子究其说                    夫六国秦皆诸侯

B皆人事切于世者                    凌万顷茫然

C孔子之告其弟子                    所以遣将守关

D虽君子为小人                      摇尾求食

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开门见山,盛赞李诩好学善辩、文能尽意并交代回信的原因,世人对人性的论述量多,但还不够深透,有待继续阐发。

B作者通过自己的求学经验,推断孔子和孔门弟子均无暇论述人性,而“今之学者”与“古圣贤”的学识相去甚远,却在这点上乐此不疲。

C文章最后两段以“问答”方式先阐明性善与性恶的具体区区别,再假设说理,以孟子、荀子、扬子三人为例,说明重要的是教人为善。

D本文表达上多对比和引用,语言整散结合,有感染力,而且构思别致,借批评“世之学者”委婉指出李诩存在的问题,启人深省。

8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三子者或身弗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仁又礼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8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2)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同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曾巩秀才序

欧阳修

广文①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②拔出之才,其一累黍③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推卸、推托)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④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夫不咎岁而菑播⑤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全集》)

(注释)①广文:即广文馆,宋朝国子监下属学校,收纳来京城求试的人,先在广文馆读书,遇贡举之年,到国子监验试,十人取一。 ②魁垒:雄伟。  ③累黍:累和黍是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这里表示细微的分量。  ④大者:这里指优秀文章,下文的“小者”指一般文章。  ⑤菑()播:开荒播种。菑,开荒。

90用自己话回答,第二段作者感到“可怪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91简析“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的表达效果。

92“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我不敢求见曾生,而是曾生因受辱才来拜访我。

B我哪里敢向曾生求救,只是他委屈地来照顾我。

C我岂敢要求曾生来见我,而是他委屈自己来拜访我。

D我怎敢对曾生有要求,只是他被别人欺辱才来看我。

93请分析,作者以“农夫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为类比,其目的是什么?

94对造成曾巩这类有才学人的落第,作者除了批评“概以一法考”的标准以外,还批评了哪些现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有删节)

9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足下其间厕:置身

B然犹未一识足下之面暇:空闲

C便其贤以为当黜毁:破坏

D亦谏臣之一也劾:作用

96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A以者而也 B而者以也

C而也以者 D以也而者

97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B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C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D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98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修“直言不讳”特点的一组是:

①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②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③信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

④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⑤《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⑥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

A②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作者以高司谏的耳闻和与之接触展开叙事,写了“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二疑其品节问题,三疑自己的判断近乎有误。

B范仲淹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和,但依然不影响对其的欣赏和推重:正直之人遭贬,这已使有识者气愤;而小人落井下石,更令人不平。

C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论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D文章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作者的喜怒爱憎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表现了一代文豪畅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节风骨。

10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

2)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3)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寘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官,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迫,与夫尧舜三代之育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杨寘(zhì):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宫声:这里指宫调式,我国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中以宫调为主的调式。引:琴曲的数量单位。雍雍:鸟和鸣声。荫:子孙因祖上有官爵而受封做官。剑浦:县名,在今福建南平县一带。

(阅读指要)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知州,好友杨真将南行,于是欧阳修作此文以送之。与以往作家的赠序文不同的是,欧阳修在文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去称赞所送之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在文中以琴为主线,从自己养病学琴说起,中间部分大谈自己学琴的体会,末尾部分以酌酒进琴为别,既诚心抚慰好友,又含蓄地渲泄了自己被贬后的特殊心境;因而本文名为赠序,实则咏怀,借琴以抒情,抚慰友人。文中对琴声的刻画,精细入微,可与白居易《琵琶行》相媲美。

10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退而闲居,不能_____________

2)取其和者,道其_____________

3)其幽思_____________

4)是其心有不平者_____________

102下列句中“其”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 B后,秦伐赵,拔石城

C且行千里,谁不知 D路漫漫修远兮

10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组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②夫琴之为技,小矣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4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仕途不顺,他“从荫调”而去了几千里之外的剑浦当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谊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10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106请从句式角度,简要赏析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①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②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感二鸟赋》,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韩愈之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之心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③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注)①疏:注释。②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神尧,指唐高祖李渊,他的谥号为“神尧皇帝”。③贱远:指职位低贱、被朝廷贬斥在远方的人。这里暗指范仲淹等。

107①段作者“始读翱《复性书》”后不以为然;“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后的看法是     “最后读《幽怀赋》”后的感受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108阅读第②段,比较韩愈写《感二鸟赋》和李翱写《幽怀赋》“之心”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

“韩愈之心”:

“翱之心”:

109对本文写作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借题发挥 B以小见大 C抑扬结合 D对比映衬

110宋代李涂说,欧阳修许多论及时政的文章“有‘呜呼’二字,固是世变可叹”。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有“呜呼”二字,请概述其所感叹的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①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  )!

