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摘   2024-11-15 14:51   北京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16—2024年北京九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5-2024年北京市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5-2024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暑期,电视剧《梦华录》在全国热播。此剧生动展现了宋代的市井生活与民俗文化,其中,宋代的茶文化被精致地呈现出来。女主角赵盼儿与胡掌柜斗茶的一幕格外精彩:镜头中,摆满茶碾、茶盏等茶具的桌前,赵盼儿先是以舞蹈功夫来配合制茶,接着在点茶时,她用茶盏奏出了《阳关三叠》的乐曲,而后表演了在茶汤上绘画的技艺茶百戏。这段剧情引发了不少观众对宋代美学、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关注与讨论。

古代烹茶有唐煎宋点之说,说的是唐人品茶以煎茶为主,而宋时茶的品饮技艺,已由煎茶发展为点茶。点茶是一项技艺性很强的沏茶方式。点茶时,将已经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盏,然后冲入沸水,这时水要喷泻而入,不能断断续续。就在一只手往茶盏注入沸水之际,另一只手则持特制茶筅击拂,回旋搅打,最终使茶粉与沸水交融,茶汤表面泛起一层覆满盏面的汤花。如此不断地运筅、击拂、泛花,使点茶进入美妙境地。在点茶过程中,茶汤浮面出现的变幻,又使点茶派生出一种游戏,古人称之为茶百戏,又称分茶或汤戏。

北宋陶谷《清异录》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此载表明茶百戏就是由宋人点茶时派生出来的一种茶艺游戏。茶百戏虽出自点茶,但着重点与之不同。茶百戏讲究,更注重,这个,就是使茶汤表面显现出变幻的纹饰图案。现存很多宋人诗词中,我们能看到分茶之称,不见茶百戏汤戏,这也许是因为其起初俗称茶百戏,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

宋代茶百戏,将茶饮注入精神和文化,实用和审美兼得,增强了茶艺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当时非常盛行,连边境内外的少数民族包括辽、金的茶饮方式都深受影响。元代后茶百戏逐渐衰落,虽然明代仍有分茶遗韵,但随着朝代的更替,茶百戏这颗明星如流星陨落般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梦华录》的茶百戏技术指导、茶百戏技艺传承人章志峰介绍,历史上,完整的茶百戏表演步骤十分繁复,包括碎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取粉、注汤、击拂、分茶等,而剧中表现的主要是击拂和分茶。他表示:茶百戏是认知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国茶文化繁盛时期的产物,反映的是宋人高雅的艺术情操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取材于谢愚、姚国坤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清异录》记载:沙门有位名叫福全的和尚,精通茶事,他不仅能使茶汤幻化物象,还可成字作诗。他四盏茶杯并用,最终使茶汤表面变幻出一首绝句: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福全和尚点茶技艺高超,能点出丰富的茶汤泡沫,但泡沫随着茶汤温度的下降,本已溶于水的茶粉会慢慢分离出来,这时,茶汤浮面的图案很快就会消散。福全和尚能在须臾之间,完成茶诗的书写,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人们通过影视剧、动画短片、培训活动等方式,将计算机技术、现代元素等融于茶百戏艺术之中,赋予传统艺术以全新的生命,使沉寂多年的传统文化艺术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但我们也发现,许多视频或报道还远不能完整呈现其全貌,甚至出现了种种错误,进而误导大众。

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真正的茶百戏在原料、工序、工具、原理、内容、特色等方面都非常讲究。从原料看,历史上的茶百戏只能以水和研膏茶为原料,不能添加或借助其它材料。从工序看,茶百戏须经两道工序七大步骤方能完成:第一道工序是依靠点茶的方法准备稳定的作画介质——悬浮液,要经过炙茶、碾罗、候汤、烫盏、调膏、击拂等六大步骤;第二道工序是作画,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注汤、运匕这一步骤来完成。从工具看,所用之物都是茶具,包括茶炉、茶臼、茶碾、茶磨、水勺、茶罗、茶帚、盏托、茶盏、汤瓶、茶筅、茶巾等十二种工具。《茶录》等书对每一种器具的形制、规则、质地、用途进行了详细论述。从原理看,是以无色的热水将有色的茶汤悬浮液稀释成白色图案,因此以白色悬浮液为作画介质的不能视为正宗的茶百戏。从内容看,历史上茶百戏所绘内容主要是禽兽、虫鱼、花草以及文字之属。这说明茶百戏的作画技巧和内容是以我国传统书法、绘画为基础的,水丹青这一别称是对其艺术特色的精准概括。而现在在一些培训班的教学视频或是比赛中以现代绘画技艺或西方绘画内容来表现,自然算不上茶百戏。最后,从茶百戏的特色看,其关键在。变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无色的水加入茶汤,可使茶汤变为白色;其二是悬浮液上的图案不久就会自然消散,宛如戏法;其三是同一盏茶汤可以变化多次,形成不同图案,即一幅图案显现后,通过自然消散或搅拌使之消散后,仍可再次甚至多次作画。

