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郑永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导向的社会政治秩序

学术   2024-11-03 20:35   广东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语:

10月28日,拜登政府宣布将限制对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中美科技战再升温。在当前大国博弈加剧、技术民族主义崛起的背景下,“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如何塑造未来的社会秩序,依旧是一团迷雾。


对此,郑永年教授在“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上的发言,勾勒了他眼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引领的未来政治秩序。他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破坏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并逐步显现新的秩序形态。他预测了三种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政治秩序:牧民社会政治秩序、新型封建社会秩序以及无政府状态。


此外,郑永年教授近日还接受了FT中文网的采访,围绕“中国模式”的内涵及改革路径、中美“脱钩”的走势等问题发表观点。


“IPP评论“特将郑永年教授最新观点进行汇编。


郑永年: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政治秩序

2024年11月1日“大湾区评论”

近日,郑永年教授出席了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技术革命与政治经济秩序变迁”,并在会上发表演讲。


郑永年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郑永年教授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虽然其内涵和外延仍在不断被定义,但其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观点已广泛形成共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关系已成为社会科学界和政策界的核心议题。

他强调,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需要将社会关系作为中间变量来考量。

他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社会、商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政治秩序演变,并提出应引入社会关系这一中间变量,构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框架,以考察和理解工业革命与政治秩序之间的关系。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杰弗里·辛顿 图源:新华社
他指出,现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破坏甚至摧毁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同时新的社会政治秩序已变得若隐若现,其五个重要特征基本上决定了未来社会政治秩序的样貌:

一是技术能力的高度集中性(concentrated);二是技术管理的高度中央性(centralized);三是技术使用的高度垄断性(monopolized);四是技术受众的高度分散性(diffused);五是竞争的高度封建性(feudalized)。

他进一步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导向的社会政治秩序。

第一种是“牧民社会政治秩序”。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已呈现出替代“牧羊犬”或“统治精英”职能的趋势。(详情见:郑永年|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阻止“人工智残”的趋势?
第二是新型封建社会秩序。结合目前国际社会剧烈的地缘政治之争、中美两极化和区域多极化趋势,以及各国内部中央—地方极化的现实政治趋势,“第四次工业革命”很可能造就一个新型封建体制。

  美国政府10月28日宣布,限制美国企业和美国人在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量子领域向中国投资的新规将从2025年1月起生效。


第三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传统制度被摧毁,新的制度尚未确立。民众要么被社交媒体所解放,要么被社交媒体所奴役。他认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在于,在很多方面,人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选择权”和“决策权”让渡给了这些“工具”。


由此看来,如果没有新的启蒙运动和新人文意识的崛起,那么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很可能会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倒退。


*内容来源于郑永年教授在“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上的发言。完整观点详见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政治秩序|独思录 x 郑永年”






郑永年:“中国模式”是开放的

2024年10月29日 FT中文网

近日,郑永年教授接受FT中文网采访。他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改革思想体系:第一,政治上的“渐进主义”。第二,经济上的“市场主义”。第三,社会上的“社会主义”。第四,文化上的“包容主义”。第五,政策上的“实践主义”。他强调,“中国模式”是开放的,只有开放才是可持续的,才会是永久的。

郑永年教授在采访中表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任何模式都必须不断改进自身,否则就会蜕化,进而失去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中国模式”的改革也必须是复合型的,需要一个复合的思想体系。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改革思想体系。

郑永年教授著作《中国模式》

第一,政治上的“渐进主义”。尽管改革的动力可以是自下而上的,但改革本身应自上而下推进,并且必须有一个主体性政治力量。

第二,经济上的“市场主义”。在任何国家,经济的主导原则是效率,没有效率就难以有效地创造财富。

第三,社会上的“社会主义”。在社会领域,政府必须起主导性作用。

第四,文化上的“包容主义”。文化需要开放包容,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来源。知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来自“思想市场”中的思维碰撞。

第五,政策上的“实践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他强调,“中国模式”是开放的,只有开放才是可持续的,才会是永久的。

当被问及中美“脱钩”的走势及其中的核心变量时,郑永年教授认为,对华“脱钩”和“卡脖子”源于白宫及反华派的政治逻辑,并不符合技术、资本和市场的逻辑。中美交往的基本面依然存在。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

他认为,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核心变量。民主党将继续在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领域与中国“脱钩”,但如果特朗普当选,其政策将充满更多不确定性,值得警惕。

在回应如何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看待未来国际秩序整体走向的问题时,郑永年教授指出,世界正走向“多极化”,但远未定型。多极化需要具备支撑多极化的地缘经济基础。如今,世界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和数据成为经济的核心,谁掌控了数据,谁就可以掌控世界。





更多解读
FT中文网|郑永年:“中国模式”是开放的





郑永年教授应邀出席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郑永年教授视频寄语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办。作为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届虹桥论坛将于同期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坚持高水平开放 共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主题,邀请来自政界、国际组织、商界、学术界的全球知名领军人物,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作为受邀嘉宾,郑永年教授将出席本次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及《世界开放报告2024》发布暨国际研讨会。

【讲座预告】上海交通大学|郑永年:当前国际形势与我们的对策


郑永年教授受邀于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开展讲座,讲座主题为“当前国际形势与我们的对策”。讲座时间为2024年11月6日(周三)下午13:30-15:30。


【讲座预告】北京大学|郑永年:美国选举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与中国的应对



郑永年教授受邀于北京大学“政管论坛”开展讲座,讲座主题为“美国选举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与中国的应对”。讲座时间为2024年11月7日(周四)下午18:30—20:00。


往期推荐

郑永年:AI假装是人类,中美怎么办?|IPP国际会议


郑永年:振兴经济的“一制三策”


郑永年:民营企业与产业发展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IPP评论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官方微信平台。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扎根真实世界,回应中国问题。
 最新文章