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毛笔字什么样?

文摘   文学   2024-09-25 00:01   山东  


各位看官,用力点击题目下“卢蒙”蓝字,可以关注本公众号哟!  

宋允中作序的《宋氏族谱》


在孙祖地面上,南匣石宋家,是除了胡家之外不多的名门大户。宋家子弟世代攻读诗书,其中,生活在清同光年间的宋允中就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光绪二十六年,岁在庚子,恰逢皇帝三十大寿,各省加恩科选拔贡生,他被山东学政尹名绶看中,录取为恩贡生,从九品候选教谕。

其实,宋允中不是家族中惟一的成名者。他曾祖父宋光是乡饮大宾,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有到沂水县和县令喝一气的机会,在孙祖这一带算是有头有脸的乡绅。宋光有五个儿,四个有功名的,号称五大门。长子宋玉春是太学生,宋玉春的儿一个接了班继续当乡饮大宾,另一个上了孔府当了四品的圣林百户官;老三玉华是增生,老四玉璞是秀才,老五玉润是太学生。只有宋允中的祖父老二宋玉成没有功名,但他父亲宋献是县学的秀才,外祖父王鸿锡是蒙阴县学的廪生。这样看,宋家称得上是诗书世家。


山东学政尹名绶


恩贡生虽然比不得进士、举人,但是正途“五贡”之一,比其它“四贡”有个优势,或者说是特权,那就是恩贡生除非犯了重罪,学政不能呈请革去功名,因此也被尊称为“恩进士”。宋允中被选为恩贡生,应该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也说明这个人有些真本事。

        能展示宋允中文才的,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为孙祖街例赠承德郎(因其子胡承训赠,正六品虚职)胡茂桐妻刘氏写的节孝碑文,宋允中这篇碑文写得感情充沛,叙事详略得当,显示了他应有的文字水平(详见附件)。


南匣石村

宋瑞祥书记是五大门中的宋玉华的后人

宋允中祖宅在小蓝门处


碑文写作时间是1901年正月,应该是宋允中刚取了功名,新科贡生名振乡里之时事实上,宋家与胡家是姻亲关系,宋允中的堂妹,也就是他四爷爷宋玉璞的第三个孙女,嫁给了孙祖街上的胡承烈。胡承烈的父亲胡慎是孔府圣庙六品的赍奏厅官,母亲是中疃飞刀聂秀岐(详见平台相关文章)的三闺女,他本人是个秀才,他和哥哥胡承武(恩贡生、候选教谕)因为防长毛、捻军办团练,被保举为中书科中书,又因为开仓放粮赈灾,被知县王润章保举加五品衔,挂“经明修行”匾额,在当时的孙祖一带,胡家这兄弟俩那可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

宋允中和胡承烈在孙祖一起上的私塾,同学感情不错,加上姐夫小舅子的关系,在学业仕途上自然受胡家的照顾。

宋允中考上恩贡生的时候,年龄估计不小了。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胡承烈编《胡氏家谱》,请宋允中题写了序跋,其间回忆起三十年前两人同学时美好时光。过去小孩入私塾怎么也得七、八岁之后吧,可以推算1889年时,宋允中就三十七、八岁了,中恩贡又在11年后,应该是快五十的人了。

当上贡生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宋允中的“候选教谕”,好像一辈子也没候上。在5年后的光绪三十二年,他作的《重修宋氏家谱序》,以及民国三年(1914年)《二支之长谱碑记》中,都只是提恩贡生,要有更高的实职,肯定早显摆了。

但宋允中与胡承烈友好,胡办团练、收粮税,肯定请宋允中帮衬,毕竟宋允中也是功名在身,也有一定的能力和威信。现在南匣石村的老年人,还能记得宋这个人不大欺负穷人,家里揭不开锅的,公粮也免了。

办公家差使,少不了经常跑沂水县衙汇报联系工作,这个活胡承烈基本上交给宋允中去办,为何?因为宋是个飞毛腿!

这么一说你可能会吓一跳,读书人不都是文弱书生吗?错!读书人的老祖宗孔老先生可是个大力士,宋允中读书写字厉害,跑步也是万里挑一,从南匣石到沂水城得80多里路,他去办个事,下午回来日头还怪高。村里有年轻的不服气,跟着他腚上跑。宋允中刚出庄还走得不快,到了村东北庙山前,对村人说你住住吧,再跟着耽误我事。只见他腿脚如风加快了速度,脑袋后的小辫都飘得平直,一会的功夫就不见影了。

因为在维持地方治安工作中出过力,王知县给他保了个六品衔,比胡承烈低一级。毕竟到了清晚期,朝廷拿这些虚的东西也不当好草了,指望用这个糊弄人出力。

曾有宋允中题写的一副八尺龙门寿对见世:“陇月播徽音道越瑶池菊会待开桃熟会,秦云瞻懿瑞春流玉树期年好祝古稀年。”做寿者是“诰封孺人翟老伯母大人”,落款是:“六品衔候选从九教晚宋允中”,老太太能叫孺人,他的老公或儿子应该是个七品。从这副龙门对字迹上看,宋允中在颜体字上下过苦功,字写得极为端正大气,属于中上品。

允中大约在1910年至1920年之间去世,有三个儿子——立藩、立屏、立翰。长子长孙宋兆乾1932年生人,和他爷爷没接上茬,他父亲宋立藩继承了点读书的家风,一辈子不会做农活,白胡子到了腰,还在周围村教书。文革破“四旧”,宋家把家传的典籍一把火盎了,从那之后,诗书传家的家风断了捻子,时代变迁之巨,真让人唏嘘不已!




附:宋允中为胡茂桐妻刘氏写的节孝碑文: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孟春之初,武学生徐子振西为其岳母胡太安人建墓碑,胡宗人皆感焉,具行状于余,求为志以表其墓。余读而叹曰:呜呼!自古奇节多出于庸行,非激烈以成者所可语也。谨按安人刘氏,父维矩,十八岁来归胡君茂桐,两姓俱为吾沂望族也。安人幼既端慧娴,母教于归,后事尊嫜以孝孝,相夫子维,谨生一女甫周岁,良人遽逝时,非不能激烈以殉也,顾念堂上二老在须奉养,夫无子尤须继嗣,以延祧祀,以身丁其艰,敢谓一死可谢责也?用是饮泣以抚孤女,上奉飨飨捧盘匜,凡所以曲体亲心者无不至。翁既逝,葬祭必以礼事,孀姑益加敬爱,教嗣子承训成名,蒙衍圣公拣选管勾厅,得援例授太安人。又蒙学宪旆表“贞松励节”四字,建坊村中,始稍慰于生前。无何嗣子卒,媳又继亡,遗幼孙男二人、女一人,藐焉,茕疚重劳,安人鞠育,迨为婚嫁毕,而一生之心力尽矣!吁!可钦哉!节以苦而贞为奇节,始终皆以庸行成之也。安人春秋七十,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以次年十月初五日葬于胡氏祖茔之阡。葬后数月,余伟其婿之重为斯举,始为历述其颠末,用尽掲以表于其墓。


六品的补子


从九品顶戴


从九品补服


宋允中长孙宋兆乾


宋玉华的后人宋瑞华仅存的点老底货

宋允中传世八尺龙门



卢蒙故事
展现原生态沂蒙文化,讲述沂蒙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