②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③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④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②数奇():命运不好。③公孙:指西汉的公孙弘。④更生:指西汉的刘向。⑤沉冥郁堙:埋没湮没。⑥褚(zhǔ):口袋。⑦祖离:饯别出行之人。

111填入第①段括号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112下列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庄子和班固对官位和名声都淡然。

B作者认为追求官位爵禄和显耀是人之欲望。

C作者认为君子看淡官位和名声,事理通达。

D引出下文,交代方希则就像古代贤能的人。

113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14④段作者提及公孙、更生二人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1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书序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廖氏文集》序

[北宋]欧阳修

自孔子没而周衰,接乎战国,秦遂焚书,六经于是中绝。汉兴,盖久而后出,其散乱磨灭,既失其传,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如《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而学者溺其久习之传,反骇然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欲夺众人之所信,徒自守而世莫从也。

余以谓自孔子殁,至今二千岁之间,有一欧阳修者为是说矣。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然则同者至于三,则后之人不待千岁而有也。同予说者既众,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也。夫六经非一世之书,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是则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非汲汲有求于今世也。

衡山廖倚,与余游三十年。已而出其兄偁之遗文百余篇号《朱陵编》者,其论《洪范》,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有龟书出洛之事也。余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者。余之待于后世也,冀有因余言而同者尔,若偁者未尝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然则举今之世,固有不相求而同者矣,亦何待于数千岁乎!廖氏家衡山,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嘉佑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序。

1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骇然余以一人之见         指责

B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     改变

C以无终极数千岁             看待

D余之待于后世也             当初

1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徒自守而世莫从也          欲人无惑也难矣

B知不待千岁              敢上璧

C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      远而无所至极邪

D其不达而早死              洎牧谗诛

1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谈了对儒家经典中怪诞之说的怀疑。由于典籍不少都散落、毁坏,失掉真传,后代儒者不免将自己不合正统的说法掺杂其中。

B作者认为《河图》《洛书》是这些怪诞之说的突出代表。欧阳修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大胆的怀疑精神,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了。

C欧阳修本以为没有人会认同他的观点,后来看到了廖偁的遗文,意识到世上本就有不用去寻找却可以和自己见解相同的人。

D本序者介绍了廖偁的身世、才华、德行和怀疑精神,而对廖偁怀疑精神的称赞也表明了作者自己为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1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1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

2)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氏文集》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废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戕竹记

欧阳修

①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②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③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不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释: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49①段展现了洛阳竹林的_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

150本文体现了欧阳修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文风,这和白居易主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151③段引用《书》和《论语》的话,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本文第②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憎苍蝇赋

欧阳修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蚕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一至眇尔欲易盈杯盏残迈石占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丙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煥,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目毛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冀烦歆之暂忘。念于尔而何负,乃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一有玷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醯之品,酱驚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冬固济,乃众力乡以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裁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选自《欧阳修集》)

注:①烦歆(xiao:炎热。歆:气上升的样子。②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

15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烦之暂忘 冀:希望

B沽酒 市:买

C虽死而不悔 谅:料想

D淋漓败坏 淋漓:沾湿滴流

15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尔而何负 齐人勿附

B庄生安得蝴蝶而飞扬 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C谨瓶罂固济 徒于南冥也

D乃众力攻钻 斧斤时入山林

1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否正确的一项是

A苍蝇这种小物,一天到晚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片刻就能集结成群,互相通报信息。

B华屋广厦,嘉宾满堂,苍蝇摇头晃脑,鼓动羽翼,时聚时散,忽东忽西,来来往往,连王衍和贾谊面对它们也会感到困扰。

C欧阳修将不讨喜的苍蝇比作是谗言误国的小人,表达了对小人的厌恶和无奈,及其对当时朝廷现实状况的不满。

D全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风格和骈散兼行的语言模式。

15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营 

15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脫,每立寐而颠僵。

2)是皆大者,余悉难名。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 !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158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159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160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61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五、游记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菱溪石记

(北宋)欧阳修

⑴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⑵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⑶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⑷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丰乐)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⑸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

⑹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佚:同“逸”,安逸。

162⑴段的“见可怪”中的“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163对刘金其人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金是乱世举事的三十六位英雄之一。

B刘金爱石是效仿爱赏奇异的孩子女人。

C刘金曾构建陂池台榭,植种奇木异草。

D刘金后代为平民,仍有散居在溪边的。

164⑵段考求溪名,是否游离于文外?

