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村的李家庄为何一伙分成了仨

文摘   文化   2024-08-30 00:00   山东  


各位看官,用力点击题目下“卢蒙”蓝字,可以关注本公众号哟!  

有名的“李家大胡同”


李伦应该不是挑着小挑子,要饭的似的来到徐村的。在长山傅家庄的时候,李家就“儒素传家,科第绵延”,他性格“豪荡不羁”,不是个死读书的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主,混社会都是把好手。也就是说,李伦一到徐村,就迅速站住了脚,有了一定的势力。

李伦有两个儿子,长子李廷,次子李建。李廷的墓在现在的东李家庄,墓碑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应乾、李应坤在崇祯丁丑年(1637年)立的,李应坤挂着生员的名,所谓生员,就是秀才。能培养出秀才来的家庭,绝对不是一般庄户主。带之而来的,就是李廷的墓碑整得非常漂亮,碑体厚重,雕刻着珍禽异兽、宝盒花卉、日月祥云,应该是花费了不少银两,请了板正的工匠制作的。

应子辈上,一共是兄弟七个,分别是“乾坤照登宣科第”,李廷是前两个,他兄弟李建是后五个。这七位名字起得相当大气,表示李家在徐村已经成了响当当、硬帮帮的门户了。既然这样了,村名就得改改,叫什么徐村呀,直接跟着咱姓李,叫李家庄吧,于是就叫了李家庄。在整个沂南沂河之东,当时叫李家庄的这是独一份,现在的蒲汪倒是有个李家庄,但这不是其本名,在之前叫小王庄,光绪之后才改的李家庄,它这一改不要紧,建国后人民政府怕重着村名,把苏村的李家庄一伙分了仨,成了西李家庄、中李家庄、东李家庄。

能一分为三,说明地面大,人口多,有的分。李伦当初来的是西李家庄,次子李建一支守成留在这里,长子李廷则东迁,现在的东、中李家庄多为李廷一支的后代。在中李家庄,有李应乾的长孙李尔恒、长重孙李煌、长玄孙李永正的墓,都是乾隆四十三年立的,立这三块碑的时候,李永正的三个儿子李兰、李蓉、李芙都挂上了监生的功名。李蓉的夫人,是隋家店刘文翔的闺女,主事老爷刘遵和的妹妹。

因为李蓉无子,李芙的长子李养素过继给二哥李蓉承嗣,也弄了个监生的功名。乾隆四十三年立碑的时候,李芙的次子李养修还没出生,等到李养修下生长大,还是个监生。

能和隋家店刘家作亲,说明李永正日子过得相当不错。现在的中李家庄,有个李家大胡同,胡同里全是姓李的住户,住在大胡同里,代表的是种身份和荣耀,虽然现在看起来,这条大胡同稀松了了,也就是有两米多宽,但非常直道,在那个年代,确实属于板正街面。

李永正的房子在大胡同的西边,略微靠后,从现存的遗址来看,院子着实宽快,但要是说和依汶高家中疃、鲁中范家大院、湖头黑石沟张家群宅比,档次那还是比不上的,只能说在当地是中等偏上,衣食无忧了。

正因为李永正一门五监生,一时之荣,轰动乡里。有人说,李家五位监生,是不是在当时的“中组部”工作的小孩他舅李遵和给办的?还真不完全是,因为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李兰弟兄仨就当了监生了,那个时候,刘遵和还没出生。当时李养廉、李养素还没鼓捣上监生。重孙子辈上只有李绩(养廉子)和李缜(养素嗣子),那时都很小。41年之后,刘遵和才考上进士,出力的可能性不大。但八楼刘家当官的不少,刘遵和不算最大的,也不是最早的,在弄监生这个事上,找亲家门上帮忙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在那个时候,鼓捣个功名,不是有钱就能办成的,官场上得有门路。

有了李家大胡同这个核心,中李家庄的架子撑了起来,诞生出一个新的自然村落。到了雍正八年,从五月上旬开始,沂沭河流域一连下了40多天的大雨,六月十九这一天,沂河在苏村夏孟寺西头决了口子,汹涌的河水灌了下来,李家庄周围成了水乡泽国,这一带的地势是越往东越高的,挨了淹的住家便纷纷向东边高窝里安身,等洪水退了,依然心有余悸,不敢回去,便在东边长住了下来,又形成了个新的自然村落,就是现在的东李家庄,因为立村较晚,人口比西李家庄和中李家庄少一半子上。




行走在李家大胡同

这一片过去都是李永正家的宅院


李廷墓


李尔恒、李煌、李永正三处墓在一起

卢蒙故事
展现原生态沂蒙文化,讲述沂蒙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