虽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在发展中都难免产生些许变化,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一门传统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连最基本的原理、特色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很难不去质疑它的真实性了。

(取材于杨多杰、朱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茶百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百戏又称分茶或汤戏,分茶戏可能是宋代文人所起的雅名。

B.茶百戏是由唐人的煎茶发展而来的,但与煎茶方式有所不同。

C.茶百戏是点茶时不断击拂搅打,使茶汤浮面出现变幻的茶艺游戏。

D.茶百戏技艺性很强,《梦华录》呈现了它完整、繁复的表演过程。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百戏不仅具有茶饮的实用价值,也蕴含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B.由点茶派生出来的茶百戏,增强了茶艺活动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C.宋代时期茶百戏广泛流行,也影响了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饮茶方式。

D.了解茶百戏,我们就能掌握宋时茶的品饮技艺,全面认知宋代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下列在传承茶百戏技艺过程中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将茶汤悬浮液染成白色或将茶粉撒于汤面,再往上涂色作画。

B.将茶汤调得足够浓稠,然后用毛笔蘸着茶糊在上面写字绘图。

C.经过注汤、运匕等步骤,使茶汤悬浮液浮面呈现变幻的图案。

D.传统技艺培训中,以现代卡通画作为作画内容来表现茶百戏。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华录》中用到了茶碾”“茶盏等茶具,这些茶具与相关文献关于茶百戏使用工具的种类相符合。

B.《清异录》关于福全和尚在茶汤上绘写茶诗的记载,证明了茶百戏注重,更注重的艺术特点。

C.茶百戏特色之独特在于悬浮液上的图案宛如戏法般转瞬之间就会自然消散,而且消散之后不能再次作画。

D茶百戏技艺虽然曾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其真实原貌我们已不甚了解,但仍能从文献记载中探寻踪迹。

5.传承传统技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我们应如何传承茶百戏这样的传统技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

亲老家贫,起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渊明叹曰: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偃卧瘠馁:卧床挨饿。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        (属:写)

B.州召主簿,不就    (就:赴任)

C以为彭泽令        (以为:认为)

D.便            (语:告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三径                     应束带见

B.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     辄抚弄寄其意

C.起州祭酒                       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蓄无弦琴一张          恍惊起长嗟

8.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三、整本书阅读

11.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完成下列各题。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将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思想。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13.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五、名篇名句默写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爱而不见,                 。(《诗经·静女》)

3)采之欲遗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李煜《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晚年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7)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归顺的句子是: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这两句揭示主题,表现李白蔑视权贵,和粪土当年万户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周围的听众都被琵琶曲深深打动,沉浸在乐曲的余音中默默无言,只见江心的秋月闪着皎洁的清辉,从侧面极言琵琶女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10)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梨墨飘香

①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木活字印刷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堪称里程碑式的创造。星移斗转,它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踪影难觅。

②在几乎被遗忘百年之后,有研究者惊喜地发现,它其实一直默默然而执拗地存活着,在浙江瑞安的东源村一带。

③这个地方在东海的南端。湿润温热的气候,让这里的棠梨树生长得茂盛茁壮。春天,素净细碎的白色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气。它的木质坚硬且有韧性,用途之一,便是可以刻成一个个字模,用来印刷。