165⑸段的作用是什么?

166概括本文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②季子:先秦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擅长辞令。③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④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17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与骈肩              累:重叠

B岂止夸一时而一乡        荣:荣耀

C相人                  遗:留给

D所以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

17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富贵归故乡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B买臣见弃其妻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昔人比衣锦之荣者也      多于南亩农夫

D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度我至军中,公

17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文章首先从人情之所荣,从古今之所同入笔,极写衣锦还乡的意气之盛,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韩琦回家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其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其远大的志向,非一般夸荣显富者可比。

17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17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至无所窝,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三司,然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子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子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遣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遭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树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相关链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子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7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记              :希望

B覆溺之              :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显用之              :曾经

17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滕侯之所            击破沛公军

B昔舟之往来湖中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其有事于州者远          庸人尚羞之

D三司               纵一苇所如

178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B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C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D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179下列全部是对修建偃虹堤的好处的相关叙述和概括的一项是(   

①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②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③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

④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⑤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⑥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18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8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发书按图。

(2)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3)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182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概括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言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美堂记

(宋)欧阳修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乱世①。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馀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临是邦,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五代时,南唐李氏占据金陵立国,吴越钱氏占据钱塘。

18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之娱者       资:供给

B金陵以后服见       诛:诛杀

C烟云杳霭之间         杳霭:遥远迷离的样子

D故喜占形胜,亭榭   治:修建

18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乐              日与徒上高山

B然二邦皆僭窃乱世     而耻学

C而临是邦             求人可使报秦

D一寓目尽得之         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18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守梅挚建于吴山之巅、题名皇帝赐诗的“有美堂”非同小可,又因梅挚六七次请求欧阳修作记,朋友之请无法拒绝,这是本文的写作缘起。

B文章以描写为主、议论为辅,行文如剥笋,逐步比较,奇伟秀绝皆在险远之地,能兼有山水之美和繁华之美的只有金陵和钱塘。

C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有美堂尽得钱塘之美,在那里能看到繁华都市和秀美湖山,特别是钱塘江壮观。

D欧阳修的散文含蓄、意蕴深远,文章中提到五代时金陵因战乱而残破、钱塘因吴越钱氏归降赵宋而得保全的史实,抒发兴亡之感慨。

18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人物                          

18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

2)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峡州至喜亭记

欧阳修

①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②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③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   

(注释)①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②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227填入第③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28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蜀地五代以来历史发展沿革。

B点出商旅交通发展变化相关话题。

C意在突出蜀地富庶引起朝廷关注。

D拓宽历史地理时空增添人文气息。

229全文围绕“喜”字展开,请作简要分析。

230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2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

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23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因其暇日     不如因而厚遇之

B凡图之所载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持其踵为之泣

D乃为之书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33.(小题3)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 )

流水横其前 芙渠芰荷之的历

苍烟白露而荆棘 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234.(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235.(小题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4分)

2)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3分)

3)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3分)


六、传记与墓志铭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日;“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软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简注)

①金石遗文:指欧阳修《集古录》中所收的金石拓本。②太山:泰山。③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④涿鹿之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⑤轩裳珪组:指古代大臣所乘的车马、所穿的服饰、所拿的印信、所佩的绶带,这里借指官场事务。⑥赐其骸骨:指皇帝准许其告老退休。

(阅读指要)

《六一居士传》是欧阳修写的一篇自传。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生动抒写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情趣和超然心态。文章语言幽默,生动形象,恬淡多姿,真挚感人,情趣盎然,一个对人生有深刻体验、淡泊功名利禄,自得平静闲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本文称得上是传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阅读训练)

23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六一居士初滁山__________

2)而屡其号__________

3)使吾形不病而已__________

4)一日天子恻然__________

2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六一,谓也 ②徐公能及君也

B①是为五一,奈何 ②无他,但手熟

C①方其得意五物也 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①贪过分荣禄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238本文中“客”起到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回答。

239作者希望摆脱“世事之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从全文看,作者自号“六一居士”的意图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241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注:①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24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不绝                 属:连接

B吾能得之,用以自       矜:夸耀

C未尝于物               忤:抵触

D余辄不                 报:上报

24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去世后,众多的贤士大夫前去吊唁痛哭,他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后事,第二年,他的儿子将他安葬在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B梅圣俞的诗广受欢迎,每天都有人登门求诗。他的诗风富于变化,他的文章怪僻拘泥。

