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养老 资讯速读
针对近期网络上流传的关于“中国养老保险”App的疑问,民政部养老服务司9月20日在官方渠道正式回应了网友关切。该部门明确指出,民政部从未发布或授权任何机构发布名为“中国养老保险”的手机应用程序。
这一澄清源于9月8日一位网友在民政部官方网站上的留言咨询。该网友提到,市面上出现了一款自称由“八大部组成”的“中国养老保险”App,声称用户通过每日签到、参与会议等活动,累计满75天后可获得2万元奖励,并鼓励用户购买理财产品以获取更多收益。同时,该App还要求每位用户办理一张“一卡通”并预存1万元作为条件,才能领取App内的奖励资金。这一消息迅速在老年群体中传播,引发了大量关注和参与。
面对这一可能涉及诈骗的情况,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于9月14日迅速作出回应,强调民政部从未与任何此类App有关联,并呼吁公众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软件信息,以免上当受骗,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民政部同时提醒,对于已经参与或可能遭受损失的用户,建议立即停止相关操作,并尽快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民政部将持续关注此类事件,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养老诈骗等违法行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来源:金融界)
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议9月1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指出,紧紧抓住重要窗口期,全面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探索超大规模老年人口国家老有所养的中国方案。会议要求,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和养老服务短板弱项,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到2035年实现党中央确立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战略目标。(来源:财联社)
根据联合国以及世界银行的数据,2013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5.78亿,到2023年便达到了8.05亿。而这部分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也在短短10年间从8%增长到10%。全球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直面的共同挑战,许多国家的政府早就开始重新审视本国退休年龄的设定与相关政策。
延迟退休已成大势
退休,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说也叫“致仕”“致事”“致政”“休致”“告老”,而现代社会的退休制度出自德国。
1889年,被后人称作“铁血宰相”的德意志帝国首任首相俾斯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退休金制度,开启了现代人“年轻时努力工作,退休后安享晚年”的养老模式。
1957年,德国政府首次将65岁定为法定退休年龄,这一设定基于德国人口将不断增加的预期。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出生率下降,人均寿命提高,人口负增长,老龄化趋势呈现,迫使德国政府不得不考虑“提高退休年龄”这一选项。于是,“是不是要延迟退休”的议题开始频繁出现在德国人的视野。
2012年,德国开始推行相关法规,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根据法规,1958年出生的德国人法定退休年龄为66岁。在这一年份之后出生的人,每晚出生一年,退休时间推迟2个月。1964年及之后出生的人,则需要工作至67岁方可领取全额退休金。
放眼全球,延迟退休也已经成为大势。
早在2010年,欧盟就亲自下场,敦促成员国在2060年前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如今,意大利和丹麦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延至67岁,西班牙和荷兰也紧随其后。法国政府于去年伊始立法,希望以每年延后3个月的速度,在2030年将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4岁。
目前,英国人需要工作至66岁方可领取全额退休金,但到2028年就需要工作至67岁。英国政府还希望继续推进延迟退休进程,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至68岁。
出生于1943年到1954年的美国人法定退休年龄为66岁,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美国人则需要工作至67岁才能开启退休生活。
日本去年4月开始已经启动公务员的延迟退休进程,到2031年日本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目前的60岁提高到65岁。
老龄“门槛”正在提高
这么多国家考虑延迟退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人类的寿命延长。
以美国为例,有研究机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预测,2024年到2027年间每天将有超过1.12万名美国人年满65岁,即每年有超过410万人迈过65岁的门槛。而在全球,联合国2023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6亿,80岁及以上的人口增长会更快。另有数据显示,2021年出生的婴儿平均寿命有望达到71岁,比1950年出生的婴儿多了近25岁。