④这是一个故事最初的开头。这个开头伸展下去,在漫长的时间中滋长蔓延,便发育成为一个繁复庞杂的系统,有着巨大体量和众多头绪,需要用一座博物馆来存放和阐释。

⑤我此刻便是置身其中,在浙江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一个叫作“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地方。博物馆是一个器物辐辏的处所,各种实物与照片,散发出浓郁古旧的气息。尤其是那种专业类的博物馆,某个领域的知识和历史,被分门别类地浓缩在一定的空间内,在其间观看行走,会感到周身被它们的气息裹挟浸润,仿佛眼前的事物就是生活的全部。

⑥追溯史书的记载,自公元12世纪中期王祯发明出这种“巧便之法”二十年后,瑞安即将之用于印刷,迄今已历经七百多年。这里山高林深,历史上属于僻远闭塞之地,反而更易于避免一些人为的祸害。它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也因其无比珍贵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⑦在瑞安,木活字印刷的最通常的成果,或者说最直接的呈现方式,是家族谱牒。传统中国是宗族社会,聚族而居,家族的繁衍成为社会延续的根本。因此,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也成了一种基本而普遍的规制。保持宗族血缘遗传的纯洁性,缅怀先人业绩和家族荣誉,厘清宗族纵横相传的体系,如此种种,都为修撰家谱提供了充足理由。大传统之外,还有一条特殊的理由。瑞安所属的温州及周边的浙东南、闽北区域居民祖上多从山西、河南一带迁来,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寻根问祖的需求,也进一步促成了谱牒编修在此地的盛行。

⑧修谱还只是开始。宗族在繁衍中不断增添新的辈分,分蘖出支派旁系,因此每隔一定的时间族谱还要续修,于是这一种被雅称为宗谱梓辑的行业也便延续下来。一种需求催生了一个产业。木活字印刷和谱牒梓辑手艺,自一开始便具有指向的鲜明性。想来当初应该会有不少人家从事这一职业,但蔚成大观并见诸史料记载的,当以东源村王氏家族为翘楚。梨墨的香气,终年弥漫于这一片土地之上。

⑨在展示馆里走动,看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有一种特殊的、来自职业的亲切感,久违的记忆在眼前浮现。三十几年前,毕业分配到报社,头几年是当夜班编辑,隔壁就是排版车间,经常帮着组版师傅去拣铅字,两手沾染了乌黑的墨迹。那些字模,不但分成宋体、楷体、黑体等等,还有着字号大小的不同。而这里却只有一种老宋体,用它来印制家族宗谱,更能传递出庄重严肃的意味。

⑩离开展示馆时,得到一册《梨墨春秋——瑞安木活字印刷影像志》,晚上回到住处后,伏案静心浏览。匆促中留下的印象,一些浮泛的认知,经由此书得到了印证,也得到了深化。

木活字印刷流程之复杂,令人咋舌。这里仅以最初的一道工序刻字为例,来说明这项工作对技艺的严苛要求。首先要用毛笔将要刻的字仔细地反写在平整的棠梨木字模上,然后用刻刀逐步把所有的横笔画刻好,接下来再刻竖笔画。刻字时必须静心运气,功到方能字成。字形刻好后,再将空白的边角全部挖去,这样一个反写的字就凸现在木模上了。一天最多也就能刻出七八十个字。一个家族的历史,就是通过这些印在宣纸上的字得到记载,而一位刻字者,也是在这种漫长而单调的劳作中,渐渐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画册中介绍的近百位从业人员,基本上涵盖了木活字印刷的所有环节。他们年龄相貌各异,但一概都是埋头劳作的样子,目光笃定,表情凝重。偶或有人面向镜头,反而显出有一丝局促和羞涩。经年累月的静默,是为了把手中本领拾掇得越来越精湛。这种技艺要求的是耐心和细致,来不得一点的敷衍和草率。近年来工匠精神被屡屡提及,它的精髓所在,正可以从这些艺人们的神情姿态中寻得答案。抵抗匆忙,躲避喧嚣,将心血仔细地灌注进去,技艺才能够获得坚实长久的生命。

从画册中,我认出一位名叫吴魁兆的谱师,思绪又回到上午的展示馆现场。在参观即将结束时,临近出口处有现场的演示。主人让每个人说几个字,随便什么,四个字或八个字,报给这位吴师傅。他转身到旁边的字盒里,很快地挑拣出这些字,放进台面上黑色的印板中,用棕刷在上面均匀地刷上一层墨,覆上宣纸,来回刷动,再揭起宣纸,一张木活字印刷品就出现在眼前。整个过程娴熟流畅。自始至终,这位师傅神情颇为严肃,不苟言笑。或许个性使然,但我愿意相信,也有一份来自这一种沉默的劳动的沾溉。微蹙的眉头下那副专注的目光,仿佛证实这一点。