C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陈言留用梅圣俞,他才获得了国子监直讲的职务。

D梅圣俞把自己编撰的对旧史书中的缺漏和错误作了很多补充和纠正的二十六卷《唐载》献给了朝廷,其后,他又受命完成了对《唐书》的编修工作。

24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45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君山墓铭

[宋]欧阳修

予友蔡君谟之弟曰君山,为开封府太康主簿,时予与君谟皆为馆阁校勘,居京师,君山数往来其兄家,兄其以县事决于其府。府尹吴遵路素刚,好以严下吏,君山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吴公独喜,以君山为能。予始知君山敏于为吏,而未知其他也。

明年,君谟南归拜其亲,夏,京师大役,君山疾卒于县。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县之人哀其贫,以钱二百千为其赙。程氏泣曰:“吾家素以廉为吏,不可以此污吾夫!”拒而不受。于是又知君山能以患爱其县人,而以廉化其妻妾也!

君山闲尝语予曰:“天子以六科策天下,而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吾独不然,乃昼夜自苦为学!”及其亡也,君谟发其遗槁,得十数万言,皆当世之务。其后逾年,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于是又知君山为天下之奇才也!

君山景祐中举进士,初为长溪县尉,县媪二子渔于海而亡,媪指某氏为仇,告县捕贼。县吏之,皆曰: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君山独曰:“媪色有冤,吾不可不为理!”乃阴察仇家,得其迹,与媪约曰:“吾与汝宿海上,其十日不得尸,则为媪受捕贼之责。”凡宿七日,海水潮,二尸浮而至,验之,皆杀也,捕仇家伏法。

民有夫妇偕出,而盗杀其守舍子者,君山亟召里民毕会环坐,而熟视之,指一人曰:“此杀人者也!”讯之,果伏,众莫知其以何术得也。长溪人至今喜道君山事,如此。曰:“前史所载能吏,号如神明,不过此也。”

自天子与大臣条天下事而屡下举吏之法尤欲官无大小必得其才方求天下能吏而君山死矣此可为痛惜者也!

君山讳高,享年二十有八,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今年君谟又归迎其亲,自太康取其柩以归,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谓余曰:“吾兄弟始去其亲,而来京师,欲以仕宦为亲荣,今幸还家,吾弟独以柩归,甚矣!老者之爱其子也,何以塞吾亲之悲?子能为我君山乎?”

乃为之铭曰:“呜呼!吾闻仁义行于天下也,可使父不哭子,老不哭幼。嗟夫君山,不得其寿,父母七十,扶行送柩,退之有言:死孰为夭!子墓予铭,其传不朽,庶几以此,慰其父母!”

24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以严下吏 惮:使……忌惮

B县吏 难:感到为难

C如此 多:许多

D子能为我君山乎 铭:铭记

24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山疾卒于县 醉则更相枕

B谓余曰 奚适也

C捕仇家伏法设九宾礼于庭

D吾闻仁义行于天下也 凌万顷茫然

2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山向来为官清廉,推行惠政爱护百姓。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拒绝接受县里人筹集的给他家办丧葬用的二百千钱。

B对当时大多学者把记问典故和诗赋应对当作本事的观念君山独不以为然,他不分昼夜刻苦学习实务的知识,并留下相关文稿。

C作者借用韩愈先生的话来表明一个人若才行高于当世,即使年纪轻轻而亡也不能说是短命,像君山这样是死而不朽的。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叙述君山的生平经历中表达了对他才干和品德的赞赏,但遗憾天子没有访求他这样的能吏。

24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必得                    !

25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

②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涛,字济之,世居富春。生十一岁时已如成人,尝与客谈论,往往能其客议。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稍长,居苏州。时天子平刘继元,露布至,守臣当上贺,命吴中文士作表章,更数人,皆不可意。公私作于家,客有持去者,吴士见之大惊,遂有名于南方,淳化三年,以进士及第,为梓州榷盐院判官。会两川盗起,攻劫州县,公乘贼未至,尽伐近郊林木内城中,且曰:“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有余可给薪蒸,为久围之备。”身与士卒守堑壁,凡围百日,不能破。贼平,就除观察判官,赐以器币。

明年,知益州华阳县。县人苦兵劫,皆逃失业,朝廷下令,许民能倍租入官者皆得占其田,既而良田尽为大豪所夺,而逃人归者不复得。公至,则手判讼牒,以谓恤乱抚人,不宜利倍租,而使贫人失业,尽夺之,其诏书不用。

