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国际会议|刘少山:具身人工智能将给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学术   2024-10-28 18:21   广东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语

9月21日至22日,以“人工智能与未来世界”为主题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简称“IPP”)第十一届国际会议在广州南沙召开。在议题一“AI赋能经济与社会”中,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具身智能中心主任、Perceptln普思英察科技创始人及CEO刘少山博士发表了题为“具身AI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演讲。


刘少山博士指出,人类已经进入具身智能的时代,其核心要点在于,机器人不再是只能做一件事的呆板工具,而是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存在。我们需要从法律、国际竞争乃至社群和个体价值的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的影响进行发散式的思考。


视频:刘少山博士演讲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IPP国际会议来分享我对具身智能的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让人工智能为社会所用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具身人工智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具身AI。


简单来说,在具身AI出现之前,我们的机器人被称为功能性机器人,它们只能同时完成一项任务,比如送货或扫地——就像20年前我们使用的诺基亚手机,也就是所谓的功能手机,它的主要功能是打电话。而随着安卓系统的出现,智能手机时代拉开序幕,现在的智能机可以执行多种任务。

同样,具身AI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通过技术进步,机器人如今能够学习和适应环境。例如,美团研发的零售机器人可以打开自动贩售机,并将商品递给客户。

此外,还有服务机器人,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主要通过语音指令进行。只需对机器人说“我饿了”,它就能理解你的需求;如果你想吃橘子或苹果,它可以将橘子或苹果递到你手中。

锄草机器人也是一个例子,它配备了机械臂,能够捡起地上的垃圾。如今,凭借新技术的支持,具身AI可以将传统机器人升级为智能机器人,使其能够理解环境并完成多种任务。

具身智能的发展仍在持续推进。鉴于这是一个关于社会科学的大会,我还想探讨它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被誉为社会科学之父,他对社会的定义包括三方面:首先,政府和法律是确保秩序的基础;其次,经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最后,社会或社群需要团结人们,形成合力并实现共同发展。

涂尔干与《社会分工论》(1893年) 来源:讲者PPT

我是Perceptin(普思英察科技公司)的CEO,我们主要向全球提供自动驾驶产品。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目前全世界的监管环境依然复杂,我们可以先关注政府和法律方面的一些重点。

许多企业不知道如何与当地政府打交道,也不清楚如何在当地市场部署产品。例如,如果要将AI产品出口到日本,会面临极为严格的产品监管规则,我们就必须与日本中央政府合作,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产品部署。而在中国,情况则有所不同,中国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企业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产品部署和测试,以实现落地。美国采用州级监管体制,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监管规则。而欧洲的监管环境可以说是我们遇到的最为严苛的。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在AI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在于缺乏统一的全球标准。

目前,AI领域的许多公司都是初创企业,初创企业不像微软、谷歌那样拥有庞大的合规团队。如果监管环境过于复杂和混乱,显然会将这些小型初创企业排挤出去,只剩下垄断性的大公司。

此外,还有法律问责的问题。刚才黄铠教授也提到了: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但当问题出现时,责任归谁?如果驾驶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时发生事故,责任应由谁承担?司法框架和法律框架如何界定责任?这是自动驾驶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

至于中美关系,是零和博弈还是合作?以AI为例,各国都希望在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我们希望通过AI解决问题,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

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我们的计算,仅仅具身AI所带来的新产业规模就将达到350万亿。多种信息源都表明,具身AI将取代许多工作岗位。

有趣的是,近期一些研究提出了“通用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概念,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而,OpenAI创始人萨姆·奥尔特曼去年的研究表明,全球通用的基本收入方案并不可行。那么,是否存在其他替代方案?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亟需社会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刘少山博士发表演讲

第三部分涉及到社会或社群。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但其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社会不平等现象愈加严重。如今,富人可以使用多种AI技术,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而穷人依然贫困,他们根本无法获得这些资源。AI的发展反而加剧了社会分裂。

其次是社会隔离。如果你拥有一个机器人伴侣,她能与你良好交流、理解情绪并安慰你,那么你还需要人类伴侣吗?几千年来,人类的陪伴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但在AI伴侣的出现下,社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是AI无法取代的?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解答,其中之一是情感。

比如,你问ChatGPT:“人类最核心、无法被AI取代的东西是什么?”它很可能会回答“情感”。然而,现在有一个新的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已经在开展情感计算研究,试图让机器理解人类情感。如果情感不再是人与机器之间的障碍,我们将不得不重新思考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身上还有哪些东西是AI无法取代的?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具身AI,它的核心在于,机器人不再是只能完成单一任务的工具,而是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存在。

以上是我们构建的社会科学框架。从社会的基本结构来看,每个维度都正面临着AI的颠覆。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如果AI如此强大,我们是否应该在社会关系中引入AI具象化的存在?

谢谢大家。

文稿整理|周浩锴

往期推荐

郑永年:AI假装是人类,中美怎么办?|IPP国际会议

蒋余浩: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非线性创新观”的探索

IPP国际会议|孟维瞻:大国人工智能竞争如何塑造美国的政治变化?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IPP评论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官方微信平台。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扎根真实世界,回应中国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