一张张精致的印刷品,被同行者们欢喜地拿在手里,欣赏赞叹,又精心叠好收存起来。轮到我了,念出八个字——抱朴见素,守静致笃。我觉得,它们最能够描绘这种技艺的属性,也最能够表达我对这些身怀长技的匠人们的敬佩!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其实一直默默然而执拗地存活着           执拗:固执

B.博物馆是一个器物辐辏的处所               辐辏:聚集

C分蘖出支派旁系                           分蘖:分离

D.是为了把手中本领拾掇得越来越精湛         拾掇:锤炼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活字印刷是古代印刷术的重要内容,具有无比珍贵的价值,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B.木活字只有单一字体的字模,远不如现代印刷有众多字体和字号的字模,透出作者对此的遗憾。

C.漫长的发展历史,丰富的实物与照片,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是建立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基础。

D.文章叙述作者参观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对传承传统技艺的工匠的敬佩之情。

18.木活字印刷术在浙江瑞安能完好地保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概括。

19.文章第段提到得到一册《梨墨春秋——瑞安木活字印刷影像志》,有何作用?

七、语言文字运用

20.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北京的“12345热线开通,政府提出接诉即办,接,是义不容辞的态度和责任;诉,是老百姓的期盼和需求;即,是闻风而动的作风和效率;办,是不玩虚活的作为和担当。从源头化解矛盾,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政府的大事,让干部走起来、社会单位带起来、党员群众动起来,全员参与社会治理。“12345”成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样本典范,接诉即办成为干群连心线,成为北京全新的治理模式。

八、作文

21.微写作。

学校准备开展“身在北京”研学活动,希望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体验现代科技、探寻国际化大都市、寻访名人故居。

请你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条研学线路,并说明设计理由。

要求:设计合理,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2.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即用简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请围绕《登高》一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文学短评。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150字左右。

23.请以人间最美是清秋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抒发你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以上内容给了你关于青春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5.按要求作文。

请你以我相信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发掘并遵循传统技艺的本质属性和真正内涵: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中相关的记载,把握其精髓;遵循其最基本的原理、特色,也要遵循其所用材料、工具、工序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融入现代人文元素、现代科学技术等,赋予传统艺术以全新的生命。营造热爱和传承传统技艺的社会氛围:借用现代传播手段等进行宣传;通过国家申遗举措,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培养更多真正热爱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梦华录》呈现了它完整、繁复的表演过程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完整的茶百戏表演步骤十分繁复,包括碎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取粉、注汤、击拂、分茶等,而剧中表现的主要是击拂和分茶可知,《梦华录》并没有呈现其完整的表演过程。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了解茶百戏,我们就能掌握宋时茶的品饮技艺,全面认知宋代文化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茶百戏讲究,更注重,这个,就是使茶汤表面显现出变幻的纹饰图案。”“茶百戏是认知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国茶文化繁盛时期的产物,可知,仅靠了解茶百戏,不能掌握宋时茶的品饮技艺,全面认知宋代文化。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将茶汤悬浮液染成白色或将茶粉撒于汤面”“涂色作画均有错误。根据原文从原料看,历史上的茶百戏只能以水和研膏茶为原料,不能添加或借助其它材料可知,真正的茶百戏只通过水和研膏茶这两种原料,用无色的热水将有色的茶汤悬浮液稀释成白色图案,所以题干中染成白色”“涂色作画都属于望文生义。

B. “用毛笔蘸着茶糊在上面写字绘图错误。根据原文从工具看,所用之物都是茶具,包括茶炉、茶臼、茶碾、茶磨、水勺、茶罗、茶帚、盏托、茶盏、汤瓶、茶筅、茶巾等十二种工具,可知,毛笔不符合茶百戏技艺所用工具。

D.“以现代卡通画作为作画内容来表现茶百戏错误。根据原文现在在一些培训班的教学视频或是比赛中以现代绘画技艺或西方绘画内容来表现,自然算不上茶百戏可知,现代卡通画不符合茶百戏技艺作画内容。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消散之后不能再次作画错误。根据原文同一盏茶汤可以变化多次,形成不同图案,即一幅图案显现后,通过自然消散或搅拌使之消散后,仍可再次甚至多次作画可知,可以多次作画而不是不能再次作画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传承茶百戏这样的传统技艺的做法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