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正在瓦解传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代际划分。老人需要依赖拐杖蹒跚前行的刻板印象,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现实。
有美国心理学家在7年前提出了“常青树”概念,因为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将60岁活成40岁”的已经不在少数。而在2006年就进入超高龄社会的日本,人们更早就开始重新审视“老年人”的定义。
2008年,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一书中呼吁老人们不为年龄所束缚,不被世俗所左右,做“与年龄不符”、优雅洒脱、充满活力的“白金一代”。2017年,日本老年学会更是提议将“老年人”的年龄门槛提高至75岁,将65岁至74岁的人群归类为“准老年人”。
半退休生活渐兴起
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年轻化”,让延迟退休成为可能。
2024年,在银行工作的凯西·惠勒迎来了65岁生日,成为步入传统的65岁退休年龄的410万美国人中的一员。“65岁有点奇怪,我收到了无数封有关退休的邮件,但我并没有停止工作的计划。我并不觉得累,我还很健康,而且我喜欢自己的工作。”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单纯依赖重体力的劳动大幅减少,更多的是知识型、技能型的岗位,这也在客观上为延长工作年限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新西兰,退休金通常从65岁开始领取,但有数据显示,随着2000年新西兰取消强制退休年龄政策,越来越多新西兰人主动推迟退休时间。2020年新西兰人平均退休年龄上升至67岁,比2000年增加了6岁。在新西兰退休政策委员会负责人米歇尔·雷耶斯看来,这是因为新西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雇主们为上年纪的员工提供灵活的带薪工作。
毕马威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受过高等教育的澳大利亚白领的预期退休年龄正在稳步上升。“认为60岁就已经难以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毕马威城市经济学家特里·罗恩斯利说,“我们从研究中了解到,人们希望从工作状态过渡到半退休状态,然后再慢慢彻底退出工作,而不是一下子完全停止工作。”
不少在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的人表示,他们从来没想过要在步入老年的时候彻底停止工作,只要工作不太繁重,工作时间短一点就好。可以说,法定退休年龄曾经是许多人退休的起点,但如今正成为许多人规划渐渐退出职场的起点。
长寿红利日益显现
必须承认的是,大多数企业和雇主仍然“喜新厌旧”,认为人一旦上了年纪便会行动缓慢,学习掌握新技术也不如年轻人。的确,有研究表明,人们的记忆力、推理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从40多岁开始便会逐步下降。
但需要看到的是,老人也有老人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红利不再,而长寿红利正日益显现。
在欧美的沃尔玛、麦当劳、百安居等零售餐饮企业,穿着工作服的老人不在少数。因为这些企业发现,在面对客人时,老年员工往往显得更加友善和殷勤。在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准备重新雇佣65岁以上的退休员工,并且希望他们能够工作到70岁,因为丰田希望在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型过渡期内留住熟练工人。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大脑健康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几个月的认知训练得到提高。
并且,由于经历的事情更多、经验更丰富,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会比年轻人拥有更加成熟的思维方式,更懂得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事情,并且更适合扮演传帮带的角色。如果可以摒弃年龄歧视,认识到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认知资源,让团队中的成员年龄更加多元化,将会比单一年龄结构的团队作出更优的决策。
而对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在发挥余热中慢慢退出职场,是他们不服老、依旧工作不止的理由。一项针对美国人的调查显示,“婴儿潮”一代中将个人成就感而非维持生计作为退休后继续工作的理由的人群比例,与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Z世代”相差不大。“其实,‘Z世代’与‘婴儿潮’一代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在美国从事企业顾问工作的埃里卡·凯斯温说,“很多时候,比起薪酬,人们更看重的是在有意义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实现个人价值。”(来源:新民晚报)
【退休生活家】是全方位、精致化的退休生活服务平台,满足退休生活需求,提升退休生活品质,引领退休生活潮流。这里有海西首档面向高知退休群体的电视综艺栏目,有集线上分享、线下活动于一体的退休俱乐部,专注于高品质老年产品的优选推介。
近期,我们在原有的银龄社群基础上,对功能和定位进行了拓展,新建了面向40+人群的全新公众号“银龄来了”。在这里可以体认、分享、链接有关人类晚年生活的各种感想、场景和需求,点击下图名片,即刻关注!!!
更多未尽事宜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