真宗方考责能吏,公由兴国召见于长春殿,赐緋鱼袋,即日试于学士院。明日,边臣有急奏,天子诏且亲征。是时,大贼王长寿又劫曹、濮,真宗面语宰相,委公曹州,遂改屯田员外郎以往,至则缚凶人赵谏、赵谔,斩于京师,曹人以宁。使还,举州县吏三十余人,宰相疑其多,公愿署连坐以取信,朝廷从之,所举后皆为能吏。奉使举人连坐,自公始。

天禧五年,真宗葬永定陵,诏山陵使:道路所经,拆民庐舍及城门,以过车舆象物。公上言先帝封祀,行幸,仪物全盛,不闻所过坏民居,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书奏不听,以疾求去职,迁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越州。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公少以文行有名于时,自言吾于天下无一怨,待士君子,必尽其心,虽人出其下,亦未尝敢懈怠。家居有法度,抚养孤幼,极恩爱,常时温和谦厚,真长者。所至必有能称,不幸中废以疾,不得尽其所为。及居西京,不关人事,惟理医药,与方术士语,终日不休。岁时,河南官属诣门请见,惨然肃洁,有威仪,不若老且病者。享年七十有四,以寿终。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25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能其客议   改变

B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   清除

C其诏书不用   搁置

D自言吾于天下无一   嫌疑

25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涛,浙江富春人,少时聪颖过人,后来移居苏州时,试写表章颂扬天子平定刘继元的功绩,其文大受吴中文士钦服,他也因此名扬江南。

B谢公任华阳县令时,当地田地被豪强占有,许多逃难归来的百姓无田可耕,他到任后亲自判决相关诉状,为穷苦百姓夺回被占土地,安抚百姓。

C谢公出使还朝后,向朝廷举荐了三十多名州县官吏,并让他们签署连坐状来取得朝廷信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举荐的都是贤能官吏。

D谢公温和谦厚,真诚地对待士人君子,所到之处必有让人称道的政绩,遗憾的是他因病而中途离职,未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25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

(2)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

254请简要概括谢公为政方面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弟子事之。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焉,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先生宜以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展侍在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

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欲仕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贬监处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上言:孙某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

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评事,天子临幸,赐以绯衣银鱼。及闻其丧,恻然,予其家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其丧。于是以其年十月二十七日,葬先生于郓州须城县卢泉乡之北扈原。

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先生一子大年,尚幼。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28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28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深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   诮:讥讽

B范文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       设施:实施

C乃以事              中:中伤

D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心竭力

29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去掉后对意思表达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犹可伸地下

B文章有名

C已而锁厅去

D会客皆一时贤俊

29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29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

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

C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29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294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A

2B

3B

41)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

2)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

5①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②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根据分析可知,“见逐”是被放逐之意,“皆以直仲淹”是“见逐”的原因,“见逐”与前面“皆以直仲淹”构成完整的内容,故“以直”处不能断开,排除BD

“自是”意思为“从此”,表示事情从这开始,应单独成句,故在其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句子翻译: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陛辞’指向皇帝申请退休”说法错误,应指朝官离开朝廷。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阐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理解错误。从原文内容“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可知,阐明的是君子的朋党与小人的朋党的区别。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在谏职”,做谏官时;“越职”,超过职务的范围;“罪也”,判断句。

2)“谮”,陷害;“出”,出京;“知”,管理,后接官职,做……官;“纳”,听取。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对于欧阳修受到奸邪小人陷害的事情,从文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从“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可知,欧阳修的政敌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结果导致他被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而被贬出京城。

而在他“复学士,留守南京”后,怕他在次得到重用,而“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政敌伪造他的奏章以激怒宦官,于是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但皇帝采纳吴充的建议而没有施行。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范仲淹前往陕西,被征召为掌书记。欧阳修笑着推辞说:“ 过去的做法,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 一起贬职不一起进职是可以的。”庆历三年,兼管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 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 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

熙宁五年去世,谥号日文忠。

全版55篇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25  yuan   获取

全部唐宋八大家文言文 150  yuan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边塞诗33篇汇编(讲义版)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咏物诗32篇汇编(讲义版)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田园诗29篇汇编(讲义版)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送别赠友诗30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送别赠友诗45篇汇编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咏物诗33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咏史怀古诗36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边塞诗36篇汇编(讲义版)
江苏省古诗鉴赏之边塞诗52篇汇编(讲义版)
江苏省古诗鉴赏之山水诗60篇汇编(讲义版)
江苏省古诗鉴赏之羁旅思乡诗68篇汇编(讲义版)
浙江省古诗鉴赏之咏史怀古诗64篇汇编(讲义版)
浙江省古诗鉴赏之送别赠友诗60篇汇编(讲义版)
浙江省古诗鉴赏之羁旅思乡诗60篇汇编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