材料二第三段是总分的结构,先从整体上讲述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真正的茶百戏在原料、工序、工具、原理、内容、特色等方面都非常讲究。接着分别从这几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所以通过整个第三段可知,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中相关的记载,把握其精髓;遵循其最基本的原理、特色,也要遵循其所用材料、工具、工序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材料二第二段原文人们通过影视剧、动画短片、培训活动等方式,将计算机技术、现代元素等融于茶百戏艺术之中,赋予传统艺术以全新的生命,使沉寂多年的传统文化艺术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可知,融入现代人文元素、现代科学技术等,赋予传统艺术以全新的生命。

材料二第三段这说明茶百戏的作画技巧和内容是以我国传统书法、绘画为基础的,水丹青这一别称是对其艺术特色的精准概括。而现在在一些培训班的教学视频或是比赛中以现代绘画技艺或西方绘画内容来表现,自然算不上茶百戏。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原文“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梦华录》的茶百戏技术指导、茶百戏技艺传承人章志峰介绍……”可知,借用现代传播手段等进行宣传;通过国家申遗举措,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培养更多真正热爱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6C 7B    8B    9D    10.(1)(陶渊明)不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

2)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陶渊明的高洁人格和洒脱性情。文章描述了他不愿为官场束缚而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的追求。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尤其是他对音乐和酒的独特爱好,进一步突显了他不拘一格的个性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他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B.正确。句意: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

C.错误。以为:以之为的省略,让……担任。句意:就让他去做彭泽县令。

D.正确。句意:就告诉客人。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的;/代词,代督邮。句意:过隐居的生活。/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拜见他。

B.均为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都弹拨一番来寄托心意。

C.动词,做;/介词,表目的,为了。句意: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

D.表转折,却;/表顺承。句意: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贤人处世,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

贤人作主语,处世作谓语,句子结构完整,故排除CD

有道则至前省略天下,与天下无道则隐意思相对,结构一致,单独成句,故排除A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错误。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无论贵贱,有酒就会设宴招特他们;而且文中并没有表示陶渊明逢酒必醉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经得起,忍受;解归,弃官归家。

2,懂得;,保存。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趣,他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

因为亲人年迈,家庭贫穷,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病(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僵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拒绝了。

后来陶渊明又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拜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后来朝廷征召他回京任著作郎,他不肯去。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舒畅时,都弹拨一番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11(1)用政令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

(2)

治理国家要奉行德治。

诚实守信,节约爱民,不违农时。

【导语】孔子的为政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主张领导者应以德行感召民众,如北辰般稳重而受众星拱卫。他提倡通过礼仪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而非单靠刑罚,以培养民众的羞耻心和道德感。同时,孔子强调节俭用度、诚信待人和合理安排民众的劳作时间,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治理;,整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都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政道之”“以刑齐之

2)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名著内容、主旨或观点的能力。

从文中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可知,孔子认为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因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所以为政以德,可总结出治理国家应奉行德治。

从文中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可以总结出:诚实守信,节约爱民,不违农时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①治理国家奉行德治,就会像北极星,在其位置上有众多星辰环绕着它。《论语·为政》

②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百姓,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论语·学而》

③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论语·为政》

12C 13D    14起首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懦弱无能的指责。

对刘义隆草草北伐招致失败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

佛狸祠下的感叹,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导语】这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国势衰微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辛弃疾借古讽今,以孙权、刘裕等历史人物的功绩对比南宋的无能,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承接上一句人道寄奴曾住,是形容刘裕的英勇气概,并非赞扬孙权北伐。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出英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气势了。通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的对比,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A.作者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B.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C.这首诗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D.这首诗凭吊昔日南京朱雀桥和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抒发了作者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都是通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的对比,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知,作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对英雄人物的赞扬,就是对眼前的不满,对南宋统治者懦弱无能的指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可知,宋文帝准备不足,贪功冒进,大败而归。作者对刘义隆草草北伐招致失败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以免重蹈覆辙。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可知,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

15. 挥斥方遒     搔首踟蹰     所思在远道     羁鸟恋旧林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杯两盏淡酒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遒、踟蹰、羁、哺、摧、舫、唯。

16A 17B    18.(1)这里有生长茂盛的棠梨树,木质坚硬且有韧性,便于做成字模。

2)这里偏远闭塞,避免了一些人为的祸害,得以完好保存。

3)宗谱梓辑行业的盛行,促进了木活字印刷的持续发展。

4)当地众多的基层从业人员发扬工匠精神,将自己的心血投入这一行业,使技艺得到传承延续。 19.(1)使作者参观展示馆时获得的认知得到印证和深化。

2)巧妙地引出下文对木活字印刷复杂流程和严苛要求的介绍。

3)赞扬木活字印刷从业人员身上体现出的工匠精神(或赞扬木活字印刷从业人员献身于传统技艺的精神品质)。

4)由此自然联想起上午现场演示的吴师傅,从而表达对他们技艺的赞美,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执拗解释为固执错误。感情色彩错误,应为顽强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透出作者对此的遗憾理解错误。原文第这里却只有一种老宋体,用它来印制家族宗谱,更能传递出庄重严肃的意味透出作者对木活字印刷的肯定与敬意,没有遗憾之情。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木活字印刷术在浙江瑞安能完好地保留下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从第段中这里的棠梨树生长得茂盛茁壮。春天,素净细碎的白色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气。它的木质坚硬且有韧性,用途之一,便是可以刻成一个个字模,用来印刷可知,浙江瑞安这里有生长茂盛的棠梨树,木质坚硬且有韧性,便于做成字模。

从第这里山高林深,历史上属于僻远闭塞之地,反而更易于避免一些人为的祸害。它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也因其无比珍贵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概括出:这里偏远闭塞,避免了一些人为的祸害,得以完好保存。

从第一种被雅称为宗谱梓辑的行业也便延续下来。一种需求催生了一个产业可知,宗谱梓辑行业的盛行,促进了木活字印刷的持续发展。

从第艺人们的神情姿态中寻得答案。抵抗匆忙,躲避喧嚣,将心血仔细地灌注进去,技艺才能够获得坚实长久的生命可知,当地众多的基层从业人员发扬工匠精神,将自己的心血投入这一行业,使技艺得到传承延续。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段提到得到一册《梨墨春秋——瑞安木活字印刷影像志》,首先,在结构上由介绍木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转入到对这项技艺的深入的理性思考,是在参观完感性认识基础上认识的升华,使作者参观展示馆时获得的认知得到印证和深化。

其次,通过浏览这本书,自然引出下文对木活字印刷品的深入介绍,包括复杂的流程、严苛的工艺等的介绍。

第三,进而对传承这种独特印刷技艺工匠师傅描写,“画册中介绍的近百位从业人员,基本上涵盖了木活字印刷的所有环节。他们年龄相貌各异,但一概都是埋头劳作的样子,目光笃定,表情凝重……”,自然引出对他们精湛技艺的赞叹,包括对他们身上一脉相成的传承精神的发掘。

最后,这一情节达到由观到感到赞的情感转换的作用,由此自然联想起上午现场演示的吴师傅,从而表达对他们技艺的赞美,表达出文章的最终目的——赞美工匠精神。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

20.该句改为:“12345”成为干群连心线,接诉即办成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样本典范,这成为北京全新的治理模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二:

搭配不当,“12345”是热线电话,应搭配成为干群连心线接诉即办是政府对热线电话的工作模式,应搭配成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样本典范

成分残缺,北京全新的治理模式是指热线电话和接诉即办的工作样本这两者,而不是其中一个内容,应在成为前加上代词,代指前文的两个内容。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作文题目汇编(无例文)
2024年北京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2024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18-2024年北京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8-2024年北京市中考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作文题目汇编
2023北京初三(上)期中语文汇编命题作文
全套十年高考汇编40

全套七年中考汇编35
十份高一期末汇编全套45元

九份高二期末汇编全套40元


八份七年级期末汇编全套40元

八份八年级期末汇编全套40元

全套九份一模汇编40元

全套九份一模汇编40元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获取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